曲沃代翼,「強縣弱市」的反思,起名與選址不當會有什麼後果?

一堂國學 發佈 2023-05-03T10:36:58.305540+00:00

名字取的好不好,位置選的對不對,對一人、一城,乃至一國來說,可能是關乎未來發展,生死存亡的戰略問題。

名字取的好不好,位置選的對不對,對一人、一城,乃至一國來說,可能是關乎未來發展,生死存亡的戰略問題。

俗話說,「名者,命也。」「名以制義。」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人名,國號,品牌,商號,可以看作是無形資產,是實體的靈魂。

在歷史上,有很多因名制義,因名事變的史實。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曲沃桓叔」,其名字背後的故事。

一、曲沃桓叔

春秋初期的山西,屬晉國地盤,晉文公重耳的爺爺是晉武公,晉武公的爺爺叫姬成師,就是大名鼎鼎的曲沃桓叔,晉穆侯之子,母親為齊國姜氏宗親。

《左傳·桓公二年》記載:晉穆侯在「條之役」中失利後,夫人姜氏生下了太子,為銘記戰敗的仇恨,為太子命名為「仇」。三年後,「千畝之戰」大勝敵軍,其夫人又生下一子,為紀念此次勝利,命名為「成師」。

晉穆侯的大臣師服聽說後,發表感慨:國君為兩個兒子的命名,簡直太奇怪了!「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有怨恨的對象才叫「仇」,而國君給太子起名為「仇」,這不是個吉利的名字,反倒是弟弟的名字「成師」為吉兆。大的名字凶,小的名字吉,這種起名方式是違背傳統的,寓意不好,難免出現亂子,難道弟弟會替代兄長的地位嗎?

師服不愧為晉國第一預言家,「一語成讖」,晉穆侯死後,晉國陷入了長達67年的內亂,最終「小宗滅大宗」,成師一脈替代太子仇一脈,成為晉國正統。

二、曲沃代翼

公元前756年,姬成師的哥哥姬仇(晉文侯)去世,姬成師的侄子姬伯繼位,是為晉昭侯。公元前745年,晉昭侯將叔父姬成師封於曲沃(今山西省曲沃縣),世稱曲沃桓叔。

根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曲沃邑大於翼」。通過近年的考古發現,早在6000年前,曲沃先民就已經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到了周代,此處的絲綢產業已經非常發達。

曲沃出土的一枚石雕蠶蛹距今約5200年

而且,由於桓叔德行比較高,深得曲沃百姓的愛戴。「桓叔是時年五十八矣,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

由此,晉國出現了兩大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是國都翼城(今山西臨汾翼城縣),一是桓叔所在的曲沃城,而且,曲沃比翼城的規模還要大,這是違背《周禮》的,由此也導致了晉國長達67年的內亂,曲沃桓叔三代人(桓叔、莊伯、武公)打敗了大宗六代王侯(晉昭侯、晉孝侯、晉鄂侯、晉哀侯、晉小子侯、晉侯緡),老二一支替代老大,成為晉國正統,為晉文公重耳成為「春秋霸主,史稱「曲沃代翼」。

司馬貞《史記索隱》:「文侯雖嗣,曲沃日彊。未知本末,祚傾桓莊。」

三、事件啟示

名,自命也;物,自定也。

曲沃桓叔引發的內亂,終由其孫曲沃武公終結,晉武公的孫子重耳又逢「驪姬之亂」,流亡19年,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終於成為「晉文公」,新生的晉國政權在文公時代勵精圖治,終成霸主,但宗親內鬥的「傳統」並未打破,各懷鬼胎,奪利爭權,文公死後,始終未能形成強有力的政治中心,家族勢力逐漸崛起,猶如強縣弱市,資源分散,無法聚力,「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進入戰國時代,曲沃一系最終在歷史的天空下煙消雲散。

由此可見,名字取的好不好,位置選的對不對,對一人、一城,乃至一國來說,可能是關乎未來發展,生死存亡的戰略問題。

(作者:一堂國學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