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兩腳書櫥」

七臺河檢察 發佈 2023-05-29T08:33:48.051952+00:00

農民回答說,我不懂畫,但了解牛,它們打架的時候會把尾巴緊緊夾在腿中間,而畫中兩頭牛的尾巴卻高高翹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靠主觀臆斷、憑空想像,要聯繫實際、躬身實踐,否則很有可能鬧出笑話。



宋代官員馬知節收藏了一幅著名畫家的《鬥牛圖》。一天,一位前來繳租稅的農民看見此畫後偷笑,馬知節對此感到疑惑。農民回答說,我不懂畫,但了解牛,它們打架的時候會把尾巴緊緊夾在腿中間,而畫中兩頭牛的尾巴卻高高翹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靠主觀臆斷、憑空想像,要聯繫實際、躬身實踐,否則很有可能鬧出笑話。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四書訓義》中指出:「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後知之真。」意在告誡人們,對一件事僅僅知道並不算真正了解,只有身體力行、付諸實踐,才能看清本質、掌握真理。

現實中,有的人理論書籍讀了不少,卻往往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割裂開來,只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兩腳書櫥」。

正如陸游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若只停留在書本上,未能經過實踐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不算真正的學深悟透,遇事自然不能運用自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強調:「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清代醫學家王清任在研究《黃帝內經》時,沒有一味盲從,而是對書中部分內容提出質疑。他在瘟疫流行的災區,通過解剖觀察多具屍體,繪製出大量的臟腑圖,修正了書中的錯誤,最終寫下《醫林改錯》一書。

事實證明,要想獲得真知灼見,就要對書本上的知識始終抱有敢於懷疑的精神,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中,不斷追求真理、揭示真理。

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州官倪尋和李延患頭痛身熱,一同請華佗看病。華佗檢查後告知他們,一人為內部傷食,一人乃外感風寒,並給他們開出了不同的處方。按方服藥後,二人果然都好了。

很多時候,表象相同的問題,由於其內因不同,需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實際工作中,要想做到「對症下藥」,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病根進行「會診」,從而避免亂開「藥方」。

我們黨歷來重視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

廣大黨員幹部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把知行合一作為理論學習的最終目的,堅決摒棄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拿出「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的韌勁,在實踐中求真知、在實踐中出業績、在實踐中強能力,不斷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進步。


作者:姜琦珺,甘肅政法大學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2023年5月24日,原標題「力行而後知之真」

來源:微信公眾號「前線理論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