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學名家徐紀:武術的精華並不在套路里,而只在這兩點

北科國術 發佈 2023-05-29T10:51:43.158156+00:00

您聽過這樣的話吧:「咱們這套拳,一百〇八招。他們練的只有一百招,不全!」或是:「本門一共有拳路十趟,副拳十趟。他才會幾趟?功夫怎麼會好?一定是冒牌的!」本是好武的同道,卻常有因此而爭吵、忌恨的,甚至於弄得門派或是學校之間反目成仇,紛爭不斷。

您聽過這樣的話吧:「咱們這套拳,一百〇八招。他們練的只有一百招,不全!」或是:「本門一共有拳路十趟,副拳十趟。他才會幾趟?功夫怎麼會好?一定是冒牌的!」

本是好武的同道,卻常有因此而爭吵、忌恨的,甚至於弄得門派或是學校之間反目成仇,紛爭不斷。

其實,用套路的多寡來鑑別門派的真偽,是不可靠的;以動作的數目來較量套路的高低,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武術的精華不在套路裡面,而是在於:功法——鍛鍊自己,技擊——應付他人。

習練套路,不過是功法的推算與技擊的演習。其中有功法,套路便能助人進步;其中有技擊,套路也才具有意義。

編串套路、傳授套路,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學生練成了,得到的是鍛鍊的功法與防身的技擊,不是套路。

習武有成之後,若仍記得所習的套路,用以接引新人、傳播武術,當然是既現成又美好的事情。如果不記得舊習的套路,或是不滿足於原來的套路,就予以修訂,或另編新套路的,也是所在多有,理所當然。

有時,更因特定的對象與教學的需要,必須配合以專用的、特殊的套路。哪能呆板不變,強迫以人殉拳?

由於套路在武術中的地位與功能如此,今日流傳下來的套路,極少有結構謹嚴如古典詩詞、藝術品的,反而大多是山歌、野謳,風格漫無拘檢。因為體制鬆散,加工容易,於是面目就多,變易乃大。

我們學了一門一家的套路,奉為經典,是不知天下之大的井蛙之見。我們堅守一家一門的練法,不做開放的訪求與比較,是自棄於進步求精的「犧牲短打」。

套路不但是可以練來不一的,而且是應該視訓練的需要、表現的需要與風格的需要,而不可以千人一面的。更何況還有極大數量的套路,是從前的教師為了謀生而隨意編串以延長教學年月的不得已,其中盡多山重水複的動作,卻無柳暗花明的啟發呵!

作者簡介

徐紀,台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在台灣師大、師專等學校體育系任教十年。任《武壇》雜誌總編、社長,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主任。

旅居美國二十年,創立止戈武塾,於日、德諸國設立分塾。

曾入選「全美十大高手」「美國黑帶名人堂""美國功夫名人堂」「美國武術名人堂」等。2007年被評為「世界十大武術名家」,2008年被評為「世界武林百傑」。

致力於傳統武術現代化及嘗試建立其個人「武術學」之系統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