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和虛竹分別是怎麼死的?金庸:把他們的名字倒著念一遍就懂了

耳東文史 發佈 2023-06-09T11:03:10.746169+00:00

若讓你來寫一個故事,你是會把一切伏筆都說透,還是讓故事在恰到好處之時畫上句號,留下懸念供讀者猜想?無論怎麼看,都是後者比較「浪漫」。金庸也是這麼認為的,而他本人也在《天龍八部》後記中吐槽過:「原書留下大量空間,可讓讀者自行想像而補足,但也不免頗有缺漏與含糊。

若讓你來寫一個故事,你是會把一切伏筆都說透,還是讓故事在恰到好處之時畫上句號,留下懸念供讀者猜想?無論怎麼看,都是後者比較「浪漫」。

金庸也是這麼認為的,而他本人也在《天龍八部》後記中吐槽過:「原書留下大量空間,可讓讀者自行想像而補足,但也不免頗有缺漏與含糊。中國讀者們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於是放心了:『原來如此,這才是了!』

不過即便他這麼說了,也依舊沒把《天龍八部》的故事給說透,比如段譽和虛竹最終的結局就沒被交代清楚,這兩兄弟最終又葬身何處?

或許金庸早已將答案藏在他們的名字裡。

一、本該崛起的二人

其實對於筆者而言,《天龍八部》的故事在蕭峰死後畫上句號是十分合理的,三兄弟平息了宋遼紛爭,蕭峰因為以下犯上之舉覺得無言立足於天地間,繼而自戕,他的悲情英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這個故事已經足夠完整。


但讀者總是「貪婪」的,或者說,他們都有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對於書中那些未被揭曉的謎題,始終抱有執念,比如尚在人間的段譽和虛竹,他們身上就大有文章可做。

段譽和虛竹直至故事結尾都不能算是「武功大成」,儘管在生擒遼帝之前,書中有這麼一段旁白:「虛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傳,又練了靈鷲宮石壁上武學的秘奧,武功之高,實已到了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譽在得到鳩摩智的畢生修為後,內力之強,亦是震古爍今。」

但看實戰效果,段譽和虛竹都始終是半吊子水平,所以後續的劇情圍繞二人武功的繼續提升,是完全可以寫下去的。

而且從時代背景設定靠後的《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後天龍時代」的素材。

比如那創出了《九陰真經》的「北宋大內文官」黃裳就是宋徽宗時代的人物,他或許會與中年的段譽、虛竹產生交集。


那「劍魔」獨孤求敗也活躍於「神鵰時代」的六七十年前,他是否會去挑戰段譽和虛竹?

還有讀者最關心的,段譽和虛竹後來都是怎麼死的呢?

其實咱們不妨將段譽和虛竹的名字倒過來念一遍,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二、虛竹,逐虛

先看二哥虛竹,他的名字倒過來念便是「竹虛」,而這兩個字又與「逐虛」同音,如此看來,他後來的人生應該在不斷走下坡路的,而且這一點結合原著設定來看,也完全說得通。

虛竹的人生在他成為西夏駙馬之時就已經算是到達了巔峰,此時他擁有逍遙三老的內力,又有嬌妻夢姑相伴,著實是人生贏家,但世間萬物都難免「盛極而衰」,虛竹接下來的人生路,或許就沒那麼好走了。


首先是靈鷲宮勢力會逐漸衰敗,這一點從「射鵰時代沒有靈鷲宮的存在」也能看出來。

要知道根據新修版的設定來看,虛竹是代替蕭峰完成了丐幫武功傳承的,丐幫也從此視靈鷲宮為恩人,《射鵰英雄傳》中更是直接提到了虛竹的大名,可後世卻不見此勢力,可見靈鷲宮確實是衰亡了,他們是怎麼衰亡的?

可能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內部矛盾不斷,虛竹當年接手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以及星宿派舊部,再加上靈鷲宮原本的就存在的那些宮女,多方勢力必然會有矛盾,虛竹又不是個強勢的人,他不懂如何處理矛盾,靈鷲宮會逐漸衰敗也實屬正常。


再從他自己來看,虛竹當年看了靈鷲宮後殿石窟中的武功秘籍之後,便情不自禁地練了起來,蕭峰選擇由他傳承丐幫絕學而非由段譽傳承,也是看中了他有心習武。

而掃地僧說過,執迷於習武的人,難免進入「武學障」,因此後來的虛竹或許是因為痴迷習武而逐漸迷失自我,最終走火入魔而亡於靈鷲宮後殿的石窟之中。

三、段譽,欲斷

再看段譽,他的名字反過來便是「譽段」,在讀音上與「欲斷」同音,而這恰恰也與金庸在新修版中為他改寫的命運相符。

你可能有所不知,舊版故事中,段譽的確是成了人生贏家,他身邊有王語嫣、木婉清、鍾靈相伴,還當了大理皇帝,他餘下的人生可想而知有多幸福。

然而新修版卻不是如此,金庸不僅讓王語嫣離開了他,還明確提到了他後來經歷的一切,不過僅僅只是一筆帶過而已。

書中是這麼說的:「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

段譽是個何等戀愛腦的人,後來的他坐擁佳麗或許未達三千,但幾十上百人總是有的,他如何會拋下凡塵俗世去出家?

答案或許很簡單,就因為他的歷史原型段和譽(段正嚴)的命運恰恰就是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後選擇了出家,而他出家的理由則是因為諸子爭奪皇位,以致他心力憔悴,這才讓出皇位,出了家。


《無為寺傳燈錄》中就有提到其原型的命運:「(段和譽)削髮出家於無為寺,住持寺務,八年,令工匠鑿石羅漢五百,重修羅漢堂。自鑿無為寺歷代高僧像。先後住盪山、崇聖寺,法名廣弘,終年九十四,為段氏諸帝王第一高壽。

如此看來,段譽的命運確實是如他名字反過來一般,慾念斷了,就此出家,他最終應該是在大理崇聖寺中圓寂。

這即是金庸故事的有趣之處,他賦予角色的命名或許也是別有用心的,若不細品,未必能品出其中的深意,不過這也僅僅只是筆者基於原著細節的猜想,若能滿足那些有心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金庸迷的好奇心,也是極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