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愛出汗,一吃飯更是汗如雨下?送你一方,清熱利濕,專治頭汗

中醫陳玉龍教授 發佈 2023-06-15T15:37:13.971910+00:00

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平時頭面部就比身體其他地方愛出汗,當喝了熱水或是吃了熱飯後,或是著急上火情緒激動時,頭上的汗出得更是嚴重,用「揮汗如雨」、「汗如雨下」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能不能得到改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清楚。

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平時頭面部就比身體其他地方愛出汗,當喝了熱水或是吃了熱飯後,或是著急上火情緒激動時,頭上的汗出得更是嚴重,用「揮汗如雨」、「汗如雨下」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能不能得到改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清楚。

頭汗過多,最常見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脾胃氣虛,一種是濕熱熏蒸。今天我重點給大家講解一下濕熱熏蒸導致的頭汗過多問題。

濕熱熏蒸類型的頭汗過多,有個很明顯的標誌,就是出的汗特別黏,像混有油脂一樣,用紙巾擦拭會發現這些汗漬顏色偏黃。這類人群多為油性皮膚,頭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面色一般偏黃,臉部毛孔較為粗大,鼻翼兩側黑頭較多,特別容易長痤瘡。而且這類人枕過的枕頭,也容易發黃、破損。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太重,排不出去,一直聚集在體內,尤其是脾胃中,濕氣堆積在體內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熱量。這就像我們曬糧食,濕的糧食堆積的時間久了,就容易產生熱量,是一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熱性炎上,體內聚集了大量的熱量,周圍又被阻擋著散不出去,這些熱量就只能往頭頂跑。這樣人體就變成了一個蒸籠,熱氣往頭頂跑,順便帶著體內郁滯的已經化濁化脂的濕氣,於是我們頭面部就會出現大量的、發黏的汗液。

當我們喝熱水、吃熱飯、著急上火、情緒激動的時候,那簡直是火上加火,體內的濕濁之氣在此時,會被蒸騰的更加厲害,大家頭面部冒出的汗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揮汗如雨」、「汗如雨下」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散熱,其次要祛濕散熱是治標,祛濕是治本。因此對付濕熱熏蒸導致的頭汗問題,我常常選用醫聖張仲景的名方——茵陳五苓散,來清熱利水、健脾祛濕。

茵陳五苓散出自《金匱要略》,是個很小的方子,僅有茵陳、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六味中藥組成。

方中茵陳為君藥,辛苦微寒,入脾、胃、肝、膽四經。其苦寒之性,可以幫助泄去脾、胃、肝、膽中聚集之熱,避免其繼續蒸騰體內濕濁之氣,上蒸頭目。其辛香之味,可以通過醒脾幫助恢復脾主運化水濕的功能,來掐斷體內生濕之源。此藥散熱又祛濕,標本兼治,故為君藥。

方中豬苓、茯苓、澤瀉,三者皆為淡滲之物,善於利水,可以使我們體內聚集的大量水濕濁物,快速轉化為小便排出體內,從而達到濕去熱孤、釜底抽薪之效,祛除濕邪的同時,輔助茵陳消散體內的熱邪。

方中白朮既可補氣健脾,幫助茵陳恢復脾主運化水濕之功,斷絕體內生濕之源;又能燥濕利水,輔助豬苓、茯苓、澤瀉三藥祛除體內聚集的水濕痰濁。畢竟中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邪為患的時候,健脾就等於祛濕。而熱邪依附於濕邪,濕邪散了,那麼熱邪就能被輕鬆剷除了。

最後說到方中的桂枝,桂枝在這個方子裡,比起其他的藥物,用量是最小的,但卻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畫龍點睛,桂枝就是這個方子的眼睛。桂枝在這裡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溫陽化氣,讓體內這些聚集的濕濁之邪,可以化為小便排出體外;二是可以疏散表邪,將蘊積在毛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從而使毛孔恢復正常閉合狀態,以防人體津液過度外泄。

你看,一個小小的方子,看似祛濕偏重於散熱,但實際上,祛濕也是在治熱。咱們醫聖張仲景這個方子的配伍,真的是非常巧妙。臨床使用此方時,如果患者頭汗較多且發黏,且伴有頭重身困、胸脘痞滿、小便短黃、舌苔厚膩的情況,都可以在專業醫生的辨證指導下,靈活加減來運用這個方子調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