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挑選調味料?用量多少更健康?用對了,好吃還健康!

北青網 發佈 2023-11-03T08:37:37.675798+00:00

油、鹽、醬、醋等調味料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幾乎天天吃。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調味料吃不對,反而可能會傷身。這些調味料吃不對反傷身01蚝油:需要冷藏保存蚝油瓶子上一般都會寫著「建議放入冰箱冷藏」,然而現實中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油、鹽、醬、醋等調味料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幾乎天天吃。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調味料吃不對,反而可能會傷身。

這些調味料吃不對反傷身

01

蚝油:需要冷藏保存

蚝油瓶子上一般都會寫著「建議放入冰箱冷藏」,然而現實中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四川省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熊竹娟2023年在其醫院公眾號刊文中表示,因為蚝油里含18種以上胺基酸,以及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酯和有機酸等物質。一旦開蓋後長時間放在室溫下,很容易發生氧化分解,不僅給環境中的微生物提供優良的繁衍條件,還可能產生多種毒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級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如果蚝油由最初的黏稠狀態變稀,很容易倒出來,說明這個蚝油已經變質了。因此開蓋後的蚝油一定要放在冰箱中低溫保存,並儘快食用。

02

鹽:每天限制在5克內

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9.3克。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每日鈉鹽的攝入量應該限制在5克以內。這意味著我國每日人均攝鹽量是推薦量的1.86倍。熊竹娟醫生表示,由於鹽的滲透壓高,過量攝入會導致胃黏膜損傷,嚴重甚至會引發胃炎、胃潰瘍,這些都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此外,高鹽及鹽漬食物中常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在胃內適宜條件下,能夠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會增加胃癌和腸癌的發病風險。

03

精製糖:每天別超25克

精製糖是指經過一系列化學加工後的純度極高的食用糖,包括白糖、紅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長期攝入大量精製糖,會影響身體內分泌水平,引起胰島素抵抗和肥胖,造成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建議平時要減少精製糖的攝入,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一定要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要超過25克。

04

油:每人每天用油不應超過25克

每人每天用油不應超過25克,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以高到接近80%,完全不遜色於橄欖油。有些植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高,不一定比動物油更健康。

提鮮類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1

雞精,是升級版的味精

味精其實是通過糧食發酵而來,簡單來說它的提取過程是這樣的:糧食→澱粉→穀氨酸→穀氨酸鈉(味精)。至於雞精,其實是味精的升級版——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鹽、糖、澱粉、糊精等成分,或者雞肉粉、雞骨粉、雞蛋提取物等。因此,雞精比味精的香味、鮮味更足。不過,二者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別,選擇食用哪一種,看個人需求。

2

雞精和味精正確使用方法

①注意時間味精需要短期加熱更提鮮,所以一般味精都是在快出鍋前3-5分鐘加入;而雞精含有雞骨粉、香辛料等其他不耐熱增香增鮮調料,因此最好在出鍋前1分鐘左右加入。②把握用量雞精、味精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鹽,所以在做菜的時候少量撒一點就好了,同時鹽、醬油等調味品都要相應減少用量。③酸性食物不加如糖醋魚或排骨、醋熘白菜等酸性菜餚中不宜加味精。因為味精呈鹼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會使菜餚走味。④做海鮮不加海鮮、肉類和蘑菇等食品本身就含有鮮味成分,所以在此類食品中,就沒必要放味精雞精了。

⑤做涼拌菜時宜先溶解後再加入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5℃,低於此溫度,味精難以分解。⑥這幾類人少吃甚至不吃*嬰幼兒:嬰幼兒食品暫不用味精。如果孩子食入過量味精,可能會出現偏食、厭食等壞習慣,會影響正常飲食,不利於生長發育。*痛風患者:雞精中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風者應適量減少攝入。*老年人:老年人味覺減退,大量用味精刺激食慾會引起對味精的依賴。過量食用會增加鈉鹽的攝入,不利於控制血壓。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約見名醫》視頻號

(約見名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