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浙大二院,邊遠紅色山區遂昌的百姓也有了家庭醫生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3-11-10T21:28:44.563628+00:00

「新征程行動」三周年之際,南方都市報對話全國有代表性的八家縣域醫院/區域醫療中心,用文字記錄在全球先進技術加持下縣域醫療的蛻變、見證縣域健康的現代化,並製作專題,以此獻禮改革開放45周年。「張大爺,您的複查結果還行,重點是要記得每天按時吃藥,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鍛鍊。

「新征程行動」三周年之際,南方都市報對話全國有代表性的八家縣域醫院/區域醫療中心,用文字記錄在全球先進技術加持下縣域醫療的蛻變、見證縣域健康的現代化,並製作專題,以此獻禮改革開放45周年。

「張大爺,您的複查結果還行,重點是要記得每天按時吃藥,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鍛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二院)全科專家吳雪花自從被派到浙江省遂昌縣人民醫院幫扶後,都會定期和遂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家庭醫生團隊一道走村入戶,為偏遠山區百姓送上貼心的醫療服務。一直在山區居住的張大爺到縣裡看病要好幾個小時的車程,而如今做夢也沒有想到坐在家裡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

當天,這支由「省縣鄉」三級醫療專家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先是開展了義診送健康活動,隨後又前往農民家中為「兩慢病」及行動不便的患者上門服務。像這樣送醫上門、送藥到家的家庭醫生團隊,遂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已擁有79支。高質量的家庭醫療服務,極大提升了基層群眾簽約的主動性。今年1月至今,遂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家庭醫生簽約人口已達5.4萬,簽約率達51.46%,超去年全年簽約率。

一個縣級醫院是如何創新發展家醫模式的?在購進先進醫療設備後又如何通過「雲上互聯」助力基層醫生專業診斷?在11月5日開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由GE醫療公益支持的《醫療「縣」狀調研報告》正式發布。作為該報告中提及的縣域醫療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近日,南都記者走進遂昌,探尋該院蛻變的奧秘。

遂昌縣人民醫院

三級全科聯合門診,資源整合共享

早上8點,遂昌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已經人頭涌涌,隨處可見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

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屬於邊遠扶貧紅色山區,村落到縣城交通遠且不便。83年前的創立之初,這裡只有4名工作人員和幾間簡陋診室。而如今經過幾代遂醫人的不懈努力,遂昌縣人民醫院已成為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被列為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一批試點醫院、全國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建設第一批醫院。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浙大二院-遂昌「省屬縣用、三級共建」全科醫師培養模式被列入國家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該項目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科示範基地項目。

「有時候你到家裡幫病人解決問題之後,看到他們給你一個笑臉,比你收到掛號費可能高興不知道多少倍。」遂昌縣人民醫院全科主任王衛華告訴記者,遂昌縣在浙江省還屬於欠發達地區,如果沒有好的醫療條件,不能和大城市達到同質化的治療水平,縣裡的慢病患者只能背負著過高的經濟重擔出去看病,而近年來一系列的創新模式大大改變了當地老百姓的就醫模式,提高了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水平。

2023年3月,在省政府「雙下沉、兩提升」和「山海」提升工程項目的指導下,浙大二院、遂昌分院攜手進一步探索基層全科門診服務新模式,確定遂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金岸分院為首家基層服務探索試點,積極建設省縣鄉三級多學科數位化會診平台,並開設「省縣鄉1+1+1三級全科聯合門診」,打造「省縣鄉全科三級聯動」浙江樣板,助力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我每周固定有幾天在金岸分院,有一個固定聯合門診診間,分院其餘診間的全科門診有遇到疑難病例需要探討的,我也會過去幫忙診斷,提供治療意見。需要上級專科會診的,我們會通過會診平台進行遠程會診。」吳雪花是浙大二院全科醫學科第6輪下沉遂昌縣縣人民醫院的專家,她秉持「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實幹精神,全力助推遂昌全科醫學科發展和基層服務提升。

幫扶專家巡查病房

據遂昌縣人民醫院全科主任王衛華介紹,三「1」全科聯合門診由浙大二院下沉的全科專家、縣人民醫院全科骨幹、金岸分院全科醫生共同坐診,分院全科醫生負責主診,省縣兩級全科專家每周至少3天參與線下聯合門診+雲門診,協助診療、門診帶教、業務指導,按需開展講課和健康宣教。對需要轉診檢查或住院的患者,聯合門診可以直接診間開單、預約。「1+1+1三級全科門診由三個醫生一起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王衛華認為通過三「1」全科聯合門診,切實做到了將優質醫療資源真正落地到農村基層。

「雲上互聯」助力專業診斷

「今年6月份的時候有一個61歲的病人,體檢的時候CT結果顯示腎占位,發腎臟裡面有一個兩公分的結節,我們考慮是良性腫瘤的概率為70%,做完磁共振之後考慮良性惡性的概率各50%。然後我們申請了與浙大二院遠程會診,把CT、磁共振的圖像發送到我們的平台上,專家診斷結果考慮70%是惡性的、30%是良性的,於是我們給病人做了手術,手術後發現是非常典型的腎透明性細胞癌。」遂昌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包迎偉介紹,遂昌縣人民醫院很早便引進了GE醫療的64排CT、1.5T磁共振等醫療設備,但由於基層醫院缺少能熟練操作大型影像設備的技術人才,拍出來的圖像質量不高,加上影像技師缺乏讀片經驗,難以應對病人複雜的病情,也會增加漏診、誤診的風險。

為了突破技能瓶頸,讓團隊快速上手,包迎偉在浙大四院放射科人員的協助下,開始嘗試一種技師之間「雲上互聯」的模式。通過GE醫療的「技影隨行」遠程影像質控平台,浙大四院設置好的標準化序列可以直接推送到遂昌的機器設備上,在雲平台的支持下,縣域醫生可及時連線浙大四院影像中心專家,通過操作界面實時共享遠程指導教學。2022年,又依託「山海」提升工程,加入浙大二院區域影像中心,通過區域影像數字雲平台,實現浙大二院與遂昌分院之間數位化支撐的影像轉檢、遠程會診、遠程診斷及同質化質量控制等影像資源共享。千里之外的專家就能對基層技師進行遠程指導,幫助患者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歷史性難題。

遂昌縣人民醫院影像科醫生正在分析影像

「第一個是診斷,第二個是檢查,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遠程平台可以解決,患者也不用一發現腫瘤就要跑到杭州去。如果診斷結果明確是良性,隨訪就可以了;假如診斷是惡性的,那下一步就是決定要在哪裡手術的問題。」包迎偉說,他希望能買好一點兒的設備,最好能做到跟省城醫院的檢查同質化,這樣邊遠山區的病人檢查了以後到省城區不用重複檢查,特別是在遠程平台的幫助下,希望診斷也能夠做到同質化。

家醫服務新模式,簽約提質增效

「很感謝專家們長途跋涉來到村里,這段時間突然感覺胃裡不舒服,想去縣裡看病,又因為路遠、地里離不開人,一直沒有時間去。正好這次有專家們過來,我趕緊來看看,真是太方便了!」徐大爺笑著說現在村民也有大專家組成的家庭醫生了,以前這種好事想都不敢想。

和很多基層醫院一樣,遂昌縣人民醫院之前在推進醫共體建設中,發現醫共體內公共衛生服務存在「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等問題,老百姓也對以往由基層衛生院實施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並不積極。

2020年遂昌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創新家醫服務模式,2022年縣人民醫院醫共體更是依託浙大二院的「山海」提升工程,組建了「省縣鄉」三級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20餘支家醫團隊注入了省級專家力量,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從「鄉級1.0版」到「縣鄉2.0版」再到「省縣鄉3.0版本」的三級飛躍。

從此之後三級家庭醫師團隊跟隨「智慧流動醫院車」經常進村入戶巡診,把「專家門診」搬到了村里,助力山村百姓疾病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讓山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規範、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為遂昌山區百姓健康建起了「省縣鄉」三級醫療救護保障體系。2022年至今,團隊下鄉服務過黃泥嶺村、對正村、垵口村、黃沙腰、高坪村、垵口村等偏遠山村,服務達上千人次,大大提高了基層群眾簽約的意願和主動性。下一步,醫院還將繼續擴大「省縣鄉」三級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的輻射力、影響力,努力將優質醫療資源持續送往山村,全力守護更多百姓健康。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姜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