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冷知識——紀念金庸

地理歷史冷知識 發佈 2023-11-11T22:17:02.644497+00:00

1、我們這半輩子的經歷,一句話概括,就是一次次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但又一次次懷疑知識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有了知識,會不會反而過得更倒霉。金庸就像一塊浮板,他自己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抱著他,你好歹會覺得知識還是能改變命運的吧。畢竟,少年時相信的東西如果中年拋棄,那太傷了。


1、我們這半輩子的經歷,一句話概括,就是一次次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但又一次次懷疑知識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有了知識,會不會反而過得更倒霉。金庸就像一塊浮板,他自己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抱著他,你好歹會覺得知識還是能改變命運的吧。畢竟,少年時相信的東西如果中年拋棄,那太傷了。

2、許多的悼念,都是悼念青春。金庸也好,科比也好,你拿著發黃的海報,淚流滿面,其實你悼念的不是別的,是過去為它無私無悔去投入的日子。青春是一個日漸荒懶的教主,往後餘生,當你想念它的時候,需要不斷地獻祭,規格會越來越高,祭品會越來越昂貴沉重,但它的回應註定只會越來越少,三十歲你喝杯啤酒它就回來了,四十歲你再碰到金庸的忌日它都回不來。最後它會徹底消失不見,只剩一個滿地灰燼的寂寞祭壇。

3、悼念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他而哭,一種是為自己而哭,但歸根結底,是為自己而哭。記得《天龍八部》裡有一個靈魂之問:無相劫指怎麼破?答案是以本相破無相。後來才知道,無相易破,破不了的是無力和無常。

4、什麼是中年,中年就是不再覺得自己是主角了。年輕時候讀武俠小說,總會把自己代入主角,代入令狐沖,代入喬峰,代入楊過,很糾結地想小龍女和郭襄我到底該選哪一個,然後惡狠狠地想我全都要。等很多年後,才會忽然驚覺,在某個不起眼的小配角身上發現自己的人生,原來自己活成的是他的樣子。再看書的時候,就會慢慢情不自禁把自己代入配角,代入柯鎮惡,代入張阿生,代入茅十八,代入某個福威鏢局的趟子手,代入被阿紫欺侮的店小二,為他們的悲喜而悲喜。然後也沒有什麼「我全都要了」,只想在馬桶上玩手機。

5、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紀念金庸,不只是向他一個人致敬,也是向千千萬萬和他命運相似、甚至相反的人致敬。同樣是意氣風發的學子,少年金庸挺過了鼠疫,但有同學倒下去了;趕赴重慶,金庸穿過了日寇的封鎖線,但多少人被擋住了;求學西南,金庸飽經磨難,一度困頓於湖南的農場,後又奮起,多少人卻就此沉寂了。還有和金庸人生軌跡恰恰相反的,比如紅學家吳宓,一代大才,因緣造化活成了「反的金庸」,金庸48年被《大公報》派往香港,吳宓之前當過《大公報》副刊主編,卻留在內地,兩位才子人生交錯而過,後來的生命軌跡也截然不同。

金庸,其實是他們之中最幸運、走得最遠、把自己的天賦才情兌現得最充分的一個。紀念金庸,不是紀念一個幸運兒,其實是紀念一個青春的共同體,紀念一段歲月,那滾滾浪濤中的一批時代青年,無論最後是山河還是微塵。

6、五年前,金庸逝世,作為一個被他擺渡過的人,我曾堅信,用五年時間,可以傳承一些東西,做一些事情。我曾經滿懷希望地這樣想過。現在才知道,最昂貴的不是五年時間,而是希望本身。

7、小博幫我畫過一張圖,我很喜歡這張圖。當時以為是喜歡它很童真、足夠有梗,後來知道,最喜歡的,是那種充滿希望的感覺。

世上最了不起的人,是製造希望的人,比如金庸。還有一種,是打破幻像的人,也等同於製造希望,比如魯迅。他們都是我特別懷念的人。

緬懷金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