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連中國:中學寫作面臨的主要困境與提升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發佈 2023-11-14T12:17:52.023486+00:00

寫作簡單說是一種技能,但寫作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能。寫作,關乎一個「人」重要而特殊的「內在」的成長與發育,是「人」隱性而重要價值的核心體現。寫作的發展應該伴之以一個重要的人文意義上「人」的充分構建的過程。一位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絕不僅僅是為將來的職業生活做一種職前準備。

寫作簡單說是一種技能,但寫作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能。寫作,關乎一個「人」重要而特殊的「內在」的成長與發育,是「人」隱性而重要價值的核心體現。寫作的發展應該伴之以一個重要的人文意義上「人」的充分構建的過程。一位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絕不僅僅是為將來的職業生活做一種職前準備。「人」的充分發展,是教育中的硬道理。良好的教育,將人內在而重要的價值呼喚培育出來,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為其構建豐富而深廣的內在世界。基礎教育的核心是立「人」,而非職前教育、技能培訓。

重「技」而乏「人」。對「人」的忽視、無視、鄙視,將寫作簡單孤立鎖定在應試得分與技能技巧的狹小範疇,多少年在這個範疇里衍生籌措,無視完整意義上「人」的發展,這是教育之誤;同時也貽誤了與「人」有著內在深廣、須臾不可分離寫作的發展,這也是寫作之誤。而更需要我們進一步明確的是:真實內在的寫作,本身便構成了深入、鮮活、富有價值的教育。

中學寫作面臨的主要困境

目前,中學寫作狀況的主要困境,可以概括為:兩種狀況與三個特徵。

兩種狀況:其一,教師無為與學生自為;其二,有所講求與收效不大。

(一)教師無為與學生自為

現實中,主要表現在教師無為與學生自為兩方面。寫作教學一方面很難建立起一套邏輯嚴密、逐層推進、為眾人所普遍認同的能力推進體系。因此,一些老師常常因為教學上沒有具體明確的操作流程,而將寫作教學基本放棄。另一方面,寫作教學對老師的進入度與創造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些老師因為自身難以達到要求,也便自然放棄了。教師無為還表現為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基本靠簡單解說作文要求,靠學生的範文維持寫作教學。於此過程中,主要是關注學生在應試作文中所犯的錯誤,教學的側重點在規範與適應命題要求。當然,在現實教學中,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寫作是人的天賦,而天賦不可教。一些學生寫得好,也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天賦使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如說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不涉及到教師對寫作的理解與認知,這些都在「教學」中發生著內在而深入的影響。學生於此過程中,逐漸在形成自己的寫作理念並以此為指導形成自己的寫作實踐。再有就是一次次給出的分數,也都是我們鮮明而確切的寫作態度,甚至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寫作教學。

凡此種種,都是教師的「教」。至於我們在閱讀中過程中,也不可能不觸及作家與教師自己的寫作觀,一位教師想絕對的脫離開自己對學生寫作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對學生而言,寫作總是語文測評的大項目,分值不小,學生不可能像老師那樣可以「置身事外」,所以,學生一直處在各種「應對」之中。得意與失意、彷徨與苦痛,都在學生自己的心頭默默經歷與完成著。

(二)有所講求與收效不大

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講表面化的方法;其二,講功效性不強的思維。

先說講表面化的方法。重視表面化的、流行的、大眾化的寫作方法的傳授;重視與提升分數直接相關聯的寫作方法的傳授(獲取高分的方法亦有層級,對更內在的高分方法,我們的認知尚有很多不足)。最主要的寫作觀就是為了獲取高分,熱衷於所謂「一寫就靈」的寫作模式,熱衷於基於閱卷經驗與閱卷「秘笈」而誕生的方法,熱衷於對流行的、時事性材料的直接使用。再說講功效性不強的思維。關注到了思維在寫作中的價值與作用,這自然是時代重要的進步。但思維的充分發展得益並依託於諸多方面,對於語文學科而言,並非僅僅依託於基於一般社會認知經驗與常識的思維導圖,就能有效解決學生寫作中思維展開不充分的問題。

語文課堂的人文思辨,就是強調師生不被天經地義的那些人與社會的既成性結論所長久壓制與困縛(當然,這種壓制與困縛常常是自我不知不覺的);就是以思辨的方式,完成人內部世界的不斷被打破;就是幫助人不斷走出柏拉圖所言的認知的洞穴,走出自身的有限;就是以不斷自我更新否定的方式走向開放建構;就是由此而獲得完整意義上的「人」的成長。思維品質的提升本就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重要且為我們忽視的是,在思維打開運轉的過程中,因為師生的積累狹窄、視野有限、認知判斷事理的綜合性素養弱,因此強調的思維往往因為無必要充分的支撐,思維不能夠在更內在的認知層次上、更宏闊的視野格局中運轉,常常收效不大,往往流於空泛。所謂的新思路,還是寫作一些小技巧的花樣翻新,而非學生認知上的新突破。

除卻上述的兩種狀況之外,中學寫作面臨的主要困境還有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簡單應試化傾向明顯。

第二,學生作文中有質量、有個性的作品少。造成的原因是,中規中矩,以求「保險」,還有就是長期以來簡單直接的考場「應對」型作文的要求,弱化了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力,包括豐沛敏感的感受力與自我的表現力。

第三,對於高分考生的指導不夠。我們的作文教學長時期是在重複一些基本的寫作常識,這些常識對於一些具有寫作潛能、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便是一種從小到大、習以為常、似是而非的「老生常談」,對他們內在的寫作促進性意義並不大。

造成困境主要成因分析

形成中學作文困境直接的成因,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語言意識與語言素養構不成內在重要的影響與建構。

對寫作而言,語言畢竟是寫作最直接的呈現與最重要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與語言的關係,大體便可以映照出他與寫作之間的關係。我們對寫作的親近與理解,也是從對語言的親近與理解開始的。我們如若從這個角度出發,來探究與觀測一下,看看學生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自身是否能夠與語言建立一種親密的、特殊的、個人化的關係呢,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核心的一個亮點是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言正是在與思維、審美、文化發生內在自然深度的關係中——即在內在真實的生命成長中——學生才會漸漸誕生自己的語言信仰,真切而內在地理解語言與一個完整意義上「人」的緊密內在關係。語言是一個「人」思想與精神的疆土,語言的完整,即一個「人」思想與精神的疆土的完整。語言的格局與規模,恰恰是一個人成長非常重要的標誌。但在我們不少的課堂中,師生與語言這樣的深度的相處是遠遠不夠的。「相處」是不慌不忙的,「相處」是彼此的步入,是相互的呼喚、觸發、共生,亦是在學生感知、理解、發現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感知、理解發現自己的過程。讓語言的發展與人的發展內在密切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在我們的一些課堂中,也有一些語言的實操性訓練(實際的教學狀況中,即便是這樣的語言實操性訓練也不是很普遍),但語言的實操性訓練往往還不足以建立語言與人的這種深度的自我關係。究其主要原因,這樣的實操性訓練,是謀求的、外向的、迅捷的、迎合的、炫耀的,從更內在的意義上講,在這樣的語言訓練中是無瑕是拒絕是無需誕生一個「我」的。甚至是與「我」對立的。這樣充其量就只能是詞彙、句式外在技能上的一些提升。因為在課堂中,學生對語言進入性、感悟性都不夠,長期以來,學生書面語的表達基本是依託口語來完成的。

還有一種有偏差的認識,以為語言素養在使用中就可以自然成就。語言素養的得來自然離不開使用,但並非使用必然轉變為素養。無意識、重複性、不自覺,甚至是厭棄違心過度地使用語言,對語言本身便是傷害。語言素養是在自我充分彰顯、充分實現的過程中,在完成自我確認的過程中,一個主體意識活躍的「人」與語言構建起一種特殊性、個體化關係的時候逐步養成的。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必要的「量」才具有成長的意義。

造成中學作文困境根本的成因,是我們欠缺內在閱讀。所謂的內在閱讀,包括四方面的特徵:1.深度步入。基於語言的、以文字為依託為憑藉的深度閱讀,講求沉浸,即人墜落其間。文字自然是信息的符碼,但在優質的作品中,更是作者內在世界的重現與塑造。斟酌,掂量,有豐富的心智活動。閱讀文字,亦需我們激發自身的創造,這樣才有可能步入作家的心魂與思想之中。2.充分對話。在無拘無束、自由豐富的深度步入作品之後,一切都變得鬆軟而富有彈性,這樣讀者與作品的對話才能充分深入,不忙著輕易地下結論,讓作品裡的「光」漫射出來。在這樣的對話中,人的內部世界才開始悄然復甦並成長。3.豐富誕生。在一切都變得自由而柔軟的時候,人豐富的直覺力、探觸力、感知力、思考力、建構力才能充分活躍起來,人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內省,打碎、重組,誕生等複雜且重要生命活動。4.自新出發。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是一種進入,更是一種離開,即完成一種自新。閱讀也是一種遇見,在充分的遇見中見到更開闊的世界,在更開闊的世界中,重新衡量審視自我與「外在」的關係。

寫作的根本依託是自我生命的逐漸覺熟。當一個生命哪怕僅僅在某一個微茫的小點上擁有了真實的理解與判斷,發現與思考,這就具有了不吐不快的充分可能。從某種更為苛刻的意義上講,沒有生命的自我「覺熟」,就沒有真實意義上的自我寫作;我們與寫作之間的關係就是模糊的、隔膜的、不確定的。寫作從更內在的意義上講,是確認自我生命與大千世界的一種關係。寫作從來不是孤零零的事情,寫作,核心依託的是成長。

王棟生老師說:「讓學生看到因為寫作,個人思想情感的發展。」寫作是一種成長;任何人真實的成長很難普遍化,邏輯化,這是寫作課難以邏輯搭建的一個根本性原因。人的成長自然是多方面帶來的,是無限豐富的,但就社會成本與人的成長成本而言,不得不說,閱讀以其安全、省時、高效、成本低廉,顯示出其巨大的優越性。而且閱讀帶給人的成長性意義、擴充性意義無疑是巨大而深刻的,閱讀是見到,人自然地與更開闊的世界誕生了關聯。

就此,作家畢飛宇也說:「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是位才華橫溢的讀者,他(她)擁有無限滲透的理解力,他(她)有能力通過自己的閱讀把學生『帶進』文本,讓學生形成共情,事情往往就簡單多了。在我看來,一個中學生,如果他(她)學會了『初見人』,他(她)能看見『別人』,他(她)的內心能自願地容納『別人』,他(她)稚嫩的小心臟能夠旺盛地分泌惻隱之心、悲憫之心,那麼他(她)就是成功者。」這樣,寫作就與閱讀,形成了表面看是以語言文字為聯繫的、其實是構成了以成長為核心的更為深廣內在的一種關聯。從這個意義上,寫作幾乎是天天在講的,因為成長應該是天天發生的。寫作絕非幾節技能課就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打破困境的提升策略

打破現階段中學作文的困境與僵局,就不能簡單將作文陷落在「技法」的傳授中。從某種更真實的狀態下,這些「技法」亦可認為是寫作的一些基本性常識。我們有必要將作文的提升與發展與一個完整意義上「人」的構建自然內在地關聯起來。人與文一旦發生深度勾聯,走向共同發展,我們期待的中學作文生姿活躍、創意無限的局面,必將到來。因此,對「人」有內在而豐富的關注是打破中學作文困境的必要舉措。師生是生命發展的共同體,亦是寫作發展的的共同體。以下九條建議,分布在四個層面上。

(一)寫作的重要條件自然且充分誕生,特徵是整體的「人」都在發展中

1.重內在閱讀。內在閱讀,特別強調的人與文發生深度關聯,人與文字相浮沉,與作品中的「人」、與作家、與自己的相遇,在閱讀中獲得綜合性成長。於此過程中,師生逐漸獲得對文字的信仰,相信文字關乎人的思想、精神、尊嚴等重要人文特徵,自我也由此獲得了重要內在的發展。

(二)寫作中自我的生命意識、主體意識勃然而動,不吐不快

2.重指向自己內心的表達。即強調將筆指向自己的內心,寫自己真實理解到、體驗到的東西。張永祿先生談寫作說:「第一條黃金法則是『寫你熟悉的,寫你知道的』。寫作作為審美體驗而非認知,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通過文字展開自我對話,釋放內心隱秘的情感,點燃寫作的激情,這是寫作興趣激發和寫作內驅力釋放的不二法門。」將筆指向自己的內心,就會有意識地關注、梳理、整頓自己的內心,這樣一來,人的內部世界,就會被寫作進一步激活;而人內心的徘徊與瞻顧,深思與面對,這又是一切佳作得以誕生的核心生命基礎。

3.重師生內在生命體驗。從根本上講寫作是自我生命里冒出來,長出來,而非外在壓出來,逼出來的。生命感受與生命意識是一個健全的「人」內在磅礴細微的世界,所有的「外在」都要在這個自我的「系統」中得到應驗與檢省,進而獲得「思想」。內在的生命體驗,將決定寫作是否真實啟動,是否獨特,是否深入,是否具有個體遭遇中所普遍蘊含的群體性意義。不欺瞞,不偽飾,擔荷一個個體生命應有之痛,應有之思,是構成一切佳作的核心基礎。

4.重師生內在的精神成長。從寫作的意義上講人的精神成長,主要有三方面的含義。首先,精神成長是完整意義上「人」的成長的必由之路。精神的崛起是「人」站立的重要標誌。「人」出,而後「文」乃出。「人」的坍塌必是「文」的坍塌。其次,在精神的建構與成長中,一個人從心底湧現斟酌而出的文字,一定會有個性價值,其文字的質地與氣度都會由此而發生內在而深入的改變。文字,是精神的骨骼。再次,在師生共同的精神成長與發育中,我們才得以見到肉眼無法見到的更開闊、更壯麗的世界。這個世界不僅構成了我們寫作闡釋表達的豐厚內容,也會逐漸變為我們重要的自己。

5.重不斷擴充師生的認知視野。視野,不僅為認知、為判斷提供了空間;同時也會因為空間的改變而改變我們認知的檔次;而認知檔次的改變,便會改變我們生命的境界與格局。封閉師生認知的空間,不講認知的視野,躲在狹隘有限的空間內,就會形成許多認知上的遮蔽。在層層遮蔽中,自然無法獲得真知灼見,也見不到更開闊壯麗的世界。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寫作就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狀況,文章核心判斷就毫無新意,甚至還可能錯訛百出而不自知。

6.重內在真實思考。將思考的位置放在這裡,絕不是說思考不重要,而恰恰是為了突出思考真實的價值與作用。因為,真實的思考展開是有條件的。首先不出自自我內在價值判斷的思考是假思考,是淺思考,是附庸型思考,是謀求型思考。脫離開自我真實生命體驗的思考,不具有思考的深刻性與獨到性。其次,在簡陋狹隘的認知視野里,也會嚴重損害思考的程度與質量。

以上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都在講「人」的充分發展,因為「人」的充分發展必然會帶給「文」深入內在的影響與改變。下面第三個層次,重在講我們的寫作如何在不損害自身的狀態下,與考試形成必要的對接,以滿足學生升學深造的現實需求。

(三)如何在保持良好的自我的狀態下,謀求寫作高分

7.重在真實表達願望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考場寫作策略。中學寫作,不能也不應迴避考試。但我們在應對考場作文的時候,是「一心往外」的,我們很少顧惜自己,我們甚至認為一篇考場作文如果關注了自我,必敗無疑;我們一心追求的是符合,是儘量迎合滿足我們認為的命題的願望與要求。這些狀況的產生,與我們的閱讀能力、認知視野、認知能力等都有關係。現在不少作文命題是為考生留有空間的,是希望考生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命題有相遇的。我們充分關注到自我真實的表達願望,我們的筆就具有了豐沛而不乾涸充分的可能性;於此基礎上,如若我們尋求到與考場命題內在的銜接與關聯,我們的寫作就會脫穎而出。這是筆者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尋求到的高分之道。

8.重在充分促成學生「人」發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謀求高分。為學生謀求高分,自然是無錯的,但在如何謀求上高分,做法卻是千差萬別的。充分促成學生「人」的發展,「人」的發展自然包括知識、能力,但心靈、情懷、精神、思想、識見、器宇、格局等,亦都是「人」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充分發展起來,從寫作的角度而言,學生的才、學、識便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人」具有了靈活地、豐富地應對一切作文命題的充分的可能性。

(四)對我們教師指導作文的建議

9.重在教師自我生命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建構學生的寫作途徑。

我們教師應該在自我生命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建構學生的作文寫作途徑,帶給學生寫作充分的可能性。於此過程中,既實現我們教師自己的生命成長,也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路」。此間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從根本意義上講,作文教學因關乎「人」內在豐富的「內容」的形成、調取、統整,所以對教師提出了更內在的、更具創造性的要求。教師自我生命的完整,即是作文教學的完整。面臨師生生命性的建設,更需要我們創造性地建構學生的寫作途徑。

其二,從應試的角度而言,一道作文題目,首先考查的不是學生,我們教師亦需要生命充分的成長與壯大。這樣,我們教師面對一個題目的時候,才有可能為學生衝破局限、改變困窘,超越平俗,實現自我,提供豐富有效的可能性。

如若我們總是一味沉溺、滿足、追求在對「技」的總結與探索上,沒有充分考慮到「人」這一要素在寫作中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那我們對於寫作的認知必然會很受限制。那麼,我們期待的朝氣蓬勃的寫作局面,就不會真實實現;當然,與此相應,朝氣蓬勃的「人」也不會充分呈現;當然,「人」與文高度融合、聯為一體的新型寫作局面也不會充分呈現。

點擊「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