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雜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CMJ-PCCM)上線啦!

呼吸界 發佈 2023-11-15T02:33:40.673627+00:00

《中華醫學雜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MJ-PCCM)作為一本新的英文醫學期刊,同時也是《中華醫學雜誌》(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

《中華醫學雜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MJ-PCCM)作為一本新的英文醫學期刊,同時也是《中華醫學雜誌》(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的第一本子刊,於今年6月份上線並出版了第一期!

《中華醫學雜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是一本經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期刊,旨在發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各個領域的高質量臨床和基礎研究論著、綜述和評論等類型的文章。該期刊為全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相關領域的醫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國際平台,展示前沿的原創研究、深刻的科學觀點和先進的學術評論,並促進、分享和討論這些領域的新進展。

歡迎大家在線瀏覽期刊的精彩文章,同時歡迎大家積極投稿!


期刊主頁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chinese-medical-journal-pulmona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

期刊主編王辰院士在第一期上親筆撰寫了社論《Calling for improved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China and beyond》,內容精彩,鼓舞人心。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將全文翻譯如下:

傳染性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給患者本人和整個衛生系統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例如,下呼吸道感染就是全世界範圍內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過去二十年中新發現的幾種病毒尤其令人擔憂,例如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iddle Eastern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和2019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 - 2),以及不斷冒出的流感新毒株,例如2009年的H1N1等等。此外,結核病仍然對全球呼吸系統健康造成重大威脅;據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一份報告稱,結核病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任何其他傳染病。

與此同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哮喘和肺癌,也對人口健康和社會福利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2015年,全球估計有1.745億成年人患有慢阻肺病,其中9990萬中國成年人通過測定肺功能確診。此外,約39.8%的慢阻肺病患者每日都出現相關症狀,如呼吸困難和喘息。2012-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4570萬中國成年人被發現患有哮喘,其中1310萬人出現了氣流受限。還有,肺癌已經成為了全球和中國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系統疾病除了對人類健康和壽命造成危害外,還會給經濟帶來沉重負擔。根據202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在2020年至2050年期間,慢阻肺病將給全球人口造成4.3萬億美元(按照2017年的價格)的負擔。在所有國家中,慢阻肺病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最大,約占全球總損失的32%。此外,氣管、支氣管和肺(tracheal, bronchus, and lung, TBL)癌症在所有癌症中造成的經濟負擔最高,達到3.9萬億美元,占全球癌症經濟負擔的15.4%。中國同樣如此,TBL癌症造成的經濟負擔比任何其他種類的癌症都要大。

為了減輕呼吸系統疾病造成的健康和經濟負擔,必須處理現有的危險因素。吸菸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國是世界上吸菸人口最多的國家,2018年15歲及以上人群的吸菸率為26.6%。事實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中國菸草相關的發病率(以傷殘調整生命年計算)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空氣污染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2006-2010年,中國年均顆粒物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水平20μg/m3的5倍。2015年,中國因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中,有33.6%死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國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是另一個無法改變的危險因素,因為衰老會導致肺部和呼吸道受損。

顯而易見,在中國,想要充分解決呼吸系統疾病的負擔存在許多挑戰。然而,對這一緊迫問題的重視卻遠遠不夠。儘管慢阻肺病在中國的患病率很高,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3%的用肺功能診斷的慢阻肺病患者能意識到自己的病情,這一數字遠低於類似研究中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分別為44.7%和36.7%)。此外,在研究中國慢阻肺病照護效果方面,還存在明顯的研究缺口。這個缺口和慢阻肺病的診斷不足反映了衛生系統對慢阻肺病的重視不夠和對患者協同照護的不充分。

為了應對全球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高發病率,以及與人口老齡化相關的重症監護需求的增加,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CCM)作為一個專科出現。作為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危重症醫學是在1952年哥本哈根脊髓灰質炎流行期間發展起來的,當時通過細緻的氣道管理和使用正壓通氣使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為了解決住院患者中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日益增加的問題,將危重症醫學與呼吸醫學整合起來非常必要。

在發達國家,已經有了一些關於PCCM的公認的期刊,例如美國的《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雜誌》。然而,在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需要一個自己的平台來傳播與PCCM相關的研究和討論與PCCM相關的衛生保健問題。《中華醫學雜誌》(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MJ)創刊於1887年,發表國內外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技術進展的經同行評議的文章。《中華醫學雜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MJ-PCCM)成為《中華醫學雜誌》的第一本子刊,展現了我們致力於加強PCCM及相關領域發展的決心。我們很自豪能夠參與創刊,並希望能為呼吸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學者創造一個建設性的學術交流平台,最終為提高醫療水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略)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558823000105


引用本文:Wang C, Hao X, Chen S. Calling for improved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China and beyond. Chin Med J Pulm Crit Care Med. 2023;1(1):1-2.


作者:謝宇 熊維寧;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本文完

責編:Jerr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