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馬公愚:翰墨傳家 蜚聲藝林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發佈 2023-11-17T16:48:32.420734+00:00

浙江永嘉的馬姓為大族,觀馬氏族輩史冊,自清初始祖馬銀潢遷永嘉百里坊,歷代以書畫詩文金石相傳,從事書畫活動凡十四代,有「書畫傳家三百年」的美譽。

文/俞棟

浙江永嘉(今溫州)的馬姓為大族,觀馬氏族輩史冊,自清初始祖馬銀潢遷永嘉百里坊,歷代以書畫詩文金石相傳,從事書畫活動凡十四代,有「書畫傳家三百年」的美譽。其中近現代活躍於海上的著名金石書畫家馬公愚還是國內郵儲業務的老前輩。

馬公愚(1893-1969),本名范,初字公馭,後改公禺,因「禺」較為生僻,便在其下加「心」為「愚」,改字公愚,以字行,晚號冷翁,齋名畊石簃,別署畊石簃主,浙江永嘉人,著名金石書畫家,曾為上海大夏大學(華東師大前身)文書主任兼國文教授、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書法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西泠印社早期社員,以詩書畫印文五絕馳譽中外,素有「藝苑全才」之譽;著有《書法史》《書法講話》《應用圖案》《公愚印譜》《畊石簃墨痕》《畊石簃雜著》等。

馬公愚出生翰墨世家,其高伯祖馬香霞、高祖馬蔚霞、祖父馬蘭笙都是著名書畫家。馬公愚幼承庭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很早就在精通詩書印的祖父和父親的教導下接觸筆墨,加之聰慧好學,性格開朗,自小就顯現出超人的藝術感覺。待稍長,他被家人送入新式的溫州府學堂(今),後又憑藉自己的學識考入浙江高等學堂(今浙江大學)。這為其後來成為既有深厚傳統文化素養,又經系統新式教育、通曉中西文化的藝術大家奠定了紮實基礎。



如果說,對馬公愚的藝術履歷知者甚多,那麼,其還涉足過金融這段經歷則鮮為人知。1936年4月,全面抗戰爆發在即,百業凋敝,出於生計,馬公愚謀得上海郵政儲金匯業局一份差事,由於文字能力出色,被擢升為第五課課長。然而,就在其幹得得心應手時,珍珠港事件爆發,聽說其供職的郵政儲匯局將被日軍接管,便毅然辭職,鬻字謀生,並蓄鬚明志。雖一度生活困頓,但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斷然拒絕日偽之邀,傲然風骨令人欽佩。

作為海上帖學復興群體重要人物之一,馬公愚推崇「中庸平和」的審美理念,諸體皆精,勝在功力,尤其是真、行、草三體主要取法鍾繇、二王,筆力渾厚,剛柔相濟,氣息淳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體現了其對魏晉書風的獨特理解,為民國海上書壇注入了新鮮血液。但筆者以為,最能體現其書法成就與高度的卻是篆隸。所以,他雖以帖學為尚,但也不棄碑學,注重碑學對帖學的補益功能。當時,整個書壇盛行趙之謙的魏碑行書和吳昌碩的變形石鼓文這兩種書風。從現存作品來看,馬公愚早期的「宗趙擬吳」之作已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可見,當時馬公愚也頗受「流行書風」的影響。

但作為一個有追求有才情的藝術家,馬公愚肯定不甘滿足於邯鄲學步、拾人牙慧。如今雖已無從推測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但從其作品中我們清晰可辨:到上海後,他逐漸跳出時俗,捨棄了平素擅長的吳氏風格石鼓文,積極探索,努力變法,力圖形成既具品位又不流俗的書風。在此後的四十年間,他窮源溯流,在深入臨習周代鐘鼎銘文、石鼓文、秦代刻石的基礎上,又將取法對象轉移到在其看來保留了「秦朝小篆真面目」的權量詔版上,頓開新境。他很好地將篆籀的規範齊整與詔版的參差錯落融合在一起,逐漸定格於以圓潤淳雅、光潔清麗為主調,輔以沉穩寬博、古蒼利落的自家風貌。

觀其早期隸書作品,結體方整,用筆跳躍,博觀約取、反覆淬鍊,終於從俊逸古雅的《史晨碑》、拙樸渾厚的《張遷碑》和浪漫恣肆的《石門頌》中化身而出,形成了古雅堂正、氣象恢弘的風格。馬公愚尤善榜書,當年與沈尹默、唐駝、劉山農並稱滬上「題額寫匾四大聖手」。彼時漫步在上海灘喧譁的鬧市,許多店鋪匾牌即出自其手,堪稱一時盛景。

作為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員,馬公愚的篆刻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在金石書畫的審美情趣上傾向於典雅整飭一路,以自己擅長的詔版篆書為主基調作印,兩者之間相互借鑑、彼此融合。在刀法上,雙刀橫衝與單刀輕轉兼用,轉折處以方折為主,輔以圓折,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詔版文字急就隨意、不事雕琢、似整非整的高古峻拔之風。難怪,諸樂三先生認為這是「公愚先生的看家本領」。

馬公愚兼及繪畫、詩文。其在師法古人筆墨之道的同時,也極注重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體悟,所作山水、樹木、花卉、翎毛、魚鳥,多以篆籀之筆入畫,用筆靈動簡約又不失厚拙,線條圓渾老辣,古意盎然,純屬文人遊藝,卻得造化之天趣。特別是他筆下的花卉、菊蟹、清供,近明人寫意筆法,雖寥寥數筆,卻超逸灑脫,有一種溢出於楮墨之外的意韻佳趣,如不食人間煙火。馬公愚亦是南社社員,擅詩文,現擇其《畫梅題句二十四首》一二供賞:「滿身蒼苔半身枯,歷盡冰霜似老夫。只為花清詩自別,別花能有此清無。」「年年耕石是生涯,卅載春申客作家。今夕歲除無一事,自拈禿筆寫梅花。」「不問山巔與水涯,不論白屋與豪家。春回總是爭先發,閱世無偏惟此花。」

(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黃嘉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