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減肥 從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開始

光明網 發佈 2023-11-20T15:28:16.663572+00:00

指導醫生:泉州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部主任 黃奕森泉州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部營養師 李炎丹 吳煒君■早報記者 陳小芬近日,深圳一名花季少女為愛節食減肥,結果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不幸離世。該事件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網友除了惋惜外,也紛紛呼籲不要盲目減肥,拒絕「白瘦幼」審美。

指導醫生:

泉州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部主任 黃奕森

泉州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部營養師 李炎丹 吳煒君

■早報記者 陳小芬

近日,深圳一名花季少女為愛節食減肥,結果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不幸離世。該事件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網友除了惋惜外,也紛紛呼籲不要盲目減肥,拒絕「白瘦幼」審美。

泉州市第一醫院臨床營養部主任黃奕森表示,進食行為是人的本能行為之一。而以進食行為異常為突出表現的一系列障礙被稱為進食障礙,最突出的就是神經性厭食症。盲目節食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才能讓減肥事半功倍。

為愛盲目節食減肥 花季少女殞命

據媒體報導,今年3月,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院轉運中心接到東莞某醫院求助,一名15歲女孩因重度營養不良、呼吸衰竭,已經失去意識。女孩的爸爸介紹,女兒已近50天只喝水沒吃過東西了。孩子身高165cm,體重僅24.8kg。當醫生接手女孩時,感覺就像在抬一床被子。

據知情人士介紹,女孩是由於暗戀一個男孩,男孩卻喜歡比她更瘦的女孩,令她陷入一種盲目攀比心態,從節食到絕食,最終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經過20多天的搶救,這名花季少女最終沒能醒來。

神經性厭食症 死亡率接近10%

黃奕森告訴記者,神經性厭食症又稱精神性厭食症,屬精神性進食障礙。這是一種以有意識地嚴格控制進食,導致體重下降至低於正常體重的85%時,仍害怕發胖或拒絕正常進食為特徵的進食障礙,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全身代謝紊亂和內分泌紊亂,嚴重者可能因為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體態,機體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死率高達9.8%,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類疾病之一,其治癒率約為50%,治療效果不顯著及反覆發作的患者占總患病人數的40%。」黃奕森說,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年齡通常在10~30歲,約85%發病於13~2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17~19歲,女性的患病率較男性高約10倍,患病期可長達幾個月至數年不等。因職業需要維持體重的人員,例如歌星、演員、模特和運動員等有較高的罹患率。

黃奕森表示,臨床上,該病患者大多先到內科或婦產科就診,就診的原因往往是月經不調、下肢水腫、便秘、心動過緩、低血壓、腹痛等。有的患者因過分節食、嘔吐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多學科協作是治癒關鍵 減肥應從改正飲食習慣做起

「目前較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在該病的發病機制中都起到一定作用。」黃奕森說,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同時發生軀體和心理損害的疾病,多學科協作是治療的首選。

去年上半年,營養師吳煒君參與會診一例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患者是名18歲的女性,為了追求形體美長期節食導致營養不良,後入住消化內科進行胃腸功能調理,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綜合治療。吳煒君坦言,健康才是最美的。

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歡胖。營養師李炎丹說,肥胖的原因非常複雜,過食和不良進食習慣以及運動不足是肥胖的主要原因,預防和治療肥胖可從這3個因素著手。肥胖分為兩類,即原發性肥胖(又稱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又稱症狀性肥胖)。絕大部分肥胖患者屬於原發性肥胖,與家庭、個人生活習慣、社會經濟發展、文化背景等環境因素,以及不良的飲食習慣、運動不足等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李炎丹說,飲食療法是肥胖治療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肥胖治療的目的是最終使體重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因此治療要有耐心,不可急於求成。長期控制能量攝人和增加能量消耗,是現階段肥胖基礎治療的支柱,同時可輔以運動療法、行為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減肥時最好不要飲酒,因為飲酒常導致攝入的能量過高而使減肥失敗。

相關連結

判斷是否肥胖常可參考以下指標:

1.體質指數(BMI)

BMI(kg/m2)=體重(kg)÷身高(m)2

判斷標準:正常範圍為18.5~23.9kg/m2,超重≥24kg/m2,肥胖≥28kg/m2。

2.標準體重法

體重指數%=(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

判斷標準:消瘦為-10%以下,正常為-10%~+10%,超重為+10%~+20%,肥胖為≥+20%。

標準體重計算方法: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作者:陳小芬

來源: 東南早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