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發布 |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發表《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發佈 2023-11-23T01:57:53.737533+00:00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23年第6期發表了《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指南》詳盡闡述了房顫管理的各個環節,並根據亞洲房顫人群特點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評分,重新評價了房顫篩查的臨床應用,強調了早期節律控制的意義和導管消融在節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指南正文 -。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23年第6期發表了《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詳盡闡述了房顫管理的各個環節,並根據亞洲房顫人群特點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評分,重新評價了房顫篩查的臨床應用,強調了早期節律控制的意義和導管消融在節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為進一步推動房顫管理新技術和新理念及時、充分應用於臨床實踐,改善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組織專家,共同制定了《指南》。

《指南》指出,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顯著增加死亡、卒中、心衰、認知功能障礙和痴呆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房顫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房顫將給社會和醫療服務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過去20年在房顫風險預測與篩查診斷、卒中預防、節律控制、導管消融和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NOAC)的應用徹底改變了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格局,房顫人群的抗凝率顯著提升,卒中風險不斷降低,而更新一代口服抗凝藥Ⅺ因子抑制劑在預防血栓的同時,出血風險更低,很有希望為房顫抗凝領域帶來新的革命。導管消融逐漸成為房顫節律控制的一線治療手段,可減少房顫發作,改善生活質量,延緩房顫從陣發性進展為持續性,改善房顫合併心衰患者的預後。對於診斷1年之內的房顫,節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預後方面優於室率控制策略。器械與技術進步大幅降低了經皮左心耳封堵(LAAC)的操作難度與併發症發生率。新的循證醫學證據不斷產生,新的技術和理念,如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正在為房顫管理帶來重大變革。以上進展為制定房顫診斷和治療指南提供了充實的依據。我國房顫管理的規模、質量和經驗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 指南正文 -

摘要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風險。過去二十年在房顫風險預測與篩查診斷、卒中預防、節律控制、導管消融和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這一時期我國房顫管理的規模、質量和經驗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制定房顫診斷和治療指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進一步推動房顫規範化管理,及時、充分地將新技術新理念應用於臨床實踐,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組織專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該指南詳盡闡述了房顫管理的各個環節,並根據亞洲房顫人群特點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評分,重新評價了房顫篩查的臨床應用,強調了早期節律控制的意義和導管消融在節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正 文

編輯 | 雍偉哲

責任編輯 | 左舒穎

審核 | 韓靜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3年12期第8版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華醫學會

編輯: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編輯委員會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區東河沿街69號

總編輯:饒克勤

編輯部主任:韓靜

本刊微信:cmaxxdb

投稿郵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網站:http://zhyxxxdb.yiigle.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