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三高一亂」流行病學特點

男科醫生陳善聞 發佈 2023-12-03T05:52:53.810299+00:00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病原體在尿路中異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見於育齡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多種病原體如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症狀。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病原體在尿路中異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見於育齡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多種病原體如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症狀。日常生活中堅持多飲水、勤排尿沖刷尿路,可避免部分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長、繁殖。


尿路感染(UTI)的流行病學特點為「三高一亂」,即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抗菌藥物花費高和抗菌藥物治療的混亂,需要引起廣大泌尿外科醫生對UTI的重視和關注。

臨床常見的尿路感染大多數為細菌感染,概括起來其流行病學特點表現為:


一.發生率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大

泌尿道感染流行病學特點,從文獻上看,美國大概3億多一點的人,每年門診就診有700萬以上的女性泌尿道感染;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3億~1.75億人患尿路感染,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在醫院內感染是第一位的,是一個很影響女性生存質量的一個疾病。據統計,女性一生有60%的可能性會患尿路感染,每次發作平均症狀特續6.1d,行動受限2.4d,影響睡眠 0.4d。 菌尿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研究顯示菌尿在 5~14 歲女性兒童中的發生率為 1%,在年輕女性中增加到 4%,以後以每年 1%~2% 的比例遞增,到24 歲時有近 30%的女性會出現症狀性尿路感染需要抗菌藥物治療。在65歲以上人群中,有20%的女性和10% 的男性出現菌尿,而在醫廳機構,尤其是老年患者醫療機構,因為糖尿病、導尿管留置等因素,菌尿、尿路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更高,據統計在我國尿路感染占院內感染的9.39%~50%。伴有潛在複雜因素的人群患尿路感染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2倍。


二.復發率高

對於急性非複雜性下尿路感染,初次發作治癒後的復發是臨床上困擾醫師和患者的重要問題,臨床上將半年內發作2次或1年內發作3次者定義為復發性 UTI (recurrent urinary tractintection,rUTI)。研究表明,約 27% 的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可在6個月之內發生再次泌尿系統感染,而6個月內3% 的患者感染發生次數可超過 3次。其中大多數患者沒有需要糾正的尿路異常,但需要長期隨訪觀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三.治療花費較高

尿路感染以其嚴重的後遺症(包括腎盂腎炎膿毒症、嬰幼兒腎損害和早產等)成為威脅新生兒、老年人和婦女等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據統計,尿路感染在美國每年產生 16億美元的治療支出。尿路感染是人類健康所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其重要原因在於治療尿路感染所造成的抗菌藥物使用,會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增加。根據歐洲的統計,每年有10500 噸抗菌藥物被使用,其中 48% 用於畜牧業而 52% 用於人類;我國是抗生素濫用大國,2015年6月,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公布的中國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顯示,中國2013年抗生素用量驚人,一年使用16.2萬噸,約占全球用量的一半,其中52%為獸用,48%為人用。我國平均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在人類消耗的抗菌藥物中,80% 用於非住院患者,其中因尿路感染抗菌治療使用抗菌藥物占很大比例。


隨著抗菌藥物消耗的增加,細菌耐藥情況隨之增加。歐洲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25 000 名患者死於多重耐藥細菌感染,因此造成的醫療支出每年超過 150萬歐元。


UF系列尿液分析儀可以快速給出UTI(尿路感染)診斷提示,UF1000i全自動尿有形成分分析儀在UTI 篩查、診斷、治療等各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