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去濕,祛風防疫,端午原來是個「衛生防疫」日

家庭醫藥 發佈 2023-12-06T18:13:58.822076+00:00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我們又將迎來粽子飄香的時節——端午節。天綠元素小課堂今天就與您說說,那些端午不可不做的養生儀式。自先秦時起,人們就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端午來臨之時正值仲夏,氣溫較高,各種蚊蟲出沒活躍,容易傳播疾病。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我們又將迎來粽子飄香的時節——端午節。天綠元素小課堂今天就與您說說,那些端午不可不做的養生儀式。

自先秦時起,人們就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端午來臨之時正值仲夏,氣溫較高,各種蚊蟲出沒活躍,容易傳播疾病。因此便有了沐蘭湯、掛菖蒲、纏絲帶、喝雄黃酒……這些古老的端午習俗,最早都是古人用來驅除疫病、維護健康的,所以端午節亦被學者稱為中國最早的「健康防疫日」。

吃粽子:養胃清火

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往往潮熱難耐,人們食慾不佳,這時吃些粽子,不光可以健脾養胃,還能清浮火氣。

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粽子能於清淡中平補,在平補中清化,在粽子中加入小棗、赤小豆、綠豆等配料,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用來包裹粽子的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

當然,食用粽子時也應有所節制,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阻礙脾胃的升降之性,導致便秘、腹脹等症狀。

:祛毒除瘟

說到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是取其避邪的寓意。

中醫認為,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艾葉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戴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人們在香囊內裝入氣味濃重的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中藥,將香囊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划龍舟:全身氣血暢通

端午期間最好的運動,莫過於划龍舟了。划龍舟能使全身氣血暢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調理脾胃代謝,通調氣血循行,憂鬱情緒也隨之化開。

除了划龍舟,日常生活中,「走一走」也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健步走能夠很好地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鍊,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作者丨天緣綠科技 甘秋娟

編輯丨李家華

校對丨鄭柯

二審丨張越

終審丨劉慧英 張如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