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醫院:「智」「聯」融合 拓展多形式醫聯體建設

紅網 發佈 2023-12-07T17:01:33.284981+00:00

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顏洪 通訊員 黃紅斌 株洲報導醫聯體,以醫者仁心聯民生之需,解基層醫療之「困」。6月16日,2022全國醫院醫聯體建設實踐案例徵集活動頒獎典禮在青島舉辦,株洲市中心醫院以《數位化醫聯體的探索與實踐》案例榮獲遠程醫療協作網專題組「十佳稱號」。

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顏洪 通訊員 黃紅斌 株洲報導

醫聯體,以醫者仁心聯民生之需,解基層醫療之「困」。

6月16日,2022全國醫院醫聯體建設實踐案例徵集活動頒獎典禮在青島舉辦,株洲市中心醫院以《數位化醫聯體的探索與實踐》案例榮獲遠程醫療協作網專題組「十佳稱號」。2020年,該院通過阿里釘釘數位化平台,緊緊圍繞患者需求,破冰雙向轉診、分級診療、資源共享阻礙,「智」繪出了一套上下貫通的醫聯體創新發展模式。

頒獎現場。

醫聯體最大的「阻梗」就是患者不願意下轉,如何打消患者對基層醫療的疑慮,株洲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湘贛邊區罕見病治療中心主任陳迅表示,解決好醫聯體的「聯」,做好醫聯體的「智」,才能既「聯體」又「聯心」,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讓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智慧平台的建設是實現醫聯體的雙向「智」動,而專科聯盟建設、分級診療是實現醫聯體建設的雙向「聯」心。如今株洲市中心醫院醫聯體通過「智」「聯」雙合,實現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格局。

雙向轉診 醫療水平「雙提升」

5年間,與株洲市中心醫院聯繫緊密的醫聯體單位發展到48家,覆蓋株洲四縣五區,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將優質資源下沉,讓病人少跑路,使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密切服務於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是株洲市中心醫院推動醫聯體建設的初衷。

通過專家坐診、專家查房、技術幫扶、管理幫扶、學術交流等,促進優質資源、優秀專家「雙下沉」,促進基層醫院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雙提升」。

「市裡面專家來參與手術我很放心,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家住茶陵縣的譚先生說,他受腰間盤突出症困擾多年,而且伴有雙下肢麻痛,術後下肢痛感有明顯緩解。如今專家的到來,不僅方便了大家就醫,還給基層看病的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

2023年株洲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與茶陵縣中醫醫院骨傷二科建立了醫聯體下的專科聯盟,這例手術使用了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填補了茶陵縣中醫醫院此項技術的空白。株洲市中心醫院專家通過前期的數位化遠程會診,完善了各項術前準備;手術期間,遠赴茶陵縣開展手術,「智」「聯」實現了醫聯體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專家到縣級幫扶。

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獲得感的提升,得益於緊密型醫聯體下的推進,5年來,醫院派到醫聯體合作單位開展固定幫扶專家77人。通過總結經驗,不斷創新,逐步實現「點—線—面」對口支援模式,即由起步階段的點對點專家對醫生的幫扶,到過渡時期的科室對科室幫扶,逐步向醫院全方位幫扶模式邁進,給受援醫院帶去了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模式,促進基層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2017年,在唐才喜副院長帶領下,我們與炎陵縣人民醫院開展了醫療合作,6年來實現了縣域內就診率達93.2%,打造了『健康集市』,成就了『周三趕市場集,周末趕健康集』的諺語。協助炎陵縣人民醫院創傷外科、普外科、五官科、婦產科等開展了20個新項目、新技術。」株洲市中心醫院醫聯體負責人李明說。

與基層機構建立醫聯體,是高質量的「雙向奔赴」,對於株洲市中心醫院而言,把急需救治的危重症患者、疑難雜症患者上轉到醫院,將需長期進行恢復治療的患者下沉到居住地,緩解了三甲醫院「一床難求」的局面,讓患者在家就能享受連貫性的治療,使優質醫療資源「動」起來,分級診療也不再是紙上談兵。

精準把脈 破解罕見病就診難題

去年,來自茶陵縣上轉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就診的7歲文文,由於不明原因「經常摔跤」走進了株洲市中心醫院湘贛邊罕見病會診中心,接受醫院兒保科、神經內一科、康復科等專家的多學科會診。

經過深入討論,專家組團隊一致認為,根據患兒病史、臨床表現、基因檢查可診斷為假肥大型營養不良(DMD)。專家組向患兒父母講述病情、預後及可能的治療方案,為文文一家帶來新的希望。

DMD是兒童神經肌肉疾病之一,是一種X連鎖遺傳病,由於編碼抗肌萎縮蛋白的基因突變而影響肌肉再生。文文是株洲市中心醫院接診的第4例兒童假肥大型營養不良患者。

疑難罕見病診療中心授牌。

文文綿延3年不明原因「摔跤」,為何能夠迅速得以確診?這得益於該院6年以來在罕見病方面的研究以及乘著內外資源的「東風」。2019年,株洲市中心醫院成為中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員單位,開始進行罕見病病例登記;2020年株洲市中心醫院成立了疑難罕見病診療中心,開展MDT會診模式。

「統計罕見病患者屬地時,我們發現有很多患者來自湘贛邊地區,當地醫療機構對罕見病的認識缺乏,導致高誤診、高漏診等問題,如何搭建一個醫聯體下的罕見病診療平台是迫在眉睫的。」陳訊告訴記者。

從0到1提升罕見病診療和管理,該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如何發揮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作用,亦是該院近兩年來的聯「動」方向。

謀劃布局添新「力」,2022年湘贛邊區域罕見病診療中心落戶市中心醫院,該中心上承罕見病國家中心,下接各縣醫療機構,建立縣級緊密型醫聯體和罕見病協作網,利用「智」「聯」融合,讓更多患者實現早期診斷,減少誤診,也讓更多基層醫生有範本可讀、有指南可循。

文文的病情得到快速的診斷和治療,是株洲市中心醫院醫聯體下探索罕見病分級診療的一個縮影。

目前,湘贛邊區域罕見病診療中心正在探索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陳訊介紹,要將罕見病的診療與管理下沉基層,形成上下聯動的管理模式,引導更多的醫務人員和公眾認識了解罕見病,提高基層罕見病防治與管理水平,實現罕見病患者就近就醫,最快就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