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ART後出現不尋常的皮疹或眼部損害?警惕梅毒相關IRIS!

感染前沿 發佈 2023-12-20T05:30:36.892787+00:00

這是一名42歲,HIV陽性的男性患者,既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依從性差,於2022年2月出現視力模糊、眼部疼痛和左眼畏光。

與梅毒相關的免疫重建炎症綜合徵(IRIS)在HIV感染患者中很少被描述,其診斷可能具有挑戰性。近日,發表於AIDS Research and Therapy的一份病例報導描述了與梅毒相關的IRIS的救治過程,並對既往文獻報導進行匯總分析,感染前沿特此報導。

病例資料

這是一名42歲,HIV陽性的男性患者,既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依從性差,於2022年2月出現視力模糊、眼部疼痛和左眼畏光。在過去的六個月里,除了口交外,他否認發生過性行為。目前,患者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增加了達蘆那韋(Darunavir)、替諾福韋和恩曲他濱的劑量,但患者並未定期接受治療。CD4細胞計數196個/μl(9%), HIV病毒載量258拷貝/ml。

左眼檢查顯示葡萄膜炎,疑似巨細胞病毒感染,遂立即開始使用纈更昔洛韋,隨著依從性的提高,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轉為以比特拉韋(Bictegravir)為基礎的治療方案。

兩周後,患者症狀加重,對側眼睛受累,再次入院。入院時血液檢查除了C反應蛋白為15 mg/dl(正常<5 mg/dl),其他無異常。梅毒特異性血清學呈陽性,快速血漿反應素(RPR)1:32,既往陰性,血巨細胞病毒載量陰性。

由於眼部受累,停用纈更昔洛韋,並給予青黴素G 300萬單位,每4小時靜脈滴注一次,外加眼部類固醇。腦部CT和MRI顯示雙側鞏膜增強。腰椎穿刺示130個細胞/μl,腦脊液總蛋白升高(729 mg/dl,150~450 mg/dl),葡萄糖值正常。梅毒螺旋體聚合酶鏈反應和液體RPR經治療轉為陰性。

本患者儘管接受了梅毒治療,但在治療第一周,病情曾出現惡化:CD4計數增加(318個細胞/μl),HIV-RNA減少(42 cp/ml),頭皮、背部、足底和手掌上出現脫皮丘疹,斑片狀脫髮,眉毛脫落,並出現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患者病情有所好轉;出院後6個月眼部症狀消失。

文獻複習

既往文獻曾報導過14例IRIS梅毒病例,均為男性患者,中位年齡43歲(IQR 36~46)。其中7人為HIV初治患者,另7人為HIV經治者,但治療依從性差。12例患者報告了基線時的HIV病毒載量,中位數為177828拷貝/ml(IQR 71000~280000拷貝/ml),所有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普遍低於200,中位數為91細胞/μl(IQR 25.5~163.5細胞/μl)。IRIS表現與HIV病毒載量減少約3個對數和CD4+細胞計數增加有關。

10例患者的基礎梅毒血清學為陰性,在IRIS進展後發生血清轉換。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開始後IRIS發展的中位時間為28天(IQR 13~46.5天)。皮膚和眼部受累是最常見的報告。所有病例均為繼發性梅毒,其中3例有生殖器病變。在大多數情況下,無需使用全身類固醇,12例報告了良好的結果。

總之,本病例和文獻中報導的其他病例表明,當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開始後出現不尋常的皮疹或眼科損害時,應考慮與梅毒相關的IRIS。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前的梅毒血清學陰性可能會給人一種已經排除梅毒的印象,然而,在開始治療後如發現疑似梅毒的症狀時,應保持高度懷疑。


文獻索引:Pipitò L, et al. A case of syphil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IDS Res Ther. 2023 May 11;20(1):28.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授權圖庫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為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觀點。該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感染前沿原創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LIUYing@igandan.or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