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歷史上有位被封為太原郡王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王景

膠東故事會 發佈 2023-12-21T07:44:54.888675+00:00

本文要介紹的是一位膠東歷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王景,生活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籍貫為掖縣(現萊州市)。或許是因為年代相對久遠,王景對於現在的萊州人來說多少有些陌生。如果不專門查閱史志的話,多數朋友應該不了解他的事跡。實際上,王景的地位相當顯赫,在北宋之初曾被封為「太原郡王」。

本文要介紹的是一位膠東歷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王景,生活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籍貫為掖縣(現萊州市)。

或許是因為年代相對久遠,王景對於現在的萊州人來說多少有些陌生。如果不專門查閱史志的話,多數朋友應該不了解他的事跡。實際上,王景的地位相當顯赫,在北宋之初曾被封為「太原郡王」。

眾所周知,古代的官和爵是兩套並行的系統,當官相對容易,而封爵則比較難,「王」作為臣子所能獲得的最高爵位(有國王/親王和郡王之分),更是難上加難。縱觀萊州歷史,雖然湧現出眾多閣臣、尚書級別的名宦,但有爵位者屈指可數。王景能獲賜王爵之封,地位可謂超然。

關於王景的生平,清代《掖縣誌》記載較簡,只說:「王景,太保,封太原郡王。」其詳細事跡,主要收錄在《宋史》當中。

根據《宋史》記載,王景出身一般,家族世代「力田」(務農)。到了王景這一輩,正逢唐末五代亂世,他便決定投身行伍,就此改變了命運。

起初,王景在後梁大將王檀麾下效力,跟隨對方與後唐莊宗李存勖多次交戰。不過,當李存勖攻入大梁之後,王景也同大多數梁將一樣,選擇歸順。

在後唐時期,王景經過多次升遷,坐上了奉聖都虞候的位置。唐末帝清泰年間,他跟隨大將張敬達前去征討晉陽的石敬瑭。由於後者引契丹為援,最終取代後唐建立後晉,王景便又成為後晉臣子。

此後,王景的仕途進入快速升遷期,先後擔任相州刺史、耀州團練使、京城巡檢使、洺州團練使、侍衛馬軍左廂都校、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橫海軍節度使等,逐漸成為藩鎮重臣。

在橫海節度使任上,後晉被契丹所滅,王景拒絕臣服契丹,最後歸順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政權。而後者也給予王景「同平章事」的加官。

過了數年,郭威取代後漢建立後周。而王景與郭威是舊相識,因此也得到優待,不斷加官進爵。其中,官職方面先後兼侍中、加開府階、加兼中書令,而爵位方面也先後獲封褒國公、涼國公。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之後,王景作為前朝重臣,也表現出配合的態度。為了加以籠絡,趙匡胤便下令,將王晉加官守太保,封爵太原郡王。至此,王晉就完成了從掖縣農家少年到王爺的人生大轉變。

總的來看,王景能夠封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他自身有膽,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其二,五代時期風雲變幻,客觀上提供了很多機遇。其三,他能審時度勢放低身段,對中樞掌權者始終態度恭順(在五代時期,這種情況很常見,也無可厚非)。

對於第三點,《宋史》中有一段繪聲繪色的記載:

(王景)性謙退,折節下士,每朝廷使至,雖卑位必降階送迎,周旋盡禮。左右或曰:"王位尊崇,無自謙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當如是,我惟恐不謹耳。"

也就是說,朝廷每次派使者前來,即便品級再低,貴為王爵的王景都會恭敬招待,這一點,與當時武將普遍的跋扈習氣有天壤之別。因此,他雖歷經數朝,最後卻得以善終。北宋建隆四年,王景以七十五歲的年紀去世,隨即被追封為「歧王」,諡號元靖。

根據《宋史》記載,王景有三子,名字分別為廷義、廷睿、廷訓。其中,廷義官至橫州團練使,後在攻打北漢時戰死,獲贈建雄軍節度。廷訓也至驍衛大將軍致仕。以此來看,這支王姓人也算是北宋初期的一個武將世家了。只不過,由於史料有限,王景家族在掖縣還有沒有後裔,有的話分布在哪裡?暫時不得而知。(本文作者:耳左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