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病症表

醫藥原始 發佈 2023-12-30T20:03:23.116550+00:00

1、感冒-解表達邪由於感受風邪或時行疫毒 ,引起肺衛功能失調, 以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 一種外感病證 。

1、感冒-解表達邪

由於感受風邪或時行疫毒 ,引起肺衛功能失調, 以鼻塞、流涕、噴

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 一種外感病證 。

證型

治法

表方藥

1、風寒證

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蔥鼓湯或荊防敗毒散

2、風熱證

辛涼解表 ,清肺透邪

銀翹散

3、暑濕證

清暑桂濕解表

新加香需飲

4、氣虛感冒

益氣解表

參蘇飲

5、陰虛感冒

滋陰解表

加減葳蕤湯

2、咳嗽-宣肺散邪

肺氣不清 ,失於肅降 ,發為咳嗽有外感 、內傷兩類 。外感為六淫犯肺;內傷為臟腑功能失調而致肺失 宣肅,肺氣上逆,發為咳嗽。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風寒襲肺

疏風散寒 、宣肺止咳

二拗湯合止咳散

2) 風熱犯肺

疏風清熱 、宣肺化痰

桑菊飲

3) 風燥傷肺

疏風清肺 、潤肺止咳

桑杏湯

4) 痰濕蘊肺

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二陳湯合二子養親湯

5) 痰熱郁肺

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清金化痰湯

6) 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 、順氣降火

黃苓瀉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陰虧耗

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沙參麥冬湯

3、哮病一發時治標,平時治本

由於宿痰伏肺,遇誘因引觸導致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肺氣上逆所致的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發作期

1)寒哮

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黃湯

2)熱哮

清熱宣肺 、化痰定喘

定喘湯

3)濁哮

化濁除痰、降氣平喘

二陳湯合二子養親湯

4)風哮

疏風宣肺、化痰平喘

華蓋散

2、緩解期

1)肺虛證

補肺固衛

玉屏風散

2)脾虛證

健脾化痰

六君子湯

3)腎虛證

補腎攝納

金匱腎氣丸 、七味都氣丸

四、喘證-實喘治在肺,祛邪利氣,虛喘治在肺腎,以腎為主,培補攝納

由於感受外邪,痰濁內蘊,情志失調而致肺氣上逆,失於宣降 ,或久病氣虛 ,腎失攝納,以致呼吸困難 ,甚則張 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常見病證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實喘

1)風寒襲肺

宣肺散寒

麻黃湯

2)表寒里熱

宣肺泄熱

麻杏石甘湯

3)痰熱郁肺

清泄痰熱

桑白皮湯

4)痰濁阻肺

化痰降氣

二陳湯合二子養親湯

5)肝氣乘肺

開郁降氣平喘

五磨飲子

6)水凌心肺

溫陽利水,瀉壅平喘

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2. 虛喘

1)肺虛

補肺益氣

補肺湯合玉屏風散

2)腎虛

補腎納氣

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

3.喘脫


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參附湯加紫石英,靈磁石,沉香,蛤蚧

五、肺癰-清熱解毒,化瘀排膿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初期

清肺解表

銀翹散

2、成癰期

清肺化瘀消癰

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

3、潰膿期

解毒排

加味桔梗湯

4、恢復期

養陰補肺

沙參清肺湯 、桔梗杏仁煎

六、肺癆-補虛培元,治癆殺蟲

指由於正氣內虛,感染瘸蟲,侵蝕肺臟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

體逐漸消瘦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肺陰虧損

滋陰潤肺,清熱殺蟲

月華丸

2) 陰虛火旺

補益肝腎,滋陰降火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鱉甲散

3) 氣陰耗傷

養陰潤肺,益氣養陰

保真湯

4) 陰陽兩虛

滋陰補陽

補天大造丸

7、肺脹-有側重地選用扶正與祛邪的不同治則

是指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覆發作 ,遷延不愈,肺脾腎二髒虛損 ,從而導致肺管

不利,肺氣壟滯 ,氣道不暢 ,胸膺脹滿不能斂降 臨床表現見喘息氣促,咳嗽, 咯痰,胸部膨滿 ,憋悶如塞,或唇甲紫主甘,院腹脹滿,心悸浮腫等症 。重者可 出現昏迷、喘脫等危重證候。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外寒里飲

溫肺散寒,滌痰降逆

小青龍湯

2)痰濁阻肺

化痰降逆

二陳湯合二子養親湯

3)痰熱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湯

4)痰蒙神竅

滌痰、開竅 、熄風

滌痰湯、安宮牛黃丸 、至寶丹

5 )肺腎氣虛

補肺納腎、降氣平喘

補虛湯合參蛤散

6)陽虛水泛

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真武湯合五苓散

八、痰飲-溫陽化飲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痰飲

1)飲停於胃

和中蠲飲

小半夏加夜苓湯

2)飲邪化熱

清熱逐飲

甘遂半夏湯

3)飲留於腸

攻逐水飲

己椒蔭黃丸

2、懸飲

1)邪停胸肺

和解少陽,宣利樞

柴枳半夏湯

2)飲停胸脅

攻逐水飲

十棗湯、 控涎丹、 葶藶大棗瀉肺湯

3)氣滯絡痹

理氣和絡

香附旋覆花湯

4)陰虛內熱

滋陰清熱

瀉白散 、沙參麥氣湯

3、支飲

溫肺化飲

青龍湯

4、溢飲

解表化飲

青龍湯

九、心悸-補益氣血, 調理陰陽

指病人 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 ,甚則不能 自主的一種病證 ,臨床一般多呈發作性 ,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 作 且常伴胸悶 、氣短、失眠、健忘、眩暈 耳鳴等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心虛膽怯

鎮驚定志 、養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加琥珀磁石硃砂

2) 心脾兩虛

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歸牌湯

3) 肝腎陰虧

滋補肝腎,養心安神

一貫煎合酸棗仁湯加山萸肉

4) 心陽不振

溫補心陽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5) 水飲凌心

振奮心陽,化氣利水

苓桂術甘湯

6)血瘀氣滯

活血化瘀、 理氣通絡

桃仁紅花煎

7)痰濁阻滯

理氣化痰 ,寧心安神

導痰湯

8)邪毒犯,心

清熱解毒 ,益氣養陰

銀翹散或生脈散

十、心痛-祛邪治標,扶正固本 「補,通 」

由於正氣虧虛,痰濁、 瘀血、 氣滯、 寒凝,引起心脈痹阻不暢,臨床以膻中或左胸膺部發作性的憋悶、 疼痛, 甚則胸痛徹背, 短氣、 喘息不得臥為主症的一種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痛血府逐瘀湯

2) 痰濁內阻

通陽泄濁,豁痰開結

瓜蔞薤白半夏湯

3) 陰寒凝滯

辛溫通陽,開痹散寒

瓜蔞薤白白酒湯加枳實、 桂枝、 附子、 丹參、檀香

4) 氣陰兩虛

益氣養陰 ,活血通絡

生脈散和人參養營湯

5 ) 心腎陰虛

滋陰益腎 ,養心安神

左歸飲

6) 心腎陽虛

益氣壯陽 ,溫絡止痛

參附湯和右歸飲

十一、不寐一補虛瀉實,調整陰陽

因為陽不入陰所引起的經常不易入寐為特徵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心脾兩虛

補養心脾、以生氣血

歸脾湯

2 ) 陰虛火旺

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黃蓮阿膠湯 、硃砂安神丸

3)心膽氣虛

益氣鎮驚 、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

4) 痰熱內擾

化痰清熱 、和中安神

溫膽湯

5 ) 肝鬱化火

疏肝瀉熱、佐以安神

龍膽瀉肝湯

十二、汗證-虛者補之,脫者固之,實者泄之,熱者清之 ,寒者

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 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 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自汗

1) 營衛不和

調和營衛

桂枝湯

2) 肺氣虛衰

益氣固表

玉屏風散

3) 腎虧虛

益氣溫陽

保元湯或芪附湯

4)熱郁於內

清泄里熱

竹葉石膏湯

盜汗

1)心血不足

補血養心

歸脾湯

2)陰虛火旺

脫 益氣回陽固脫 參附湯加味

黃 清熱利濕 茵陳五苓散

滋陰降火

當歸六黃湯

脫汗

益氣回陽固脫

參附湯加味

黃汗

清熱利濕

茵陳五苓散

13、血症-治火, 治氣, 治血

凡是因為人體的 陰陽平衡失調 造成血液不循經脈運行,上溢於口鼻眼耳諸竅,下瀉於前後二陰或滲出肌膚之外的病症,統稱血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鼻衄

1)熱邪犯肺

清肺泄熱,涼血止血

桑菊飲

2)肝火上炎

清肝瀉火, 涼血止血

梔子清肝湯

3)胃熱熾盛

清胃瀉火, 涼血止血

玉女煎

  1. 氣血虧虛

益氣攝血

歸脾湯

齒衄

1)胃火內熾

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

2)陰虛火旺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知柏地黃丸合茜根散

咳血

1)燥熱犯肺

清熱潤肺、寧絡止血

桑杏湯

2)肝火犯肺

清肝瀉肺、涼血止血

黛蛤散合瀉白散

3)陰虛肺熱

滋陰潤肺、降火止血

百合固金丸

吐血

1)胃中積熱

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瀉心湯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

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龍膽瀉肝湯

  1. 氣虛血溢

益氣攝血

歸脾湯

便血

1)腸道濕熱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地榆散

2)脾胃虛寒

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黃土湯

尿血

1)下焦熱盛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小薊飲子

2)陰虛火旺

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知柏地黃丸

3)脾不統血

補脾益氣生血

歸脾湯

4)腎氣不固

補益腎氣,固攝止血

無比山藥丸

紫癜

  1. 熱盛迫血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清營湯

  1. 陰虛火旺

滋陰降火,寧絡止血

茜根散

3)氣不攝血

補脾益氣攝血

歸脾湯

十四 、痴呆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髓海不足

補腎益髓,填精養神

七福飲

2 ) 氣血虧虛

益氣養血,安神寧志

歸脾湯

3) 痰濁蒙竅

健脾化濁,豁痰開竅

洗心湯

4)瘀血內阻

活血化瘀,通絡開竅

通竅活血湯

5)心肝火旺

清熱瀉火,安神定志

黃連解毒湯

十五、厥證一醒神回厥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四肢逆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 病情輕者,在短時

間內甦醒, 但病情重者,則昏厥時間較長,嚴重者甚至一厥不復而導致死亡。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氣厥

1)實證

順氣開郁

五磨飲子

2)虛證

補氣回陽

四味回陽飲

2)血厥

1)實證

活血順氣

通瘀煎

2)虛證

補養氣血

獨參湯, 繼用人參養營湯

3)痰厥

行氣豁痰

導痰湯

4)食厥

消食和中

鹽湯探吐, 神術散合保和丸

5)暑厥

開竅醒神, 清暑益氣

,紫雪丹, 繼用白虎加人參湯, 清暑益氣湯

十六、 癇病-急則開竅醒神以治其標;緩則祛邪補虛以治其本。

是一種反覆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病證, 亦各「癲癇」, 俗稱「羊癇風」。 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 甚則仆倒, 不省人事, 強直抽搐, 口吐涎沫, 兩目上視或口中怪叫, 移時甦醒, 如常人為特徵。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發作期

1)陽癇

急以開竅醒神,繼以泄熱滌痰熄風

黃連解毒湯合定癇丸

2)陰癇

溫陽除癇,順氣定癇

五生飲合二陳湯

休止期

1)脾虛痰盛

健脾化痰

六君子湯

2)肝火痰熱

清肝瀉火,化痰寧心

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

3)肝腎陰虛

滋養肝腎

大補元煎

十七、癲狂(略)

十八、胃痛-理氣和胃止痛

由於脾胃受損,氣血不調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胃氣壅滯

理氣和胃止痛

香蘇散

  1. 肝胃氣滯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3) 胃中蘊熱

清胃瀉熱 、和中止痛

瀉心湯合金鈴子散

4) 肝胃蘊熱

清肝瀉熱 、和胃止痛

化肝煎

5 ) 瘀血阻滯

理氣活血、 化瘀止痛

失笑散合丹參飲

6) 胃陰不足

益胃生津止痛

益胃湯合巧藥甘草湯

7) 脾胃虛寒

溫中健脾

黃民建中湯

十九、痞滿一苦辛開降 ,理氣消痞

是由外邪內陷,飲食不化, 情志失調, 脾胃虛弱等導致中焦氣機不利, 升降失常,以心下(胃脘部) 痞塞, 滿悶不舒, 觸之無形, 按之柔軟, 壓之無痛為臨床特徵的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邪熱內陷

瀉熱消痞 ,和胃開結

大黃黃連瀉心湯加味

2 ) 飲食積滯

消食導滯 ,行氣除痞

保和丸

3) 痰濕內阻

除濕化痰,理氣寬中

平胃散和二陳湯

4) 肝鬱氣滯

疏肝解郁,理氣消痞

四逆散合越鞠丸

5)脾胃虛弱

補氣健牌 ,升清降濁

補中益氣湯

二十、 嘔吐-和胃降逆

胃失和降, 氣逆於上,胃內容物經食道、 口腔突出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實證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 芳香化濁

藿香正氣散

2)飲食停滯

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保和丸

3)痰飲內阻

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

4)肝氣犯胃

疏肝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厚朴湯合左金丸

虛證

1)脾胃虛寒

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丸

2)胃陰不足

滋養胃陰,降逆止嘔

麥門冬湯


二十一、 呃逆-理氣和胃、 降逆平呃、 標本兼治

是指胃氣上逆動膈, 氣逆上沖, 喉間呃呃連聲, 聲短而頻, 不能自止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胃中寒冷

溫中散寒 、降逆止嘔

丁香散

2) 胃火上逆

清熱和胃 、降逆止嘔

竹葉石膏湯

3) 氣滯痰阻

順氣降逆

旋復代赭石湯

  1. 脾胃陽虛

溫補脾胃 、和中降逆

理中湯加丁香, 白豆蔻

5 )胃陰不足

益氣養陰 、和胃止昵

益胃湯

·、

二十二、 嗝噎-開郁理氣、滋陰潤燥

由於食管幹澀或食管狹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順, 甚則食物不能下咽入

胃, 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痰氣交阻

開郁、化痰、潤燥

啟踴散

2 )津虧熱結

滋養津液 、瀉熱散結

五汁安中飲

3) 瘀血內阻

破結行瘀、 滋陰養血

通幽湯

4)氣虛陽微

溫補脾腎 ,益氣回陽

補氣運脾湯 ,右歸丸

二十三、腹痛一通

胃臟一下 ,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發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 ,多由臟腑氣機不利,經脈失養而成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寒邪內阻

溫里散寒、理氣止痛

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

2 ) 濕熱壅滯

通腑泄熱

大承氣湯

3) 中虛髒寒

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小建中湯

4 ) 飲食停滯

消食導滯

枳實導滯丸

5 ) 氣滯血瘀

疏肝理氣 、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湯

二十四、 泄瀉-運脾祛濕

是因感受外邪,或飲食所傷, 致脾失健運,傳導失司,水濕清濁不分, 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則瀉出如水樣為特徵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寒濕泄瀉

芳香化濕,疏表散寒

藿香正氣散

2)濕熱泄瀉

清熱利濕

葛根黃芩黃連湯

3)暑濕泄瀉

清暑化濕

黃連香薷飲

4)食滯胃腸

消食導滯

保和丸

5)肝氣乘脾

抑肝扶脾

痛瀉要方

6) 脾胃虛弱

健脾益 胃

參苓白朮散

7) 腎陽虛衰

溫腎健脾 、固澀止瀉

四神丸

二十五、 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澀,赤重者用血藥,白重者用氣藥

因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而致邪蘊腸腑,氣血壅滯, 傳導失司,以腹痛腹瀉,

里急後重, 排赤白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濕熱痢

清熱解毒、 調氣行血

芍藥湯

2)疫毒痢

清熱涼血解毒

白頭翁湯

3)寒濕痢

溫化寒濕

胃苓湯

4)陰虛痢

養陰清腸

駐車丸

5)虛寒痢

溫補脾腎、收澀固脫

桃花湯合真人養臟湯

6)休息痢

溫中清腸、調氣化滯

連理湯

1)脾氣虛弱

補中益氣,健脾昇陽

補中益氣湯

2)脾陽虛衰

溫陽祛寒, 益氣健脾

附子理中丸

3)寒熱錯雜

溫中補虛, 清熱燥濕

烏梅丸

4)瘀血內阻

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

膈下逐瘀湯

二十六、便秘-通下+實秘清熱潤腸通便,順氣導滯/虛秘益氣養血,溫通開結。

大腸傳導功能失常, 導致大便秘結, 排便周期延長; 或周期不長, 但糞質乾結; 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出不暢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實秘

1)胃腸積熱

瀉熱導滯 、潤腸通便

麻子仁丸

2)氣機郁滯

順氣導滯 ,降逆通便

六磨湯

虛秘

1)氣虛便秘

補氣健脾 ,潤腸通便

黃芪湯

2)血虛便秘

養血潤燥 ,滋陰通便

潤腸丸

3)陽虛便秘

溫陽通便

濟川煎

二十七、脅痛一

因脈絡痹阻或脈絡失養 ,引發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

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肝氣鬱結

疏肝理氣

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絡

祛瘀通絡

旋復花湯加昧

3) 肝經濕熱

清熱利濕

龍膽瀉肝湯

4 )膽腑鬱熱

清熱利膽

清膽湯

5 )肝陰不足

養陰柔肝

一貫煎

二十八、黃疸-祛濕利小便

因肝失疏泄, 膽汁外溢, 或血敗不華於色,引發以目黃、 身黃、 小便黃為主要

臨床表現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陽黃

1) 熱重於濕

清熱利濕、佐以通腑

茵陳離湯

2) 濕重於熱

利濕化濁 、佐以清熱

茵陳五苓散

2 急黃

清熱解毒 、涼營開竅

犀角散加減

3 陰黃

1) 寒濕阻滯

健脾和胃 、溫化寒濕

茵陳術附湯

2)血瘀肝鬱

活血化瘀 ,疏肝解郁

鱉甲煎丸

4 虛黃

補氣養血 ,健牌菜肝

小建中湯

二十九、積聚-調氣補血

因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瘀痰濁食積蘊結於腹,引發腹內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積屬有形,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血分,是為髒病;聚屬無形,包塊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是為腑病。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聚證

1) 肝氣鬱滯

疏肝解郁 ,行氣消聚

木香順氣散/逍遙散

2 )食滯痰阻

行氣化痰 ,導滯通腑

六磨湯

2 積證

1) 氣滯血阻

理氣活血 ,通絡消積

金鈴子散合失笑散

2 ) 淤血內結

祛瘀軟堅, 調理脾胃

腦下逐 淤湯/六君子湯

3)正虛 淤結

大補氣血,化 淤散結

八珍湯合化積丸

三十、鼓脹一攻補兼施

因肝脾腎三髒受損,氣血水瘀積腹內, 臨床以腹部脹大如鼓、 皮色蒼黃、腹壁脈絡暴露為特徵, 或有脅下或腹部痞塊,四肢枯瘦等表現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早期

理氣和血,行濕散滿

木香順氣丸

中 期

1) 正虛邪盛

扶正行水 ,化瘀行水

四君子湯加黃芪、 黃精 /

調營飲

2)腹水明顯 ,寒

濕困脾

溫中健脾 、行氣利水

實脾飲

3) 腹大堅滿 ,濕熱蘊結

清熱利濕、攻下逐水

中滿分消丸

4) 濕蘊化熱發

清熱利濕退黃

茵陳蒿湯

晚 期

1)正虛邪戀

溫補脾腎/滋補肝腎

附子理中丸合濟生腎氣丸

麥味地黃丸或滋水清肝飲

2)鼓脹出血

泄熱寧洛 ,涼血止血 /

益氣固脫

瀉心湯或大黃白及三七粉

/獨參湯

3)鼓脹神昏

醒神開竅

至寶丹/蘇合香丸、葛蒲郁

金湯

三十一、頭痛一散風怯邪

頭部經脈絀急或失養, 清竅不利所引起的同步疼痛為特徵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外 感 頭 痛

1)風寒頭痛

疏風散寒

川芎茶調散

2)風熱頭痛

祛風清熱

芎芷石膏湯

3)風濕頭痛

祛風勝濕

羌活勝濕湯

內 傷 頭 痛

1)肝陽頭痛

平肝潛陽

天麻鉤藤飲

2 )氣虛頭痛

益氣升清

順氣和中湯

3)血虛頭痛

滋陰養血

加味四物湯

4)腎虛頭痛

養陰填精

大補元煎

5) 痰濁頭痛


燥濕化痰,降逆止痛

半夏白朮天麻湯

6) 瘀血頭痛

活血化瘀, 行氣止 通

活血湯竅湯

三十二、眩暈一虛補實瀉,調整陰陽

因清竅失養 ,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症的一類病症稱為眩暈。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肝腎陰虛

滋補肝腎 ,養陰填精

左歸丸

2)肝陽上亢

平肝潛陽 、滋養肝腎

天麻鉤藤飲

3) 氣血虧虛

補養氣血 、健運脾胃

歸脾湯

4) 痰濁中阻

燥濕祛痰 、健脾和胃

半夏自術天麻湯

5) 瘀血阻竅

祛瘀生新 ,通竅活絡

通竅活血湯

三十三、中風一急則治其標,脫則治其本,恢復治宜扶正祛邪

由於陰陽失調 ,氣血逆亂 ,上犯於腦所引起的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或不經昏仆,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偏身麻木為主 症的病證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肝陽暴亢

平肝潛陽熄風

天麻鉤藤飲

2)風痰阻絡

化痰息風通絡

化痰通絡湯

3)痰熱腑實

通腑瀉熱化痰

星萎承氣湯

4)氣虛血瘀

益氣活血通絡

補陽還五湯

5)陰虛風動

滋陰潛陽 ,鎮肝

息風

鎮肝熄風湯

中 髒

1)

1) 風火閉竅

清 熱熄 風 ,醒 神

開竅

天麻鉤藤飲合紫雪丹 、安

宮牛黃丸

2 ) 痰火閉竅

清 熱滌 痰 ,醒神

開竅

拎羊角湯合至寶丹 、安宮

牛黃丸

3)痰濕蒙竅

燥濕化痰 ,醒神

開竅

滌痰湯合蘇合香 丸

2 ) 脫

元氣衰敗

益氣回陽 、救陰

固脫

參附湯合生脈散

1)

半身

不 遂

①氣虛血滯

益氣活血、化瘀

通絡

補陽還五湯

②肝陽上亢

平肝潛陽 、熄風

通絡

鎮肝熄風湯 、天麻鉤藤飲

2)

言語

不 利

①風痰瘀血阻滯舌

本脈絡

祛風化痰、宣竅

通絡

解語丹

②腎虛精虧不能上

滋陰補腎利竅

地黃飲子

三十四、郁病一理氣開郁 ,怡情易性

由氣機郁滯,臟腑功能失調而至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 脅肋脹痛,或易怒欲哭, 或咽中有異物感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症,稱為郁病。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肝氣鬱結

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柴胡疏肝散

2) 氣鬱化火

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

3) 血行郁滯

理氣解郁,活血化燎

血府逐瘀湯

4)痰氣鬱結

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半夏厚朴湯

5)心陰虧虛

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天王補心丸

6 )心脾兩虛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歸脾湯

7) 肝陰虧虛

滋陰清熱、補益肝腎

滋水清肝飲

8 )心神惑亂

養心安神、甘潤緩急

甘麥大棗湯

三十五、 癭氣-養陰清熱, 解郁化痰

由於素體陰虛,肝鬱化火,氣滯痰結所致 ,以汗多心悸 易飢消瘦,手指震顫 ,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頸前腫大為特徵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痰氣熱結

解郁化痰清熱散結

丹梔逍遙散合消瘦丸 。

2)肝火旺盛

清肝瀉火

龍膽瀉肝湯

3)心肝陰虛

益陰養血寧心柔肝

天王補心丹

4)氣陰兩虛

益氣養陰

生脈散

三十六、 痙證-急則治其標

筋脈失養或熱甚動風所引起的項背強直, 四肢抽搐, 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

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邪壅經脈

祛風散寒 ,除濕通絡

羌活勝濕湯

2) 肝經熱盛

清肝瀉火,熄風潛陽

羚角鉤藤湯

3) 陽明熱盛

清胃泄熱,熄風止痙

白虎湯

4) 心營熱盛

清心涼營,開竅止痙

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

5)陰虛風動

滋陰潛陽,熄風止痙

大定風珠

6 ) 氣血虧虛

補益氣血,養筋緩痙

八珍湯

7) 瘀血內阻

活血化瘀,通竅止痙

通竅活血湯

三十七、顫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腎為根,脾胃本,肝為標)

凡因腦髓失充 ,筋脈、肢體失控而發生以 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

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風陽內動

育陰潛陽

六味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

2 )痰熱動風

清熱化痰熄風

導痰湯

3)血瘀風動

活血化瘀,熄風定顫

通竅活血湯

4)髓海不足

填精益髓

龜鹿二仙音

5)氣血虧虛

補益氣血 ,熄風定顫

八珍湯

三十八、 水腫-「去菀陳壟"、「開鬼門」、「潔淨府」

由於肺失通調、 脾失傳輸、 腎失開合、 膀胱氣化不利,導致體內水液瀦留, 泛濫

肌膚, 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風水泛濫

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越婢加術湯

2) 濕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麻黃連翹赤小旦湯合五味消毒飲

3) 水濕浸漬

健脾化濕、 通陽利水

五皮散合胃苓湯

4)濕熱壅盛

分利濕熱

疏鑿飲子

5) 脾陽虛衰

溫運脾陽、以利水濕

實脾飲

6)腎陽衰微

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

三十九、淋證-實則清利,虛則補益

因腎虛,膀脫濕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是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

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熱淋

清熱利濕通淋

八正散

2.石淋

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石韋散

3.血淋

實證: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小薊飲子

虛證:滋陰清熱,補虛止血

知柏地黃丸

4.氣淋

實證:利氣疏導

沉香散

虛證:補中益氣

補中益氣湯

5.膏淋

實證: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程氏薢解分清飲

虛證:補虛固澀

膏淋湯

6.勞淋

健牌益腎

無比山藥丸

四十、 癃閉-腑以通為用。 實證治宜清濕熱, 散瘀結, 利氣機而通利水道;

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 使氣化得行, 小便自通。

由於腎和膀胱氣化失司而導致尿量減少,排尿困難, 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

的一種疾患。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1)膀胱濕熱

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八正散

2)肺熱壅盛

清肺熱、利水道

清肺飲

3)肝鬱氣滯

疏調氣機、通利小便

沉香散

4)尿路阻塞

行瘀散結 、通利水道

代抵當丸

2.

5)脾氣不升

益氣健脾,升清降濁,化氣利尿

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

6) 腎陽衰憊

溫補腎陽,化氣利尿

濟生腎氣丸

四十一、消渴-養陰生津,清熱潤燥

由於陰虧燥熱,五臟虛弱所導致 的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為特徵的病證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津傷燥熱

清熱生津

白虎加人參湯和玉液湯

2) 陰精虧虛

滋補肝腎,益精養血

六味地黃丸

3) 氣陰兩虛

益氣養陰

金匱腎氣丸

4) 瘀血阻滯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湯

四十二、 腰痛-虛者以補腎壯腰為主,兼調養氣血;實者祛邪活絡為要

由於腰部受損, 氣血運行失調, 脈絡絀急, 或腎虛腰府失養所引起的以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寒濕腰痛

散寒除濕,溫經通絡

甘姜苓術湯 、滲濕湯

2)濕熱腰痛

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身痛逐瘀湯

4)腎虛腰痛

偏陽虛者, 溫補腎陽;

偏陰虛者,滋補腎陰

右歸丸

左歸丸

四十三、 關格-治主當緩, 治客當急

腎氣衰憊,致使氣化失常 ,關門不利,濁毒內蘊,損脾傷胃,升降失司,胃氣上逆,臨床出現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的病症 。多見於水腫 、癱閉、淋病晚期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 腎脾虧虛,濕熱內蘊

健脾益腎,清熱化濁

無比山藥丸合黃連溫膽湯

2) 腎脾陽虛 ,寒濕內蘊

溫補脾腎,化濕降濁

溫脾湯合吳茱萸湯

3 ) 肝腎陰虛 ,肝風內動

滋補肝腎,平息肝風

六味地黃丸合羚羊鉤藤湯

4 ) 腎病及心,邪陷心包

豁痰降濁,辛溫開竅

滌痰湯合蘇合香丸

四十四、遺精一實證 以清泄為主 ,虛證以補腎固澀為主

因腎虛精關不固 ,或君相火旺 ,濕熱下注等,擾動精室,導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遺泄的病證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心腎不交

清心安神,滋陰清熱

黃連清心飲合三才封髓丹

2)濕熱下注

清熱利濕

程氏薢解分清飲

3)勞傷心脾

調補心脾,益氣攝精

妙香散

4)腎虛不固

腎陰虧損:滋陰補腎 ,佐以固澀

六昧地黃丸合左歸丸

腎陽虛衰:溫腎助陽 ,固澀止遺

右歸丸合金鎖固精丸 、水陸二仙

四十五、虛勞 一補益

由於兩髒或多髒勞傷 ,氣血陰陽中兩種或多種因素虛損 為主要病機,以慢性虛弱性

證候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氣陰耗傷

益氣養陰,補虛扶正

黃芪鱉甲湯

2)肺腎氣虛

補肺益腎,培元納氣

補肺湯合人參蛤蛤散

3)心脾氣血虧虛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歸脾湯

4) 肝腎陰虛

滋補肝腎,養陰清熱

六昧地黃丸合補肝湯

5) 脾腎陽虛

溫補脾腎,化飲利水

附子理中湯合金匱腎氣丸

6) 心腎陽虛

溫補心腎,益氣溫陽

拯陽理勞湯合右歸飲

7)腎陰陽兩虛

滋陰補陽,培兀固本

右歸丸,左歸丸

8)腎精虧耗

補腎填精,滋陰充髓

河車大造丸

9)正虛瘀結

補益氣血,活血祛瘀

大黃蟄蟲丸

四十六、內傷發熱一調補陰陽,補虛瀉實

由於氣血陰陽虧虛, 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發熱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肝鬱發熱

疏肝理氣, 清肝瀉熱

丹梔逍遙丸

2)瘀血發熱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瘀湯

3)濕阻發熱

芳化宣暢,除濕清熱

三仁湯

4)氣虛發熱

健脾益氣,甘溫除熱

補中益氣湯

5)血虛發熱

益氣補血

歸脾湯

6)陰虛發熱

滋陰清熱

清骨散

7)陽虛發熱

溫陽補腎 ,引火歸兀

金匱腎氣丸

四十七、 瘧疾-祛邪截瘧

因感受瘧邪, 邪正相交, 以寒戰壯熱, 頭痛, 汗出, 休作有時為臨床特徵, 具有傳

染性的一種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正瘧

祛邪截瘧 ,和解表里

達原飲合小柴胡湯

2.溫瘧

清熱達邪

白虎加桂枝湯

3.寒瘧

和解表里 ,溫陽達邪

柴胡桂枝幹薑湯

4.熱瘴

除瘴解毒,清熱保津

清瘴湯

5.冷瘴

除瘴解毒,芳化濕濁

不換金正氣散

6.勞瘧

益氣養血 ,扶正祛邪

補中益氣湯/何人飲/小營煎

7.瘧母

祛瘀化痰, 軟堅散結, 調益氣血

鱉甲煎丸

四十八、 痹病-祛邪活絡、 緩急止痛

由於人體正氣不足, 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 致使經絡痹阻, 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 酸楚、 麻木、 重著、 灼熱、 屈伸不利, 甚或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行痹

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防風湯

2.痛痹

經散寒,祛風除濕

烏頭湯

3.著痹

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薏苡仁湯加減

4.熱痹

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白虎加桂枝湯

5.旭痹

補腎散寒,滌痰化瘀,搜風通絡

獨活寄生湯

四十九、 痿病-調理脾胃, 補益肝腎, 育陰清熱, 不妄用風藥為基本原則

臟腑內傷, 肢體筋脈失養,而致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不用,甚則肌肉萎縮或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1)肺熱津傷

清熱潤肺,濡養經脈

清熱潤肺湯

2) 濕熱浸淫

清熱利濕,通利筋脈

加昧二妙散化裁

3) 脾胃虧虛

補脾益氣,健運升清

參苓白朮散

4) 肝腎虧損

補益肝腎 ,滋陰清熱

虎潛丸

五十、癌症一扶正祛邪

在臟腑氣血失調、 正氣虛弱的基礎上, 外邪入侵,痰濕氣瘀毒等搏結日久, 積漸而成。

其臨床特點是體內出現腫塊, 表面高低不平, 堅如岩石, 並伴有臟腑虛衰的表現.

證型

治法

代表方藥

肺癌

1)痰濕蘊肺

燥濕祛痰,健脾益氣

二陳湯合括蔞薤白半夏湯

2)氣血瘀滯

活血散瘀,化痰行氣

桃紅四物湯加味

3) 陰虛毒熱

養陰清熱, 解毒散結

沙參麥冬湯合五味消毒飲

4 )氣陰兩虛

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生脈飲加味

雷公藤、龍葵、蜀羊泉,蛇毒、草河車、蚤休、天門冬

肝癌

1) 氣滯血瘀

行氣活血,化瘀消積

復元活血湯

2 ) 濕熱聚毒

清熱利膽,瀉火解毒

茵陳蒿湯

3) 脾虛濕困

健脾益氣,利濕消

四君子湯合五皮飲

4 ) 肝腎陰虛

滋養肝腎 ,化瘀軟堅

一貫煎加減

貓爪草, 八月 扎, 灸蟾皮, 山慈姑,土茯苓, 天花粉, 生苡仁, 天門冬

胃癌

1) 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 ,降逆止痛

逍遙散合旋覆代赭石湯

2) 瘀毒內結

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失笑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3) 痰濕凝滯

化痰散結 ,健脾和胃

開郁二陳湯加減

4) 脾胃虛寒

溫中散寒, 健脾和胃

理中湯合六君子湯加減

5) 胃熱傷陰

養陰清熱解毒

益胃湯加減

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 石打穿,夏枯草, 生苡仁, 威靈仙, 北沙參,灸內金

胰腺癌

1) 濕濁阻遏

健脾利濕,化濁解毒

茵陳五苓散加減

2 ) 氣血瘀滯

行氣化瘀 ,軟堅散結

膈下逐瘀湯加減

3) 肝膽蘊熱

疏肝解郁 ,清熱解毒

化肝煎加減

4)氣血虧虛

益氣養血,化瘀散結

十全大補湯加減

草河車, 鬼箭羽, 野菊花, 半枝蓮,山豆根, 黨參, 白朮

腸癌

1)濕熱蘊結

清熱化濕,寬腸散結

白頭翁湯加減

2)瘀毒內結

清熱解毒,化瘀軟堅

仙方活命飲加減

3)脾胃虛寒

溫陽健脾,止血散結

黃土湯加減

4)脾虛下陷

益氣健牌,昇陽舉陷

補中益氣湯加減

秦皮 ,白頭翁,鴨膽子,天花粉,地錦草 ,地榆,石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