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藥引發出血,還要繼續抗凝嗎?

鄭州頤和醫院 發佈 2024-01-15T20:25:07.480116+00:00

67歲的張女士,4年前被確診為冠心病+心房纖顫,並開始長期口服阿托伐他汀+華法林,以穩定血管斑塊和血液抗凝。可是最近,張女士開始血尿,還出現皮膚散在的紫斑!這可嚇壞了張女士及其家屬,於是趕忙來到鄭州頤和醫院,找到了腎內二科主任王琳。

67歲的張女士,4年前被確診為

冠心病+心房纖顫,

並開始長期口服

阿托伐他汀+華法林,

以穩定血管斑塊和血液抗凝。


可是最近,張女士開始血尿,

還出現皮膚散在的紫斑!

這可嚇壞了張女士及其家屬,

於是趕忙來到鄭州頤和醫院,

找到了腎內二科主任王琳。


接診患者後,王琳主任進行了詳細問診、認真查體,並為其開具了血常規及肝腎功能等檢查。檢查回示:血小板降低至70×109/L(正常值為100-300×109/L),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均有不同程度延長——提示存在出血傾向。


為什麼血小板會降低呢?

面對患者及家屬的疑惑,王琳主任告訴她們,患者是心房纖顫,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所以常規服用抗凝藥物以預防併發症,而華法林是最常用、最普及的抗凝藥物之一。但目前,患者出現血小板降低,影響到凝血功能,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機體自發性出血的可能!至於患者血小板降低的原因,考慮可能與他汀類藥物有關,臨床上也有不少他汀引起造血功能抑制引發血小板降低的報導。


體內出血是如何導致的?

從藥物機理上講,他汀+華法林的組合應用本來就會增加華法林的抗凝功效。華法林這一類抗凝血藥,通過抑制血液中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發揮抗凝血作用,它主要由肝臟的細胞色素P450 酶系統清除,而大多數他汀類降血脂藥物都能抑制 CYP450酶,與華法林合用時會大大增加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所以二者組合使用會大大增加機體出血的風險。


那該怎麼辦呢?

王琳主任講到,張女士及時來醫院就診,在出現嚴重併發症之前及早發現了藥物的不良反應,這非常慶幸。當務之急,應先停用華法林及他汀藥物,密切觀察,待藥物在機體分解、代謝和排泄後,再換用其它抗凝藥物。

當然,在密切觀察階段,也存在一定出血風險,不排除重要臟器出血的可能!在此期間,可口服維生素K片,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新鮮蔬菜如芹菜、菠菜、生菜等,因為攝入的維生素K會拮抗體內殘餘的華法林,抵消其抗凝、出血的副作用!等5-7天後再來複查相關指標,以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抗凝藥物還能吃嗎

一周後,張女士再次來院複查,血小板及相關凝血指標明顯好轉,十天後各項檢查指標接近正常。這樣,全家人終於鬆了口氣,「看來以後不能再吃抗凝藥物了,萬一再出現併發症可不得了!」

這種觀念可不正確!王琳主任糾正道,心房纖顫非常容易形成左心房收縮、排空不規則或房內渦流形成,繼而引發左心耳血栓,導致腦梗塞發生,因此抗凝藥物是必須吃的,關鍵是種類的選擇,我們可選用新型抗凝藥物——利伐沙班,其僅對血液中凝血因子X的合成起抑制作用,所以患者出血風險大大減少,且不用監測血凝相關指標。

根據王琳主任建議,張女士及時更換了治療方案,開始口服利伐沙班。不出所料,張女士此後未再出現類似不良反應,籠罩在其心頭的陰霾終於煙消雲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