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腸道菌群紊亂,可能會引起這些疾病,看你中招了沒?

簡說中醫知識 發佈 2024-01-17T00:52:36.781675+00:00

處於健康狀態下,人體內的胃腸道內腸道菌群會相互制約和依存,並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但如果因各種因素導致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使腸道菌群生態平衡破壞後,就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從而引起多種疾病。

處於健康狀態下,人體內的胃腸道內腸道菌群會相互制約和依存,並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但如果因各種因素導致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使腸道菌群生態平衡破壞後,就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從而引起多種疾病。

腸道菌群紊亂別大意,可引起這些疾病

1、急慢性腹瀉

腸道菌群紊亂多發生於飲食不佳、濫用抗生素等人群,此時腸道抗病能力大幅度下降,若細菌、病毒等致病菌進入腸道內後就可導致急性腹瀉。如果此時忽略未積極治療,症狀逐漸加重並反覆後,就可進展為慢性腹瀉,治療難度加大。

2、腸道炎症

若體內腸道個別有害菌會繁殖過多,易對腸道黏膜產生刺激。若反覆刺激就可能引發炎症反應,繼而使腸道黏膜出現水腫、潰瘍等病變,誘髮結腸炎、結腸潰瘍等疾病,此時需通過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腸道黏膜是否存在明確。

3、營養不良

腸道菌群紊亂會影響到胃腸消化和吸收功能,進而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長期消化不良,可阻礙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並進一步導致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患者,若持續存在腸道菌群紊亂問題,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4、肝病

肝病與腸道菌群失衡是相互影響的關係,若肝臟發生病變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使腸道菌群結構發生變化,消化和排毒等功能會削弱。同樣,腸道菌群長期紊亂也會影響肝功能,進一步加重肝病,此時需儘早遵醫囑服用護肝藥物治療,如恩替卡韋、拉米夫定等。

5、腸癌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長期失衡的人群罹患腸癌的風險會增高,因為腸道細菌會分泌多種酶,其中就包括葡萄糖醛酸酶、膽固醇脫氫酶等,這些有害酶都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

及時調理腸道菌群,降低疾病發生風險

為避免上述疾病的發生,應及時進行腸道菌群的調理。首先可補充益生菌,如酪酸梭菌,酪酸梭菌能促進雙歧桿菌這類有益菌的生長,也能在腸道內產生酶和維生素等有益物質,幫助菌群恢復平衡。此外,日常應多吃含有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燕麥、蕎麥、菠菜、苦瓜、蘋果等,膳食纖維雖不被人體吸收,但可為腸道有益菌提供營養支持,幫助其生長繁殖,恢復與有害菌制約的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