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被俘虜,為什麼一致擁立朱祁鈺,而不是太子朱見深?

太宗悅史 發佈 2024-01-24T23:28:49.019373+00:00

太子作為皇帝的欽定繼承人,倘若皇帝去世的話,繼承皇位的一定會是太子,除非出現政變。而正統十四年,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成為俘虜,但為什麼繼承皇位的卻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呢?

太子作為皇帝的欽定繼承人,倘若皇帝去世的話,繼承皇位的一定會是太子,除非出現政變。而正統十四年,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成為俘虜,但為什麼繼承皇位的卻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呢?而且這個決定還得到滿朝上下一致同意呢?

正統十四年,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歷代先祖的積累直接毀於一旦。因此,朱祁鎮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而本人則被俘虜。

這一稱號的來源並不單單只是因為他親率北京三大營二十萬大軍以及無數文武百官奔赴黃泉,還有他那無知的思想。

他明明就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關於帶兵打仗是一點也不懂,但是他卻認為自己非常懂。如果不是這麼認為的話,也不會膽大包天到御駕親征。

而他的舉動簡直令他的先祖蒙羞。

別人出征漠北都是春去秋還,為什麼是春去秋還呢?因為中原的士兵受不了塞外的苦寒,一旦到了冬天,別說打仗,就連弓箭都拉不開。

而反觀遊牧民族,秋高馬北,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悍。

「內地先困,邊廷早涼。彼則弓勁馬肥,我則人疲師老,恐當此際,或誤指呼。」——《宋史紀事本末》

當時朱祁鎮出征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是一年中的七月份,也就是正值夏季,再過不到五個月就已經是冬天。

其次,別人出征漠北都是分兵行動,當年漢武帝就是如此。因為遠征漠北追求的是速戰速決,戰局一旦拖延的話,糧食就有供應不上的可能。

而朱祁鎮呢?將所有的大軍都集於一點,結果全軍覆沒。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打仗歷來講究人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也是為什麼每逢打仗,單單是準備糧草的時間都得需要半年左右。

畢竟士兵要是吃不飽飯的話,別說打仗,走都費勁。而朱祁鎮準備糧草的時間是多久呢?說出來估計有的人都不信,連五天都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大軍還沒有到邊境,糧食就已經出現問題。

當然,以上舉出來的例子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朱祁鎮是個白痴,而負責統領大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也是一個白痴。

別人帶兵打仗都要顧慮士兵的感受,但是他呢?別說士兵的感受,就連大臣的感受都不顧。兵部尚書鄺埜數次進諫,要求他退兵,但是他偏偏不退。

如果說他不退兵是為了打仗可以理解,但是他不退兵的理由竟然是為了顯擺。

他為什麼要顯擺呢?因為他當年僅僅只是一個不成器的教書先生,現如今發達了,當然要到邊境的老家蔚縣看一看窮苦鄉親。

就這種大軍,可以說是從頭爛到尾,士兵疲憊不堪,主帥無知無能。

倘若能夠打勝仗的話,那一定是奇蹟發生,就比如天降隕石,可惜他沒有劉秀那樣的運氣。

土木堡之變已經成為無法避免的現實,有一個問題是大臣們必須要面對的,那就是皇位的繼承問題。

因為朱祁鎮這個人並不珍貴,珍貴的是他皇帝的這個身份,只要廢除了他的皇帝身份,那他就是一張廢紙,對於瓦剌而言也就沒有了任何的用處。

畢竟明朝的官員個個都是老狐狸,你想拿朱祁鎮當人質索要贖金,那是不可能的。誰都知道就算給了贖金,人也不可能回來。

但如果他是皇帝的話,贖金就必須要給,哪裡有大臣不顧皇帝的生死。

當時,未來的明憲宗已經出生,現如今的他也是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繼承皇位的一定是他。但是卻出現了意外,繼承皇位的變成了朱祁鈺。

有著好好的太子不去立,去立皇帝的弟弟,這叫什麼事?

「皇帝率六軍親征,已命成郕王臨百官。然庶務久曠,今特敕成郕王總其事,群臣其悉啟王聽令。」——《明史紀事本末》


其實這也是形勢所迫,因為當時的明朝距離元朝滅亡不到百年的時間,蒙古的各個部落還在做著重返中原的美夢。

這也是為什麼土木堡之變能夠發生的重要原因,傾覆了明朝二十萬大軍的瓦剌也是如此。

現如今打了一場大勝仗,明軍的主力全軍覆沒,他們要是不對京城發動進攻,那簡直是奇了怪。

如果當皇帝的人是朱見深,明朝是誰說了算呢?要知道,當時的朱見深年僅兩歲,連話都說不利索,指望他處理朝政,那是不可能的。

但他要是不處理朝政,誰來處理呢?難不成是孫太后?孫太后也想處理,但是明朝有祖訓,後宮不得干政。

就算她有那個心,大臣們也不會允許。

因此,必須要找一個人出來主持大局,而這個人只能是朱祁鈺。

因為朱瞻基僅僅只生下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一個是朱祁鎮,另一個就是朱祁鈺。

說簡單點,朱祁鈺這個皇帝就是應劫而生,他當皇帝完全是被迫的。

而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因為朱祁鈺無條件支持于謙,最終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要知道,雖然明朝最精銳的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但畢竟體量放在那裡。

更何況,除了之前僅僅四年的建文一朝,都是盛世,招上個數十萬大軍,對於明朝而言輕而易舉,糧食也是如此。

有士兵,有糧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指揮者。在指揮方面,最能夠體現出朱祁鈺的膽魄。

要是換成其他皇帝,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未必敢出城迎戰,因為出城迎戰相當於直接面對瓦剌,而一旦戰敗的話,他朱祁鈺就得成為另一個宋徽宗。

相比起來,在城裡守衛不是一般的穩妥。但朱祁鈺卻堅決支持于謙出城迎戰。

因為在城裡守衛固然穩妥,但容易影響到士氣。

在城裡的話,士兵有退路,而在城外,士兵沒有任何的退路,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拼命。

有的人或許好奇,朱祁鈺坐上了皇位,那麼下一個繼承皇位的是誰呢?是朱見深。

因為這一點,早在擁立朱祁鈺的時候,群臣就已經想到。

而朱祁鈺也在繼承皇位的時候向群臣承諾,等他百年之後,會將皇位交由朱祁鎮這一脈。

但群臣明顯是高估了人性,坐上了皇位的朱祁鈺體驗到了至高無上帶來的快感,身邊的所有人都成為他猜忌的對象,重點當然是朱祁鎮、朱見深這對父子。

而他對朱祁鎮、朱見深這對父子簡直是慘無人道。

人家朱祁鎮在外度過了將近一年的「北狩」生涯。本來以為回到明朝可以好好的享受一番,結果呢?他直接安排人家在荒涼的南宮裡居住。

這也就算了,竟然還上了一把鎖,將人家鎖在其中,在附近安排各種侍衛、錦衣衛,美其名曰:保護,群臣逢年過節要去見一面也不行。

哪裡有人在皇宮還需要保護?哪裡有人見群臣也要保護?

對朱祁鎮都是如此,更何況朱見深。朱見深好好的太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廢掉,而繼承太子之位的就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

不過可惜的是,朱見濟僅僅當了不到兩年的太子就去世。

而還沒有等他重新立太子,在景泰八年,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將他趕下皇位。而他呢?死的不明不白。

要知道,在他還不是皇帝的時候,他與朱祁鎮可是相當要好的兄弟,逢年過節串個門,那是常有的事情。

但奈何每一個坐上皇位的人都會變得無情無義,昔日的好哥哥變成了今日的壞哥哥,昔日的好弟弟變成了今日的壞弟弟。

要不然怎麼說自古無情帝王家。

倘若朱祁鈺不是利益薰心,做出了種種不利於朱祁鎮、朱見深父子的事情,那麼他在歷史上的評價一定是很高的。因為他明擺著就是一個明君,如果他不是明君的話,他所在的明朝,于謙又怎麼可能如魚得水?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同情他,而不同情朱祁鎮,因為朱祁鎮該,他不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