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歐巴馬訪華細節:吃飯洗澡都關燈,處處顯「心虛」

笙簫盡陌 發佈 2024-01-25T20:08:59.314794+00:00

在很多人眼中,作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歐巴馬,不僅其成功史激勵著許多年輕人,在外交方面也亮點頗多,無論是招牌式笑容,還是對外展現的謙遜形象,都構成了極具個人魅力的「奧氏」外交風格,因而斬獲較高人氣。

在美國歷任總統中,歐巴馬可能是中國公眾印象最深刻的總統之一。

在很多人眼中,作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歐巴馬,不僅其成功史激勵著許多年輕人,在外交方面也亮點頗多,無論是招牌式笑容,還是對外展現的謙遜形象,都構成了極具個人魅力的「奧氏」外交風格,因而斬獲較高人氣。

這也讓很多人相信,歐巴馬與美國前屆政府都不一樣,不僅膚色獨特,出身獨特,更不會被黨派分歧纏住。

不過政客終歸是政客,一切外交姿態背後都有著政策內涵,雖然歐巴馬的表面形象比起美國過去粗暴直白的政策顯得更柔化,但總體外交方針依舊沒有變,歐巴馬「老好人」形象之下,總基調還是硬的,博弈仍在暗中進行。

這一點,從歐巴馬卸任後出版的回憶錄里提到中國的部分也可見一斑。

歐巴馬在這本書中特別提到了自己2009年首次訪華的那段往事,描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比如吃飯洗澡都要關燈,官員赤著身子在房裡走動以示挑釁......歐巴馬和他的團隊究竟在擔心什麼?

歐巴馬為何急著訪華

上任第一年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對任何一位美國總統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但歐巴馬做到了。

2009年1月20日,歐巴馬正式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

迎接他的是萬千民眾的歡呼、鮮花和掌聲,但懂形勢的人都能看出來,這位新任總統笑意盈盈的外表下,心裡又是多麼煎熬。

他面臨的,是美國百年難得一遇的超級爛攤子。

美國歷史上很少有一位總統是在如此黯淡的形勢下上台的,嚴重的次貸危機,經濟年萎縮5%,就業崗位以每月80萬個的速度消失,金融信用體系瀕臨崩潰,實體經濟陷入近70年來最嚴重衰退。

小布希執政期間有一種不顧美國死活的折騰勁,借911事件發動阿富汗戰爭,又以虛假情報為藉口發動伊拉克戰爭,結果遭了反噬,第二個任期即將結束時,爆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

趁著新舊總統的交接關口,布希直接腳底抹油跑路,爛攤子甩給了後面的歐巴馬。

如果美國還不能擺脫經濟困境,無論歐巴馬這位總統做得有多努力,他都註定會成為超級背鍋俠,這一點歐巴馬也心知肚明。

而美國要想走出衰退,復甦經濟,就必須刺激經濟,大規模刺激經濟的最好計劃就是讓其他國家來購買美國的國債。

但美國自己釀成的經濟危機,還牽連到了整個世界經濟,再加上1987年全球股災的創傷尚未完全痊癒,舊疤加新傷,很多國家都自顧不暇,哪還有精力給美國債券買單。

不過,還真有一個國家有這種能力,那就是中國。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應對這場危機時,積極承擔責任,做事有條不紊,成功把自己從危機中搶救過來,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

而且中國還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09年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華時就大力遊說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幾個月後,美國財長蓋特納來華也是這個操作,都在力圖撬動中國這塊大市場。

希拉蕊和蓋特納這兩波,也算是給後來的歐巴馬打了前頭陣了。

形勢逼人,美國迫切需要聯合中國,來挽救自己的經濟。

於是歐巴馬也來了。

耐人尋味的訪華細節

外媒對歐巴馬的這次行程討論得熱火朝天,評價也非常不一。

比如美國《世界日報》將這次訪華吹得天花亂墜,誇讚歐巴馬不愧是出身膚色都象徵著多元化的總統,也很有多元文化的意識概念,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來贏取美中關係發展的新高度。

但是明眼人誰不明白,眼下都到這份上了,再不放下身段可就真完蛋了。

英國《金融時報》就顯得比較毒舌,將歐巴馬比喻為因形勢所迫,窮得叮噹響的債務人,不得已去拜訪中國這位銀行經理,請對方再貸給自己一筆款子。

最後得出結論: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勢力是真的要完,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勢力在崛起了。

不管外界怎麼議論,在明面上,歐巴馬的這趟中國之行,是抱著建立合作共贏,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目的而來的。

2009年11月15日,一個寒冷的雨夜,歐巴馬所乘的空軍一號專機抵達上海,飛機落地後,歐巴馬撐著傘走出了機艙門,開啟了四天三夜的中國之行。

媒體充分輿論造勢,歐巴馬也做足了對華友好的姿態,比如多次表示自己對中國並不陌生,因為打小就在夏威夷生活,那邊有不少華裔,還表達自己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抵達北京後,歐巴馬還和親弟弟來了場哥倆相見歡,弟弟在深圳工作久居,還娶了位中國妻子,歐巴馬還給了河南籍的弟媳婦一個大大的熊抱。

一番操作下來,給旁人觀感就是,這美國總統跟中國沾親帶故的,一派喜氣洋洋,一開始就為這次訪華打下了和諧的基調。

歐巴馬又去故宮、八達嶺、長城溜達了一圈,穿著黑色夾克襖,像一個最普通的遊客一樣插著兜四處遊玩,笑得見牙不見眼,留下一組經典長城照。

在中國停留了四天三夜後,歐巴馬又喜氣洋洋地飛走了,結束了他的首次訪華。

這些都是對外公開報導的歐巴馬訪華之行的精彩看點。

實際上,一派和諧氛圍的表面下,真正的博弈從歐巴馬還沒下飛機時就開始了。

時間線再拉回到歐巴馬專機即將抵達的那個雨夜。

抵達前,專機上的所有人員達成了一致協議。

歐巴馬要求每個人都將任何非政府的電子設備留在飛機上,像電話這種私人性質的設備,都要留在飛機上,不能隨身帶著。

「即使在大洋彼岸,中國的監視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歐巴馬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解釋了這麼做的原因。

他認為,中方為了獲取情報,可能會對他們團隊的私人設備進行監聽,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假設自己已經受到監視的情況下進行的。

歐巴馬的地面安全團隊甚至採取了額外的預防措施,豎起了一個藍色的大帳篷。

歐巴馬回憶稱那個大帳篷「一直在嗡嗡作響,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迷幻嗡嗡聲」,這個設備是旨在抵禦潛在的黑客攻擊。

防著別人就算了,自家的設備也能造成「毛骨悚然」的感覺,實在有點說不通了。

給人感受就是,沒覺得中方那邊怎麼樣,倒是歐巴馬自己,心理活動還挺不平靜的,甚至還有幾分心虛的意味。

總之,歐巴馬做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正式會晤前,不教中方輕易得知自己此行的目的,因為他們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還有很多招要出,不能先把牌給露了。

在上海進行了一系列「熱身」活動後,接著歐巴馬又乘專機飛往了北京,此行的重頭戲也拉開了序幕。

在北京,中美雙方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歐巴馬也開始出招。

歐巴馬「逼宮」人民幣

歐巴馬這次來亞洲,並把亞洲行程一半份量都留給了中國,可見他有多重視這次訪華,他來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想聯合中國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因此會談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著經濟,其中最敏感的問題,就在於歐巴馬提出的人民幣升值問題。

歐巴馬希望中國能夠調整人民幣匯率,讓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

上來就拋了個大的,這個要求中方當然不能接受。

首先,人民幣匯率跟中國的進出口息息相關,貿然讓人民幣升值,肯定會影響到中國彼時剛有興盛苗頭的世界貿易。

中國是有多想不開,才會去突然升值人民幣,遏制自己的對外貿易發展。

其次,再加上提出這個要求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美國一向是操縱匯率損人利己的高手,就擔心它故技重施,通過玩匯率,輕鬆將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

美元一旦貶值,中國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手中的債券也就更不值錢了,中國的財產會大幅縮水。

而且美元貶值還會讓美國的出口變得更有優勢,成為中國較強的競爭對手。

再者,人民幣升值不僅無助於恢復全球經濟平衡,很可能還會導致世界性此起彼伏的通貨膨脹,這也是中國不願看到的。

中國對政策做出的任何調整,包括匯率在內,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不取決於來自外部的壓力。

也就是說,你不能教我去做事,尤其是要犧牲我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你的事,為什麼人民幣的匯率要讓美國人滿意?

但話畢竟不能說得這麼直白,所以中方的拒絕還是很巧妙的。

中方委婉表示,解決世界經濟的失衡,不能只把眼睛盯在中國的貿易上,穩定人民幣匯率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一種貢獻了。

此外,在之後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中,中方也為美國指出了一條明道:美國應採取措施鼓勵私人儲蓄,提高儲蓄部分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以推動可持續的、非通貨膨脹式的增長。

聯合聲明中關於經濟合作和全球復甦的部分,表明中方並沒有接受歐巴馬提出的要求,反倒教導對方,與其盯著別人家的貿易,不如鼓勵國民重視存錢。

眼見這招行不通,歐巴馬換了新招,就氣候變化和減排問題向中國發難。

歐巴馬要求中方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為世界環保做出貢獻,但中國向來都很重視這個問題,無需美國敦促,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投入的成本很大,很少有國家能比得過。

本就做得很不錯,非要再意味深長地暗示你還不夠重視,要多加把勁,誰都能看出來說這話的真正目的——就是想限制中國工業發展。

但美國才是世界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跑來跟中國說這話,確實有點荒謬。

你自己發展工業的時候,對這類問題是閉口不提,別人要發展了,你卻坐不住了,為何總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呢?

總之,面對歐巴馬的招數,中方見招拆招,巧妙應對,直到對方手中再無籌碼可拋,這場會晤便也就此結束了。

可在歐巴馬眼中,博弈還沒有結束。

酒店裡的操作

一行人回到了落腳的酒店,歐巴馬要從酒店打涉及國家安全事務的跨洋電話,於是去了大廳盡頭的一間套房,也就是裝有那個大藍帳篷的房間,為了防止他們以為會存在的監聽設備。

歐巴馬團隊甚至假設房間裡已經被安插了隱藏攝像頭,於是一些成員甚至連燈都不敢開,摸黑換衣穿衣,在一片漆黑里吃飯洗澡。

歐巴馬的行程主管馬文倒是開了燈,一絲不掛在屋裡走來走去。

歐巴馬還在書中打趣,稱不知道他是為了挑釁,還是故意秀自己的身材。

明面上是為了防監視,但歐巴馬團隊作為此次行程中有求於人的一方,這些操作處處都彰顯著歐巴馬團隊的「心虛」,心裡有鬼,看誰都像鬼,實在是言行不一。

此行訪華有備而來,卻無所收穫,儘管自知提出的要求過分,卻因眼前的窘境,不得不放手一搏,結果提出的過分要求都被中方巧妙駁回,只能回到酒店後秘密商討。

也許為了書能夠暢銷,歐巴馬團隊訪華時的一些細節經過後期潤色被誇張化了,但依舊指向一個結論:歐巴馬從未信任過中國。

在回憶錄中,歐巴馬也不無悵然地寫道,當時本是遏制中國的最好時機,但金融危機讓他在與中國貿易相關的問題上變得束手束腳,沒法採取更強硬的姿態。

他也不是沒想過徹底跟中國「脫鉤」,但中國的確帶領數十億人擺脫了貧困,這實在是人類的一大創舉。

對中國「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再結合自身困境,都使得當時歐巴馬團隊對中國採取了一種中間策略,即態度不會太軟,又不至於過度強硬。

中美之間的分歧客觀存在,相互批評攻擊,只會加深嫌隙,求同存異才是化解分歧的最好辦法,中方早就做過提醒,雙方互信則進,猜忌則退,總是懷著猜忌,滿腦子只有遏制,就不可能做到誠心誠意的合作,而想要遏制今日中國的發展,也不是一件易付諸行動的事情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