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以漢朝繼承者自居,國號是「漢」,為何經常被人稱呼為「蜀」

船長趣談 發佈 2024-01-26T11:12:05.588807+00:00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朝代歌,其中魏蜀吳指的就是三國時期。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朝代歌,其中魏蜀吳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然而蜀漢向來以漢朝繼承者自居,國號「漢」,從來沒有以「蜀」自稱。為何後人要用蜀來稱呼它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劉備稱帝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三國志·先主傳)

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而建立曹魏,東漢皇朝由此滅亡。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東漢皇室宗親漢中王劉備為了延續大漢皇朝,於是謊稱皇帝劉協為曹丕殺害而在成都稱帝建國。由於此前有光武帝劉秀擊敗新朝皇帝王莽而重建漢朝的先例,所以劉備繼續沿用「漢」為國號,定年號為「章武」。

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建立後,歷經劉備與劉禪兩位皇帝,存在四十餘年,始終以漢朝正統自居,從來沒有稱呼自己為「蜀」。而蜀漢群臣在稱呼自身時也是以漢臣自居,從來沒有用過蜀臣的稱呼。例如秘書令郤正寫過一篇《釋譏》,裡面稱呼蜀漢時用的就是「大漢」。

蜀漢為了與之前的漢朝歷史時期相區分,而稱西漢為「前漢」,東漢為「後漢」,自身為「季漢」。例如蜀漢大臣楊戲為了表達自己對本朝賢君與名臣的懷念及對佞臣的厭惡而寫了一篇《季漢輔臣贊》。

二,魏吳稱呼

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三國志·劉曄傳)

魏文帝曹丕由於是通過禪讓的形式而獲得政權,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性,自然認為曹魏才是取代東漢的正統皇朝,所以不承認劉備稱帝建國的合法性,認為其只是割據益州的一個叛亂政權,所以稱其為「蜀」。例如夷陵之戰前曹丕曾徵求群臣的意見,看劉備會不會為關羽報仇而興兵伐吳。群臣認為不會,還以「蜀」來指代蜀漢。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因為劉備伐吳而向曹丕稱臣求援,但曹丕只是封其為吳王,卻不肯出兵相救。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大舉出兵伐吳,孫權於是脫離曹魏自立。黃武八年(229年),孫權稱帝,在身份上與曹魏和蜀漢平起平坐。隨後實力較弱的孫吳和蜀漢結為同盟,共同對抗實力強大的曹魏。

綜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三國志·薛綜傳)

孫吳與蜀漢雖然是盟友,但並不承認蜀漢繼承漢朝正統的合法性,而是和曹魏一樣,使用「蜀」來指代蜀漢。例如孫吳交趾太守薛綜為了反擊蜀漢使者張奉對吳人的嘲笑,便把「蜀」字拆開來反擊張奉。而張奉對此也只能默認,並沒有以國號「漢」來駁斥薛綜。

三,後人稱呼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發動魏滅蜀之戰而成功滅亡蜀漢,自此蜀漢舊臣不得不使用「蜀」來指代蜀漢,承認曹魏才是合法的正統皇朝。不久曹魏權臣司馬炎代魏稱帝,便繼承了曹魏的用法,繼續使用「蜀」來指代蜀漢。例如西晉官員李密原為蜀漢太子洗(xian)馬,出仕晉朝時為了證明自己對晉朝的忠臣,直接用「偽朝」來指代蜀漢,「聖朝」來指代西晉。

(陳壽)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晉書·陳壽傳)

西晉著作郎陳壽曾在蜀漢擔任觀閣令史,在蜀漢滅亡後繼續出仕西晉,編著了《三國志》一書。由於西晉官方宣傳曹魏與西晉是一脈相承的正統,蜀漢只是偏居蜀地的一個割據政權,所以陳壽在寫《三國志》這部史書時也遵循了這個指導原則,將記載蜀漢的史料部分直接稱之為「蜀書」,用「蜀」來指代蜀漢而非「漢」。

由於《三國志》的巨大影響力且南北朝及其以後的歷代皇朝都是以魏晉一脈相承的繼承者和正統自居,所以它們都沿用了魏晉的說法而「蜀」以來指代蜀漢並延續至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