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85%,重組膠原蛋白卻還沒成就「醫美茅」 | 知料

36氪 發佈 2024-01-26T15:54:01.404780+00:00

至今,動物源膠原蛋白原料已廣泛應用,國內共批准了121張三類醫療器械,其中國產企業拿下98張,外企囊括23張,不過主要應用於醫療領域,而非醫美。

「滿臉的膠原蛋白」,成為人年輕、有活力的寫照。為補充膠原蛋白,求美者們從食療、護膚嘗試到醫美注射,正在捧紅「重組膠原蛋白」這一被稱為「修復大佬」的生物材料。

膠原蛋白的來源主要有兩種:從魚、豬、牛等動物身上提取,稱為動物源膠原蛋白;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發酵生產,稱為重組膠原蛋白。至今,動物源膠原蛋白原料已廣泛應用,國內共批准了121張三類醫療器械,其中國產企業拿下98張,外企囊括23張,不過主要應用於醫療領域,而非醫美。

醫美和妝品賽道,在保濕、修復、美白、抗衰等功能加持下,重組膠原蛋白賽道已跑出了錦波生物、巨子生物兩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上,2022年華熙生物收購益爾康51%的股權,獲得動物源膠原蛋白的同時,下場進入重組膠原蛋白賽道;資生堂官宣領投創健醫療近2億元;未名拾光、溯華等初創公司也拿到新一輪融資;合成生物新銳企業藍晶微生物、態創生物等也正在研發重組膠原蛋白。

重金驅動下,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迅速發展,巨子生物、聚源生物等廠商紛紛建設新產線、拓產能,有專家直言未來2-5年,重組膠原蛋白的成本將下降10倍以上。聚源生物創始人鄒朝暉也對36氪表示,考慮添加的起效劑量,當重組膠原蛋白價格降至玻尿酸的10倍左右,就有望大規模應用至妝品、功能食品等領域。

「膠原蛋白的分子量比較大,且有三螺旋結構,現在能用合成生物技術做成全鏈長、具有三螺旋結構膠原蛋白的公司很少。從技術成熟度上看,如果說玻尿酸的生物合成技術已經可以做到95分,重組膠原蛋白可能只能打70多分。」一位專注醫美賽道的投資人表示,等到技術能夠做到90分以上時,可能會達到玻尿酸80%的市場。

儘管重組膠原蛋白賽道已產生了「階段性龍頭」,但由於技術尚未完全突破,下游應用於醫美填充、醫療器械方向的三類證寥寥無幾,各家仍在功效護膚、二類器械拓展渠道,重組膠原的市場教育尚未如玻尿酸那麼成熟,導致營銷費用不斷上漲。不過,技術上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也意味著重組膠原蛋白並非單純的巨頭遊戲,剛入局的新技術玩家仍有破局機會。

來源:華安證券

技術突破:菌株改造、工業量產

2023年初,國家藥監局審核通過了《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將於2023年7月開始實施,也被認為是行業走向規範的風向標。

重組膠原蛋白開發的技術難點包括:目標DNA序列提取、工程菌製備、工程菌後期的培養表達;複製的胺基酸序列較長時,能否形成較牢固的三螺旋結構;分離純化工藝和規模化量產等。選取的胺基酸序列片段長短及能否形成三螺旋結構,成為重組膠原蛋白技術突破的關鍵要點。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原則》,按照選取的胺基酸序列片段長短、與人膠原同源性從低到高,依次分為重組類人膠原蛋白、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重組人膠原蛋白。

以「豆角」作為類比,若將天然豆角看作人自身的膠原蛋白,那麼重組人膠原蛋白就是通過基因工程製造出一模一樣的豆角,即具有與人膠原一致的全長胺基酸序列、三螺旋結構;而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則只選取部分胺基酸序列片段,進行重複拼接,類似於下圖拼接的豆角;重組類人膠原蛋白,是指短胺基酸片段拼接、且同源性較低,功能片段組合可能會影響膠原原有的功能。

來源:興業證券研究所

「膠原蛋白是一個大分子結構,非常複雜。基礎科研對膠原蛋白的研究還沒有透徹,比如全長上千個胺基酸序列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且長鏈的膠原蛋白很難通過基因工程生產出來,即便技術先進的以色列公司CollPlant ,也是做了5段拼接整合(將五種人源化基因引入菸草植物底盤),很難直接生產出全鏈長的重組膠原蛋白。」一位膠原蛋白行業資深從業者介紹道。

據了解,基於胺基酸序列的選擇和長短,各家差異顯著。山西錦波生物選擇了三型膠原蛋白上30個胺基酸高活性功能區,將這一片段首尾相接,複製了16倍;江蘇創健生物選取了三型膠原蛋白上的229個胺基酸基礎序列和活性點位,複製了2倍;聚源生物選擇了500多個胺基酸序列,上述三家都是主攻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重組膠原蛋白所選取功能性胺基酸序列片段是否與人膠原蛋白一致,影響著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同源性,即和人膠原序列的一致性要在60%以上。不過,在複雜的體系中,這只是影響要素之一,最終功效和安全性還是需要看人體試驗結構。

另外,在生物合成過程中,底盤菌株的選擇和改造,對最終重組膠原蛋白的產率、內毒素、後續分離純化工序等影響顯著。據了解,當前主要的模式菌株仍是大腸桿菌和畢赤酵母菌,錦波生物和巨子生物選擇了大腸桿菌作為主要底盤,創健生物和聚源生物則選擇了畢赤酵母菌,兩者微生物表達體系各有利弊。

來源:興業證券研究所

除了前端的菌株改造,在生產過程中,後續的分離純化工藝也非常重要,既決定著生產成本,也決定著產品純度及售價區間。據了解,此前這一環節缺乏人才,但隨著抗體藥物生產技術的成熟,在製藥領域積累的人才也可遷移至膠原蛋白的分離純化。蛋白的純度和回收率,主要由相應的技術和設備調控影響,依賴於有經驗的生物發酵工程師。、

在產能方面,當前巨子生物膠原蛋白年產能10.88噸,正在擴產至212.5噸;創健醫療具備30噸規模穩定發酵純化技術,原料供給量超2.5噸;聚源生物10噸原料產線於2023年初建成,並完成試生產;錦波生物目前年產能約0.1噸,除重組膠原蛋白外,還有抗HPV生物蛋白等產品。

下游應用:高毛利的國貨之光

目前重組膠原蛋白行業內,形成規模且參與制定行業標準的四家是:巨子生物、錦波生物、創健醫療、聚源生物,各自業務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巨子生物和錦波生物開發產品覆蓋醫療器械、功效護膚等領域,主要為下游直銷、經銷商提供C端產品,原料業務占比低;聚源生物、創健醫療則主要以原料為主,開展2B業務,為下游廠商提供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及器械和妝品的OEM、ODM貼牌代工服務等。

巨子生物於2022年登陸港股,作為「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主打類人膠原蛋白,憑藉可復美、可麗金兩品牌,在醫美功效護膚領域賺得重金。即便較2021年的87.2%有所回落,2022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也達到了84.4%,淨利潤率達42.38%。不過,從費用來看, 2019年以來隨線上費用投放加大,巨子生物銷售費用率提升明顯,從2019年的9.8%快速拉升至2022年1-5月的27.1%。

據知情人士介紹,巨子生物的功效護膚產品最初拓展渠道時,先進入公立醫院皮膚科、整形科等場景,形成一定口碑後才開始打C端市場。據其2022年財報,通過直銷經銷渠道,已覆蓋了國內1300多家公立醫院、1700家私立醫院及診所等渠道。當前也正在研發注射劑類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預計2024年Q1將有產品完成註冊審批、投放市場。

錦波生物於2023年3月登陸北交所,去年錦波生物營收3.9億元,毛利率達到85%,受產品推廣宣傳投入增加拖累,銷售費用增至26.9%,淨利率為28%。其主要產品包括重組膠原蛋白二三類醫療醫械,如凍干纖維、醫用輔料、面膜等;及HPV生物蛋白產品。

錦波生物開發的重組三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可具備兩個典型特點,一是所選取的胺基酸序列功能區域具有柔性三螺旋結構(新品micoreCol.Ⅲ);二是在胺基酸序列片段之間的連接單元,也不含有非人膠原蛋白胺基酸序列,符合《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行業標準》中提及的A型膠原標準。

來源: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

在醫美軟組織填充領域,與玻尿酸、肉毒素這兩大注射品類相比,動物源膠原蛋白生產成本高、且可能存在排異性;非動物源的重組膠原蛋白需突破實現三螺旋結構的技術限制,因此現階段膠原蛋白填充類產品獲批少,僅台灣雙美、錦波生物等拿到醫療器械三類證,其中錦波生物的「薇旖美」是首個重組膠原蛋白注射針,主要用於改善眉間紋、額頭紋和魚尾紋。

在一級市場上,創健醫療和聚源生物也備受關注。

江蘇創健醫療成立於2015年,2022年8月完成由資生堂旗下資悅基金領投的近2億元A輪融資,也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標的之一。截至2023年,創健醫療已研發了I型、II型、III型、XVII型以及小分子重組膠原蛋白共五種重組膠原蛋白核心序列。

既往,創健醫療的重心是銷售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及為下游醫療器械、妝品廠商進行代加工,完成融資後,其也在嘗試培育自有品牌。在醫療器械領域,創健醫療走在行業前列,2022年累計4個三類醫療器械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聚源生物2015年脫胎於江山製藥(後被帝斯曼收購),主要原料產品是III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正在拓展Ⅰ型、Ⅳ型、Ⅶ型膠原。其主要為B端客戶提供原料產品、妝品及醫療器械的OEM,年收入規模超億元。

成就下一個「醫美茅」,還需要時間

在玻尿酸賽道,已經跑出了「醫美三劍客」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其中愛美客以千億市值、百倍市盈率,一度被譽為「醫美茅」。當前,微生物發酵法已經成為玻尿酸製備的主流方法,而與之相比,當前膠原蛋白賽道中,動物源膠原市場份額超過半壁江山,重組膠原蛋白仍處於追趕階段。

據弗利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1年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市場規模達108億元,預計至2027年有望增長至1083億元,期間複合年均增長率達42.4%,在膠原蛋白產品中的滲透率由37.7%提升至62.3%。而2021年,透明質酸原料銷量已達到720噸/年,廣泛應用於醫藥、日化和食品中,僅玻尿酸功效護膚品一項市場規模就達到78億元(巨子生物招股書數據)。

在市場認知度方面,以大分子玻尿酸為主要填充原料的水光針、和與微球聯用的玻尿酸針劑,已經誕生了多款輕醫美爆品,典型如愛美客填充頸紋的「嗨體」、華熙生物潤百顏水光針等。相比之下,以重組膠原蛋白為原料的注射類醫美產品,多數還處於在研階段,距離獲批三類證上市、上市後打開市場,創造爆品、形成壁壘,仍需一定時間。

而在當前,無論是已紮根重組膠原蛋白多年的錦波生物,還是將這一品類當作第二大戰略性生物活性物的華熙生物,都在嘗試弱化「醫美」概念。在新近華熙生物的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直言華熙生物不是醫美公司,只不過有醫美單品;且表示膠原蛋白在醫藥、醫療器械方面的應用,大於其在護膚品的應用。

現階段,除了當前扎堆的III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外,也有廠商開始研發II型、XVII型重組膠原蛋白,以尋求差異化。在重組膠原蛋白原料領域,上游原料端尚未有企業達到在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領域的龍頭位置,未來行業是否會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仍需持續觀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