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明英宗廢除殉葬之前,各地宗室的王妃有多慘?

樓哥看歷史 發佈 2024-01-28T09:50:20.402928+00:00

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之後,為祖父上尊號「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孝陵。這位新天子隨即又辦了一件看上去很奇怪的事情,加封張鳳、李衡等一大批人為錦衣衛世襲千戶和百戶。

前言: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之後,為祖父上尊號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孝陵。這位新天子隨即又辦了一件看上去很奇怪的事情,加封張鳳、李衡等一大批人為錦衣衛世襲千戶和百戶。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原來這些人都是人血饅頭的既得利益者,依靠家中女兒姐妹的犧牲,為自己換來了世襲的官職。我們還要提一句,明朝第一位廢后胡善祥的老爹胡榮,曾經把自己的女兒胡善圍送進太祖宮中做了尚宮。而他之所以後來被封為錦衣衛百戶,最大的可能性是胡尚宮在朱元璋駕崩後一起殉葬。

殉葬制度廢除已久,朱元璋為何會將其恢復?六百年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廢除殉葬之前,大明王朝各地宗室之中的親王妃、乃至郡王妃,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蒙難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洪武朝的情況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是大明王朝正式建國的時間。就在當天,朱元璋冊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此後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和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三次封建諸王,先後冊封了二十四位親王。

在這些人之中,除了早夭的趙王朱杞以外,還有五人死在朱元璋之前,分別是:長子皇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晉王朱棡、第八子潭王朱梓、第十子魯王朱檀。我們按時間順序來捋一捋,看看這些人的去世,是否會引發殉葬。

  • 魯荒王朱檀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二月,魯王朱檀因過量服食金丹,不幸毒發身亡,年僅二十歲。朱檀的原配湯氏,是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的女兒,因閹割兒童命根子而被朱元璋賜死。繼妃湯氏,是前妃的妹妹,同樣也是湯和的女兒。

對於這個兒子,老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面給了豐厚的陪葬品,一面賜了一個惡諡「荒」。朱檀有一個獨生子朱肇煇,不過乃是側室戈氏所生,並非湯妃之子。但是在魯荒王死後,老朱並沒有讓湯妃殉葬。甚至在次年正月湯和中風癱瘓之後,還讓湯妃回鳳陽老家去侍疾。

  • 潭王朱梓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長沙潭王府中冒出一股濃煙,潭王朱梓和王妃于氏在宮中自焚而亡, 年僅二十二歲。潭王的死,也是明初的一樁疑案。據說是因為他的老岳父於顯被打為了胡黨,恰巧朱元璋又派使者來召他回南京,結果潭王驚懼交加,就此自盡。

老朱以護犢子出名,同樣犯下大錯,魯王妃賜自盡,魯王本人不過是髡刑而已。就算老岳父是胡黨,大不了換個王妃就是,看起來潭王倒像是為王妃殉葬一般。

  • 懿文皇太子朱標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標去世,享年三十八歲。自從在去年巡視陝西的途中染病,朱標便在回京之後一直臥病在床,並且死在了朱元璋之前。

皇太子正妃常氏,開國元勛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去世。由於皇太子繼妃呂氏生有三子: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故而並未殉葬,而且在朱允炆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

  • 秦愍王朱樉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秦王朱樉被王府宮人毒死,終年四十歲。秦王妃王氏,北元名將王保保的妹妹。和電視劇《山河月明》中演繹的不同,王氏並非為愛自盡,而是被逼殉葬。

作為政治婚姻的受害者,秦王對王妃恨之入骨,在世之時對她進行了百般虐待。秦王一死,沒有子嗣的王氏也失去了最後一絲利用價值。

樉妃,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寧河王鄧愈女。樉薨,王妃殉。—《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諸王》

  • 晉恭王朱棡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晉王朱棡去世,享年四十一歲。早在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的時候,晉王妃謝氏便已經去世,自然也談不上殉葬。

從宣德朝處理晉王朱濟熿謀反一案來看,謝氏去世後,晉王應該還有一位繼妃也是謝氏,不排除是前妃妹妹的可能性。不過這位謝氏雖然無子,但也並未殉葬。

小結:從死於洪武朝的五位皇子來看,潭王妃畏罪自殺,秦王妃之死更多是政治原因,其餘不論有無子嗣均無需殉葬。說明至少在朱元璋駕崩之前,明代宗室不存在制度性的殉葬。

英宗廢除殉葬前的情況

但是隨著太祖駕崩後大量朝天女戶的出現,各地宗室也紛紛仿效,這股歪風直到英宗徹底廢除殉葬之後才有所收斂。我們來看看在這六十多年的時間裡,有多少王妃無辜喪命。

  • 王妃無子無女

第一位:羅山王妃張氏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六月,周定王朱橚第十三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羅山王朱有熼去世,年僅二十一歲,諡曰悼惠。

這位郡王並無子嗣,故而過門尚未滿兩年的王妃張氏自盡,成為第一位殉葬的郡王妃。朝廷特賜諡曰「貞烈」

第二位:蜀王妃李氏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九月,蜀王朱友堉去世,年僅二十六歲,諡曰靖。這位蜀靖王是蜀悼莊世子朱悅燫嫡長子,蜀獻王朱椿之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孫,在祖父去世時以嫡長孫的身份襲封蜀王。

蜀王妃李氏,成都中護衛千戶李昇之女。因朱友堉無嗣,除了王妃以外,連侍姬黃氏也自盡以殉葬,朝廷特旨追封其為蜀靖王夫人。

王薨,妃李氏、侍姬黃氏皆自經。事聞,俱賜祭,命有司治墳,贈黃氏為王夫人。—《明宣宗實錄卷八十三》

第三位:衛王妃楊氏

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衛王朱瞻埏去世,年僅二十二歲,諡曰恭。衛王是仁宗朱高熾第十子,當朝天子明英宗的叔父。因體弱多病,一直留在京城未曾就藩。

衛王在京之時,常年前往天壽山祭祀太宗長陵、仁宗獻陵和宣宗景陵,不知是否因為這個因為病上加病,最終英年早逝。王妃楊氏,過門剛滿一年,因無子嗣,不得不自盡殉葬,朝廷為其賜諡曰貞烈。

第四位:周王妃鞏氏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五月,周王朱有燉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諡曰憲。這位周王是周定王嫡長子,太祖第六孫。其原配呂氏,早在三十多年還是世子妃的時候便已去世。繼妃鞏氏原是良家子,以侍奉多年的苦勞進封王妃。

朱有燉無嗣,故而生前曾向朝廷上奏,請求在其死後讓王妃和諸位夫人不必殉葬。本來英宗也已經答應了這個請求,但是主持喪禮的祥符王朱有爝卻逼著眾人自盡,朝廷聞訊之後也只能賜鞏氏諡號曰貞烈,眾夫人諡號曰貞順。

邇聞周王薨逝,深切痛悼。其存日嘗奏喪葬乞擇近地,從儉約以省民力。自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各遣歸其家。—《明英宗實錄卷五十六》

第五位:越王妃吳氏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六月,越王朱瞻墉去世,享年三十五歲,諡曰靖。這位越王是仁宗第三子,誠孝昭皇后張氏所生的嫡次子,身份極其貴重。

由於宣宗子嗣單薄且年幼,身為宗室中血緣最近的親王,越王長期留在京師,一直沒有前往封國就藩,事實上擔任了「守城王」,即備胎的重任。但是和其他王妃都在親王死後一個月才殉葬不同,越王妃吳氏當天即被勒令自盡,不知其中有何隱情,朝廷則為其賜諡曰貞惠。

第六位:河陰王妃鞏氏

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五月,河陰王朱子壜去世,年僅二十一歲,諡曰懷僖。前文周王朱有燉去世後,其弟祥符王朱有爝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封周王,而河陰王就是這位新任周王的第五子。

和此前無嗣的諸王不同,河陰王有一個庶子名叫朱同鑣。然而王妃鞏氏身為嫡母卻依然自盡殉葬,頗為令人不解。

第七位:趙王妃邵氏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七月,趙王朱瞻塙去世,享年四十三歲,諡曰惠。這位趙王的父親,就是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大名鼎鼎的「三叔」朱高燧。

趙王原配王氏,七年前已經過世。而從史書記載來看,包括趙世子朱祁鎡在內都是王氏的兒子,故而無兒無女的繼妃邵氏自然難逃一死,朝廷為其賜諡曰貞順。

  • 王妃有女無子

郢王妃郭氏

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太祖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去世,年僅二十七歲,諡曰靖。而在安排好郢靖王的喪事之後,王妃郭氏於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自盡以殉葬。

郭氏是開國元勛武定侯郭英的女兒,而且為郢靖王生下了四個女兒。從她臨死前為自己留下遺像,並讓宮人在女兒長大後交給她們的舉動來看,郭氏並不甘心赴死。

王薨逾月,妃慟哭曰:「未亡人無子,尚誰恃?」引鏡寫容付宮人,曰:「俟諸女長,令識母。」遂自經。—《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 王妃尚未過門

唐王妃高氏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唐王朱瓊烴去世,年僅二十一歲,諡曰靖。這位唐王是唐定王朱桱嫡長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

在其去世之前,朝廷選定了汝州郟縣人高盤之女高氏為唐王妃,但尚未頒冊,因此還沒有過門。現在唐王突然去世,對於高氏來說顯然是一個晴天霹靂,因為她既不能搬去王府居住,也不可能再改嫁他人。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這位高氏只能自盡以殉葬。

初選汝州郟縣人高盤女為王妃,未頒冊而薨,女聞之自經。上嘉其志節,特命追封唐王妃,賜祭治喪葬悉如禮。—《明宣宗實錄卷二十二》

結語:從本文的梳理來看,明初宗室間的殉葬風氣非常嚴重,王妃若是無兒無女,大概率難逃一死。但是萬事總有例外,比如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安王朱楹去世之後,無兒無女的安王妃徐氏便沒有殉葬,而是回到了南京生活。

如果說徐氏是因為身份特殊而免死,畢竟她是仁孝文皇后的妹妹。但是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秦王朱志均去世之時,其過門只有十天的王妃張氏卻並沒有殉葬,反而一直活到了五十五年以後的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十二月。

壬戌,秦懷王妃張氏薨。妃,陝西都指揮麟之女。宣德丙午冊立為王妃,至是薨。訃聞,賜祭葬如制。—《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二》

整體來說,由於皇帝的「以身作則」,各地宗室也都以殉葬為榮。所以一旦親王或者郡王無嗣,其王妃及宮人大概率都難逃一死。徐氏是皇后之妹,張氏只過門十天,可能都只能作為特例。

甚至在英宗廢除殉葬之後,各地宗室仍將殉葬視作理所當然。比如在明憲宗成化年間,遼王朱豪墭認為嫡長子朱恩鏋病故後,無嗣的繼配馮氏、妾曹氏都應該殉葬。憲宗特意回信,對遼王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並且再次重申不得殉葬。

先帝上賓,顧命毌令後宮殉葬,可以為萬世法。況王府前此亦未嘗有用殉者。今遼王葬其子乃欲以其婦殉之,何其戾邪?禮部其移文所司啟王勿用殉,遷其婦別室,使無失所。」—《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三十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