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革命派與康、梁保皇派激烈論戰,革命派占上風

小仙女的子望君 發佈 2024-01-28T17:09:54.222037+00:00

同盟會成立後,為了推進自己的革命主張,跟當時反對革命,主張保皇的康、梁等人組織的保皇會展開了理論論戰。


同盟會成立後,為了推進自己的革命主張,跟當時反對革命,主張保皇的康、梁等人組織的保皇會展開了理論論戰。

《民報》是同盟會宣傳輿論戰線的重要陣地,發行人為張繼。先後主持筆政的有胡漢民、陳天華、章太炎、朱執信、馬君武、宋教仁、汪精衛等。

《民報》於1905年11月出版,以後大約每兩個月出1期。1908年10月因日本政府封禁,暫時停刊。1910年1月復刊,出2期後停刊。前後共出26期,在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歷史上起過很大作用。

除《民報》外,同盟會在國內外各地設立的機關報,如香港的《中國日報》,上海的《神州日報》《民呼報》《民吁報》《民立報》,新加坡的《中興報》,緬甸的《光華報》,檀香山的《自由新報》,溫哥華的《華英日報》,舊金山的《美洲少年報》,巴黎的《新世紀報》等,在宣傳三民主義理論,抨擊保皇派論調方面,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康有為及其弟子梁啓超等,作為清末維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忠君愛國、擁護清王朝統治的一面;同時,又有要求變法維新、對清朝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的一面。在要求改變清朝政治制度,推進社會進步這一點上,他們可以成為革命黨人的同路人。

鄒魯在《中國國民黨史略》中說過下列一段話:

康氏及其弟子梁啓超等都是廣東人,他們提倡維新運動和總理提倡革命運動差不多同時,而且他們的思想,比革命黨人雖落後,但在風氣閉塞的當時社會,卻不能不算是比較開通的人物。因這種種的關係,當總理在廣州秘密運動革命時,就已和他們通過聲氣。

但是,革命黨人沒有能夠跟康、梁等立憲派在中國的改革這個問題上求同存異,進行合作,哪怕是短暫的合作。雙方因觀點分歧而展開論戰,在論戰中又勢同水火,互不相容。這場爭論實際上在同盟會成立以前已經開始。

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與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保皇派展開的論戰更為激烈。論戰雙方分別以《民報》和《新民叢報》為主陣地,兩派在海外所辦報紙也加入了論戰。

《新民叢報》是梁啓超1902年在日本橫濱創辦的。該刊介紹了西方資本主義思潮,曾經風行一時。後來因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堅持宣傳保皇派觀點,受到《民報》的嚴厲批駁,銷路日減。

《民報》發行26期,其中批駁保皇派、宣揚三民主義的重要文章有20多篇。1906年4月28日,《民報》第3號發行號外,陳列《民報》與《新民叢報》的十二大分歧。其中有:

《民報》主共和,《新民叢報》主專制;《民報》望國民以民權立憲政,《新民叢報》望政府以開明專制;《民報》以政府惡劣,故望國民之革命,《新民叢報》以國民惡劣,故望政府以專制;等等。

革命黨人與保皇派的爭論,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根本性的問題展開:

(一)清王朝要不要推翻

保皇派認為,清王朝的癥結在於西太后那拉氏專政,只要西太后歸政於光緒皇帝,問題就解決了,就不用推翻清王朝。因為光緒皇帝是「數千年之所未有」的「天生聖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把百姓當作「子弟」的「慈父」般的皇帝。

革命派則揭露清朝自建立以來對漢族的殘暴統治和壓榨,以及對帝國主義的屈膝投降,指出滿洲統治者「為專制宰割漢人之特殊貴族,陷中國於滅亡,國民對之,決無調和之可言」「滿洲政府喪權媚外,鈐制漢人,故吾人非排滿無以自救」。為獨立、救亡計,必須推翻清王朝。

(二)應建立什麼樣的政權

保皇派反對建立共和國,認為國民長期生活在君主專制制度下,一旦實行共和,「下等社會」就會犯上作亂,天下就不得太平。

他們說:革命決非能得共和,而反以得專制。還認為在老百姓政治素質低下的中國,連君主立憲都不能實行,更不要說民主共和制度了,眼前只能實行所謂「開明專制」,作為立憲制的預備,這樣才能使中國得救。

革命派駁斥保皇派說,政治問題與種族問題密不可分,種族問題不解決,各民族勢成水火,所謂立憲,便徒具虛名。滿洲貴族標榜立憲,目的在於鞏固其政治上的統治。中國種族問題不解決,政治問題也無法解決,故必須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並舉。

應當擔負起推翻專制的責任的,是中國的國民,能夠擔負起推翻專制的責任的,也是中國的國民。中國國民必能具備作為共和國國民的資格。

中國國民的智力絕不比別的民族差,只是因為千百年來被壓制,「稍稍失其本來,然其潛勢力固在也」。僅看表面,便輕下斷語,說中國民族是低賤的民族,只能受壓制,不能享自由,「何其厚誣吾民族也」!

(三)關於民生問題

保皇派針對孫中山關於實行社會革命、解決土地問題、防止歐美工業革命以後出現的弊病的主張,提出中國並未出現「極貧極富」的階級分化和對立,故不必實行社會革命,不必實行土地國有。

他們誣稱:革命派鼓吹社會革命不過是蠱惑人心,博取下等社會之同情,網羅賭徒、盜賊、乞丐、流氓等為已所用。

革命派則駁斥說,在中國,由於地主的苛重剝削,勞動者無自己的土地,「僅得托足他人之土地」「勞勞終日,始得若干工值,以償其棲息之地租,求得一飽,且不獲焉」,根本就無合理可言。

實行民生主義,亦即實行社會革命,不是要剝奪富人財產,在社會上均分,而且是要採取穩妥、合理的辦法,逐漸做到貧富均等。並說:社會革命並不強奪富人之財產而分之,只在杜絕富人集積將來之財產。

1907年8月,《新民叢報》停刊,保皇派與革命派的論戰以保皇派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胡漢民稱:

「交戰之結果,為《民報》全勝;梁棄甲曳兵,《新民叢報》停版,保皇之旗,遂不復見於留學界,亦革命史中可紀之戰爭也。」

與保皇派偃旗息鼓的情況相反,革命黨則越來越活躍。這從他們所辦報紙的興旺景象也可以看得出來。

同盟會時代,革命派創辦的報紙共93種,其中創刊於1905年的6種、1906年的15種、1907年的18種、1908年的12種。差不多呈逐年上升勢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