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生殖 | 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

生殖醫生崔向榮 發佈 2024-02-27T16:58:25.179997+00:00

妊娠期間各種內分泌腺處於活躍狀態,各器官系統的生理變化對甲狀腺功能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背景知識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系列症狀的總稱,發生率為0.1%左右。妊娠期甲亢最常見的病因是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占85%以上。

妊娠期間各種內分泌腺處於活躍狀態,各器官系統的生理變化對甲狀腺功能均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背景知識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系列症狀的總稱,發生率為0.1%左右。妊娠期甲亢最常見的病因是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占85%以上。

妊娠期處於相對碘缺乏狀態,受體內胎盤激素的影響,甲狀腺處於相對活躍狀態,甲狀腺體積增大,較非孕時增大30%-40%;TSH和hCG具有共同的a亞基,早孕期高水平的hCG能刺激TSH受體,抑制TSH和增加T4。以上妊娠期生理狀態給甲亢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妊娠最初3個月,由於高水平的hCG能刺激TSH受體,甲亢可能會加重,在孕前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者,此時常需調整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妊娠中、晚期免疫抑制加強,病情可能緩解。但產生免疫抑制解除,部分患者甲亢病情會一時性加重。

輕度或經治療控制良好的甲亢患者,通常對妊娠無明顯影響。重度及未控制的甲亢可導致婦女受孕率低;妊娠後容易引起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低體重兒出生率、圍生兒死亡率及合併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妊娠早、中期開始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狀腺功能控制良好者,早產和早產低體重兒發生率明顯降低。

自身免疫相關的甲亢,母體內的抗體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甲狀腺功能。如Graves病,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中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為IgG,分子小,易通過胎盤,刺激胎兒T3、T4增加,引起胎兒甲亢;而促甲狀腺刺激激素結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II)可通過胎盤抑制胎兒T3、T4產生,引起胎兒甲減;孕期母體服用的抗甲狀腺藥物(ATDs)也可通過胎盤,抑制T3、T4產生,引起胎兒甲減,TSI、TBII、ATDs三者的平衡決定胎兒甲狀腺功能,出現新生兒甲亢或甲減。有些藥物還有到處畸作用。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既往甲狀腺疾病史,一般不難診斷。由於正常妊娠可出現類似甲亢的表現:如情緒不安、怕熱、易激動、脈搏快、心悸、早孕期體重下降等,容易與甲亢混淆。以下疾病和體徵可提供作為診斷依據: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隨孕周增加不足;休息時心率超過100次/分;脈壓>50mmHg;甲狀腺瀰漫性腫大、突眼及手震顫。實驗室檢查是診斷甲亢的重要方法,絕大多數甲亢患者FT3、FT4升高,TSH降低,個別亞臨床甲亢患者FT4在正常範圍或正常範圍上限,但TSH是降低

接診要點

1. 妊娠合併甲亢較非孕期難以診斷,現病史主要了解代謝亢進表現的症狀和程度,如心悸,手抖,多汗怕熱,皮膚潮紅及腹瀉等;食慾與體重變化是否符合。

2. 既往史了解孕前有無甲狀腺疾病病史及家族史,以及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

3. 體格檢查時重點了解有無基礎代謝率升高的體徵,注意心率、血壓、脈壓、靜息狀態脈率、體溫、皮膚潮濕度。檢查甲狀腺體積、震顫及血管雜音,有無突眼表現等。

4. 在手術、分娩、感染及各種應激狀態,有發生甲亢危象的可能。表現為高熱39℃以上,脈率大於140次/分、脈壓增大、大法淋漓、噁心厭食、嘔吐腹瀉,可伴脫水休克、心律失常、心衰或肺水腫,處理不及時,孕產婦死亡率較高。

治 療

甲亢的治療最好在妊娠前開始,可以不顧忌對胎兒的影響。藥物劑量可以較大,必要時也可以手術。放射性碘治療後4個月內避免懷孕,受孕前3個月應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治療原則是控制甲亢發展,安全度過妊娠及分娩。治療甲亢有三種選擇:抗甲狀腺藥物、手術、同位素。妊娠期一般多用藥物,藥物比手術更容易控制,更安全。濃集碘放射性131I可影響胎兒甲狀腺發育,有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甲減,因此,妊娠期禁忌用同位素

1. 藥物治療:主要有丙硫氧嘧啶(PIU)、甲硫氧嘧啶(MTU)、甲巰咪唑(MMI)等。抗甲狀腺藥物皆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PTU通過胎盤量少,速度慢,在甲狀腺內阻斷甲狀腺素的合成,阻斷T3轉變為T4,是孕期治療甲亢的首選藥。藥物用用量一般是非孕期的半量,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不影響已合成的甲狀腺素的釋放,等體內儲存的甲狀腺素消耗後才能顯效。用藥後監測病情變化、包括靜息脈率、脈壓、食慾等,如臨床症狀改善,每隔2-4周複查FT4和TSH,當血清FT4下降至正常,PTU逐漸減量,維持FT4在正常範圍的上1/3。妊娠期應用最小劑量PTU,避免藥物過量引起胎兒、嬰兒甲減和甲狀腺腫大。PTU和MMI不良反應相當,主要有:粒細胞減少,發生率0.1%-0.4%,用藥期間定期複查血常規;血小板減少、血管炎、肝功能損害的發生率<1%;藥疹、關節炎、瘙癢、藥物熱的發生率為5%。MMI可引起膽汗淤積性黃疸。藥物不良反應嚴重者需停藥,輕者可更換其他藥物。

2. 手術治療:妊娠期甲狀腺手術治療僅用於藥物不能控制的甲亢;有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疑有癌變。孕早期手術易流產,晚期易引起早產,孕中期手術比較適宜,可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手術有諸多危險,比如喉返神經損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切除過多,術後甲減。需要長期甲狀腺素補充治療。術前需充分藥物準備,術後需保胎,密切隨診甲狀腺功能等。

產科處理

1. 妊娠期:甲亢孕婦易發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每周胎心監護2次,注意有無胎兒窘迫。避免感染、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避免甲亢危象,妊娠37周入院,監測孕婦甲狀腺功能及胎盤功能,決定分娩方式。

2. 分娩期:除產科因素外,應儘量陰道分娩。如有心功能不全,產程進展不順利,胎頭仰伸,不能入盆等情況,可放寬剖宮產指征。產程中注意精神安慰,鎮靜吸氧,補充能量,縮短第二產程,警惕甲狀腺危象,注意產後出血發生。做好新生兒復甦準備。留臍帶血查甲狀腺激素和TSH,如母親是Graves病,需要留臍血查TRAb、TSI。

3. 產後:自身免疫性甲亢產後病情可加重,因此產後應加強監護,複查甲狀腺功能,對症處理,警惕甲狀腺危象,多數需增加藥量。產後服用PTU,24小時內乳汗中藥物含量是母親服藥量的0.07%,所以哺乳是安全的,如能定期對哺乳嬰兒進行甲狀腺功能監測,更為理想。

本號為崔醫生本人,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所有圖片均取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

有版權爭議請與本人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