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監護病房「搬新家」,華山醫院新8號樓全面啟用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3-01T18:02:26.828539+00:00

3月27日上午8點,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NICU)舉行啟動儀式。隨著NICU的啟用,醫院新8號樓的搬遷工程基本完成,大樓進入正常使用狀態。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黨委書記鄒和建,院長毛穎及院領導班子出席。儀式由神經外科副主任朱巍主持。

3月27日上午8點,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NICU)舉行啟動儀式。隨著NICU的啟用,醫院新8號樓的搬遷工程基本完成,大樓進入正常使用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黨委書記鄒和建,院長毛穎及院領導班子出席。儀式由神經外科副主任朱巍主持。

周良輔院士表示,希望NICU的優化升級能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也能為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的建設夯實基礎。

毛穎院長介紹,NICU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重症監護室標杆,將全力提升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學科發展的國際競爭力,並提出高標準、超前沿、強服務三點要求。

鄒和建書記總結道,新的NICU投入運行後,神經外科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周良輔院士、全體神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成為業內頂尖。同時,他表示今年是「員工幸福年」,新病房為員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生活空間,希望大家以此為動力,保障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實現員工與患者的「雙滿意」。

全新的NICU,在分區布局、設備升級、中央監控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優化。

病房實行分區管理,更好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救治。術後觀察區實行集中管理,有利於提高醫療效率;重症監護區實行醫護責任制,加強巡視,確保醫療安全;負壓層流隔離區針對耐藥菌感染病人,減少院內感染。根據實際醫療需求,三個區域相對固定、動態調整。

在設備方面,病房設有全身62排CT,包含CT平掃、CTA、CTP、CTV、頭部、全身掃描等功能,讓病人就近檢查、及時救治;新升級的監護儀增加了腦電、腦氧等監測功能,全方位監測病人實時情況。

中央監控系統病房全覆蓋,能讓醫護人員在NICU的任何地點隨時監測病人生命體徵,確保病人醫療安全。

新8號樓正式啟用後收治的第一位患者,於3月6日住進眼科811病房。這位因「右眼視物模糊數年加重一月」入院的阿姨,由於左眼功能早已喪失,進病房時幾乎什麼都看不見。施行眼科手術後第三天,阿姨滿懷期待地拆去了右眼的紗布,看到了嶄新的病房、和藹的醫護人員,表示了由衷的讚嘆和感謝。

一周前(3月20日),外科綜合監護病房在8號樓9樓啟用,毛穎院長、馬昕副院長等院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相關臨床科室專家濟濟一堂,共同見證。

該病房擁有床位29張,由醫務處統一管理,重症醫學、麻醉和外科專科醫護人員共同進駐,為外科術後病人、危重症病人和急診多發傷病人提供更加及時、專業和有效的治療。

醫務處王惠英處長介紹:「在原有中心ICU、麻醉科PACU和各外科專科ICU的基礎上,外科綜合監護病房整合各學科資源,對提高醫療救治能級、保障醫療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今後,這裡不僅將成為外科系統複雜疑難病患的診治中心,也將是醫院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的重要平台。」

新8號樓建設為「十三五」規劃項目,經國家衛健委批覆,含地上二十層,地下三層,主要內容為醫技、住院病房及配套功能用房,設有MRI、內鏡中心、DSA中心、手術中心、ICU、住院病房單元及職工食堂等區域,於2019年3月開工建設, 2021年3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2022年12月竣工,2023年3月開始投入使用。

新大樓的啟用,有助於醫院調整功能布局,優化醫療流程,確保醫療安全,改善硬體設施和就醫環境;有效整合醫院醫療、科研、教學資源,推動學科間均衡發展,提升「國家隊」的服務能力,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