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的人,40歲以後要警惕這一種疾病!

中華醫學期刊網 發佈 2024-03-02T05:46:31.496491+00:00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我國近視的發病率逐年攀升,高度近視的人數也在相應增加。一般的近視,戴上近視鏡以後,對生活基本沒什麼影響。但高度近視,尤其到40歲以後,可以發生所謂的病理性近視,包括視網膜脈絡膜萎縮,視網膜劈裂,還有一種就是黃斑裂孔。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


我國近視的發病率逐年攀升,高度近視的人數也在相應增加。

一般的近視,戴上近視鏡以後,對生活基本沒什麼影響。但高度近視,尤其到40歲以後,可以發生所謂的病理性近視,包括視網膜脈絡膜萎縮,視網膜劈裂,還有一種就是黃斑裂孔。

除了近視會增加黃斑裂孔的發生率之外,隨著年齡的增加,玻璃體視網膜交界面病變,尤其是玻璃體後脫離,會導致所謂特發性的黃斑裂孔。

很多人不知道黃斑是什麼,對黃斑裂孔更是不了解,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疾病。


一、黃斑是什麼?黃斑裂孔是怎麼回事?


黃斑是眼底視網膜最中心的部位,直徑大概500微米,因為裡面富含葉黃素,顏色是黃的,所以命名為黃斑。

黃斑區占視網膜面積大概不到5%,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我們看東西,分辨物體的顏色都要依靠黃斑,黃斑出現病變,視覺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黃斑裂孔就是黃斑區的神經上皮組織全層或者部分缺失,從視網膜內界膜到外界膜全層組織缺失,叫全層黃斑裂孔,只有部分的組織缺失,叫板層裂孔。

為什麼會發生黃斑裂孔?正常人到50歲以後,機體生理狀況會發生改變,比如玻璃體發生液化,玻璃體本來是膠凍狀的物質,流動性非常差,如果發生液化,就會很容易流動。另外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和玻璃體交界面的一些酶活性會增加,可以把交界面的結構分解掉,讓原本完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視網膜和玻璃體慢慢松解。

玻璃體和視網膜緊密結合的鬆緊度,在眼底的不同部位是不一樣的,比如在視神經乳頭,大血管和黃斑部位,結合得非常緊。到了一定年齡後,玻璃體和視網膜開始脫離分開,可是黃斑區就像一個萬能膠粘在這裡,當眼球運動的時候,就有一種切線方向的力量拽玻璃體和黃斑的交界面,某一天就可能斷掉,造成黃斑裂孔。

正常人群,50歲以上的患病率大概是3%左右。有統計表明,女性患病率要高於男性,比例為2:1,高度近視的人高發。


二、為什麼高度近視的人更容易發生黃斑裂孔?


高度近視,或者近視眼的患者,比視力正常的人更容易發生玻璃體液化,更容易發生玻璃體後脫離,加上近視的人眼球體軸在擴大、拉長,在拉伸過程中,玻璃體和視網膜之間有一個牽拉力,更容易導致黃斑裂孔。

當然,高度近視的人,除了黃斑區容易發生裂孔之外,視網膜其他地方也可能發生裂孔,所以高度近視的人發生視網膜裂孔的比例要遠遠高於非高度近視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近視患者,到了40歲以後,玻璃體發生液化,劇烈運動時液化的玻璃體對視網膜局部的壓力增加,包括對黃斑區的牽拉力也增加,發生黃斑裂孔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在運動方面適當注意就行了。

其他因素,比如經常看電腦、看書或者文字工作做得多,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因素容易導致黃斑裂孔,要消除這個誤解。


三、發生黃斑裂孔會有哪些症狀?


發生黃斑裂孔前一般會有一些前驅症狀,比如在工作中,突然眼前有閃光感,或者好像有蚊子在飛,或者有一些其他異樣的感覺。尤其50歲以後,高度近視的人,出現上述症狀時不能掉以輕心,建議去醫院檢查,做個B超看看眼底是不是有玻璃體後脫離的現象。

發生黃斑裂孔,首先是視力下降,中心點看不到,另外因為黃斑裂孔導致視網膜層間有積液水腫,會出現看東西變形的情況,除此之外沒有太多別的症狀。

因為不疼不癢,有的人比較馬虎,一隻眼睛視力正常,另一隻眼睛發生黃斑裂孔後也覺察不到,某一天好眼稍微被遮擋後,才發現另一隻眼睛看不見,很多人發生黃斑裂孔後很久才發現。


四、如何確診黃斑裂孔?


出現視力下降,眼前有黑影,或者看東西變形,建議去醫院檢查,需要查視力、測眼壓、查眼底。

查眼底的方法有很多,有直接鏡、前置鏡、間接鏡,有經驗的醫生看到黃斑區有一個類圓形的稍微發紅的這麼一塊,就能確診是黃斑裂孔。

另外還有一些非常好的輔助檢查,比如光相干斷層掃描,叫OCT,OCT檢查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黃斑區,是診斷黃斑裂孔的金標準,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當然眼底照相也能診斷黃斑裂孔。



黃斑裂孔是可以治療的,可以通過手術將裂孔封閉,建議儘早治療,視力還是可以提高的。

作者:陳有信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秘書

審核:田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主任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