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楷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我是白求恩的傳人」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 發佈 2024-03-02T08:40:14.672688+00:00

「我是白求恩的傳人」——記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供圖3月8日10時30分,手術開始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導管室內,一根比頭髮絲還細的導絲,在趙玉英的手中緩緩推進,很快到達了患者的心臟位置。

「我是白求恩的傳人」

——記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供圖

3月8日10時30分,手術開始了。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導管室內,一根比頭髮絲還細的導絲,在趙玉英的手中緩緩推進,很快到達了患者的心臟位置。

患者李大亮,56歲,右側冠狀動脈血管中段堵塞。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高速公路」。「道路堵塞」,會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通過X光造影,可以清晰看到,導絲前方血管出現了一條「斷頭路」,手術來到了最艱難的環節。

趙玉英全神貫注,根據導絲頭端的阻力反饋,一點點調整方向,判斷路線。

20分鐘後,導絲終於穿過「斷頭路」。在導絲指引下,置入球囊擴張血管,兩枚支架順利抵達「目的地」。堵塞的血管,瞬間暢通!

這樣的冠脈介入手術,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玉英每年要做400多台。

趙玉英的「戰場」,不只在手術台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戰鬥89天;

參加中國與加彭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行動,異國他鄉,救死扶傷;

……

從醫29年,趙玉英喜歡這樣介紹自己:「我是白求恩的傳人」。

為了一顆跳動的心臟

比起外科手術室的「刀光劍影」,心內科的手術更像「針線活」。

為了保護這顆跳動的心臟,趙玉英常常要與時間賽跑,在方寸之地「穿針引線」。

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如不積極治療,僅有7%的人能活到1年以上。

今年1月,身患此病的寧晉縣孫大娘來到和平醫院,手裡拿著的,還有多家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書。

「從發病到入院,已經26天。」其中兇險,趙玉英心知肚明。

接,手術難度可想而知;不接,病人的生命可能進入倒計時。

有人勸她「掂量掂量」。

「身為醫生,我不能把病人推走,我最看不得病患求診無門。」趙玉英撂下這句話,接下了病人。

立即給與機械輔助支持,置入主動脈氣囊反搏,在科主任汝磊生的帶領下,為孫大娘植入支架,對室間隔進行「縫補」……

「這樣的手術,只有一次機會。我們能做的,只有竭盡全力。」趙玉英說。

3月8日上午,筆者見到了面色紅潤的孫大娘,「現在我在家能洗衣服,能做飯,對趙主任,心裡說不出的感激!」

至今,和平醫院心內科已完成10例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的封堵治療,趙玉英全部參與,手術成功率接近100%,處於全省領先水平。

病人眼中的趙玉英,手術做得又快又好,仿佛沒有什麼能難倒她。

但身邊的同事戰友、父母愛人,知道她默默下了多少苦工。

趙玉英的辦公室里,一個大書架上擺滿各類心血管領域的中英文書籍。每天閱讀,是她保持了20多年的習慣。此外,她還常常觀看國內外心血管領域專家講課和新技術手術直播。

「像白求恩一樣,對技術精益求精,就得努力學、使勁跑。」趙玉英說。

一次,醫院收治了一名患者,胸口壓榨性疼痛、心跳加快,這些症狀都指向可能患有心梗。但檢查後發現,血管並沒有堵塞,甲狀腺激素指標高。

「這種症狀很少見,患者到底是啥病呢?」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趙玉英說了一句:「會不會是甲狀腺激素指標高引起的心肌炎?」

照著這個方向再檢查,果不其然。

「還得是你啊!」和平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彭育紅拍著大腿說。

為了一句滾燙的誓言

2020年除夕夜,趙玉英和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告急。手裡拿著餃子皮,趙玉英的眼睛卻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電視裡的新聞畫面上。

「要是需要你,你就上,家裡頭,甭擔心。」公公黃鳳忠是名老黨員,他一下子就看出了趙玉英的心事。

「聽您這話,就不是我親爸。」趙玉英故意撇著嘴,可心裡熱乎乎的。

她寫下請戰書:「在黨和國家危難時刻,在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無論哪個身份,我都應義無反顧……」

趙玉英的父母都90多歲了,正是需要照顧的時候,院領導勸她「再想想」。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不只是說說!」為了這句滾燙的誓言,趙玉英毅然決然。

支持歸支持,可怎能不擔心?大年初一出征前,家人悄悄把一條紅秋褲塞進了她的行李箱。

到達即戰鬥。

火神山醫院收治的首批50名患者,24名分在趙玉英當主任的感染八科一病區。

患者鄭阿姨不到一個小時尿了6次;90歲的患者尹奶奶,不吃藥不吃飯,嘟囔著要回家……

坐在火神山醫院的餐廳里,趙玉英咬著麵包,反覆思量:除了科學診療,還得用心治「心病」。

建微信群,是趙玉英開出的第一劑「藥方」。群里除了醫生、護士、患者,還有家屬、朋友,共140多號人。

趙玉英的微信響個不停,凌晨3點還有患者問:「趙主任,我左邊鼻孔有血絲,右邊沒有,怎麼辦?」

她像一台永遠在線的應答機,一一回復各種提問。

溝通多了,焦慮少了,病人們越來越配合了。

發展志願者,是趙玉英的第二劑「藥方」。醫護人手緊張,志願者們相互幫助,很多輕症病人主動幫重症患者遞水、餵飯。冷冰冰的傳染病房有了笑聲,有了活力。

這是珍藏在趙玉英手機中的一張照片——風雪中,她張開雙臂,和患者隔空擁抱。

2020年2月15日,經過十多天的治療,第一批4名患者即將出院。

車門關閉前,他們突然跳了下來,向前來送行的醫護人員深深鞠躬。

那一刻,趙玉英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打濕了口罩,流進了嘴裡。

「來,咱們擁抱一下!」幾米之外,患者張開懷抱,趙玉英和戰友們也張開懷抱……

在火神山戰鬥89天,趙玉英所在病區收容病人166例,其中重症危重症54例,圓滿完成了「打勝仗零感染」的任務。

當醫療隊從武漢凱旋,搭檔彭育紅早早等在醫院的林蔭道上。

看到趙玉英,她衝過去一把抱起來,「咋瘦成這樣了,比走的時候至少輕了20斤,這是吃了多少苦哇!」

2021年初,石家莊暴發疫情,趙玉英再次寫下請戰書。

對趙玉英來說,對黨忠誠、不怕犧牲,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次次義無反顧的出征。

為了一個寶貴的生命

2009年,非洲伊波拉病毒肆虐。

這年6月,中國與加彭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行動。趙玉英「沒想那麼多」,第一時間報了名。

趙玉英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當地人說法語,早在出發前的封閉訓練中,她就開始了語言攻關。來到加彭時,她已經掌握大量常用語,是醫療隊裡第一個不用翻譯,可以直接用法語接診的醫生。

這裡是加彭最偏遠的梅甘博地區,當地百姓常年缺醫少藥,聽說有免費的義診,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趙玉英平均每天接診90餘人次,「病人太多了,我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都給他們看好。」

這是一次緊急的救助。

一名孕婦遭遇難產,還是罕見的單足先露,胎兒的一條腿已經娩出。

沒有手術室,沒有進行剖宮產的條件,但患者已經筋疲力竭。

趙玉英一邊不停地給患者鼓勁,一邊托著胎兒的小腳,同事實施臀位助產。經過兩個多小時救治,「哇」,一聲響亮的啼哭,胎兒順利娩出。

聯合行動結束那天,送別的當地百姓排著長龍,豎起大拇指高喊:「中國軍人,OK!」

醫者仁心。趙玉英說,敬畏生命、救助生命,是醫生的「本能」。

2022年的一天,快遞小哥小朱在派件過程中突然胸口絞痛,送到醫院後,被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急需手術。

小朱身上沒帶錢,家屬又在外地。沒人簽字的風險誰承擔?萬一拖欠費用怎麼辦?

趙玉英拍板:「先救人!」

從小朱進入醫院到開通血管,只用了60分鐘。因救治及時,小朱的心功能比術前大大改善。

旅行途中,搶救車禍傷員;社區里,搶救一氧化碳中毒的年輕人;高鐵上,救助燒傷患者……

救人,趙玉英不分時間地點,只要讓她碰上,總是「沒想那麼多」,只管往上沖。

為了一個畢生的夢想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984年,一個13歲的小女孩,讀到了初一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名叫《紀念白求恩》。

從那時起,做白求恩那樣的醫生,成為她畢生的夢想。

小女孩就是趙玉英。

她努力學習,考入白求恩醫科大學(現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畢業後,來到和平醫院工作,一干就是29年。

追夢路上,有遺憾。她錯過了孩子最寶貴的成長時光——

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趙玉英到北京碩博連讀,一走就是5年。

趕上節假日,知道媽媽晚上要回來,孩子就眼巴巴等著。媽媽回來了,他玩到半夜都不肯睡,就怕一睜眼,媽媽又走了。

「我畢業後剛回去那年,他經常看著我脫口而出『爸爸』……」說起對兒子的虧欠,趙玉英一次次哽咽。

追夢路上,有艱辛。剛52歲的她已滿頭白髮——

在和平醫院導管室門口,掛著一排五顏六色的鉛衣,這是醫生們的「戰袍」。

介入手術中,要藉助造影機發射X射線,把病變部位清晰地顯現出來。這也意味著,醫護人員要長時間「泡」在X射線中。

為了減少輻射帶來的傷害,趙玉英和同事們要穿戴20多斤重的鉛衣。鉛衣厚重悶熱,趕上複雜的手術,幾個小時下來,她全身濕透,手術台旁都是一攤汗水。長時間負重站立,她患上了嚴重的腰肌勞損和靜脈曲張。

但就算穿著鉛衣,也只能阻擋50%的射線。隨便撥開一綹黑髮,密密麻麻的白色髮根露了出來。

趙玉英笑笑:「頭髮白了,染染就行,患者的病不能等。」

追夢路上,有執著。她是「不下線」的趙主任——

「趙主任,做了支架能泡溫泉嗎?」

「我今天突然心裡一下下疼,要去醫院嗎?」

……

吃過午飯,趙玉英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翻翻「冠心病關愛之家」群,看到有患者提問,趕緊回復。

幾年前,一個病人做完支架植入手術後,一個月沒吃藥,她聽了嚇出一身冷汗。

「心臟病不像感冒,治好就痊癒了,從預防到治療再到預後,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於是,趙玉英建起一個個微信群,讓病人有疑惑能隨時找到她。

現在,6個微信群1200多名病友,每天都有人呼叫「趙主任」。

近幾年,趙玉英在患者中的口碑越來越好,在同行中的名氣越來越大,一些民營醫院「盯」上她,想用高年薪把她挖走,有些院校也想把她作為特殊人才引進。

趙玉英都果斷拒絕。

團隊裡的年輕人常聽她這樣說:「我個人的成長,是黨和人民軍隊長期培養的結果。我願意一輩子當人民軍醫,為黨分憂,為民解困。」

這,就是燕趙楷模趙玉英!

這,就是新時代白求恩的傳人趙玉英!(河北日報記者劉榮榮、呂若汐 通訊員張彬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