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超聲頻率下進行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效果有差異嗎?

國際眼科時訊 發佈 2024-03-03T02:53:38.543817+00:00

編者按:眼科醫生在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時會根據晶狀體核分級調整超聲波的振幅,印度學者Dr. Taru Dewan團隊進行了該方向研究,發現調高超聲乳化頻率有助於保護角膜內皮。

編者按:眼科醫生在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時會根據晶狀體核分級調整超聲波的振幅,印度學者Dr. Taru Dewan團隊進行了該方向研究,發現調高超聲乳化頻率有助於保護角膜內皮。隨後該團隊又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對三種不同超聲頻率下的有效超聲乳化時間(EPT)和角膜內皮細胞損失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發表在2022年的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雜誌上,為眼科醫生帶來了諸多啟示。

超聲頻率對白內障超聲乳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響有待探究

任何一種物質都有其內在固有頻率,當物質受到激發以固有頻率振動時,其機械振幅最優,其他形式能量的產生最少。晶狀體也是如此,當使用超聲乳化破壞晶狀體核時,使用與其固有頻率相近的超聲頻率可使晶狀體的吸除變得更容易,產生的熱能等其他能量更少,角膜內皮細胞從而得到保護。晶狀體核越硬,固有頻率越高,所需的超聲頻率也越高。

Dr. Taru Dewan團隊既往研究顯示,更高頻率的超聲乳化可使EPT更短,對角膜內皮的損傷更小。研究者針對結果解釋道,超聲乳化更有效可能是因為超聲頻率接近晶狀體的內在固有頻率,同時更高的超聲頻率和更局部化的作用也保護了角膜內皮。為進一步確證這一結論,Dr. Taru Dewan團隊比較了三種不同超聲頻率下EPT和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失情況,以此確定可使超聲乳化手術更有效、更安全的超聲頻率。

不同超聲頻率下EPT和角膜內皮細胞損失情況對比

Dr. Taru Dewan團隊進行的這項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207名白內障患者,患者術前均接受全面的眼部檢查,白內障根據晶狀體混濁度分級系統III(LOCS III)進行分級,核顏色(NC)為5.6~6.9級的白內障患眼納入研究。術前記錄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ECD)、細胞面積變異係數(CV)、角膜中央厚度(CCT)、六邊形細胞計數(PHC)以及前房深度。將受試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採用28 kHz(I組)、42 kHz頻率(II組)和53 kHz(III組)的超聲頻率進行超聲乳化手術。術中對比各組EPT和灌注液用量(EFU)情況,術後對角膜內皮細胞參數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分析。

該研究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核分級以及前房深度方面均匹配。與I組(28 kHz)和II組(42 kHz)相比,III組(53 kHz)的EPT和EFU顯著降低(圖1)。術後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時,III組患者的ECD顯著高於其他組,ECD損失百分比也明顯更低,這種差異直到術後6個月都有統計學意義(圖2)。

高頻超聲可使EPT更短、EFU更少、內皮細胞保護更優

隨著手術設備和技術的進步,超聲乳化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顯著提高。近年來超聲乳化相關研究均聚焦於減少超聲乳化能量、縮短超聲乳化時間,以及減少手術對角膜內皮的損傷,這已成為一個頗有前景的研究領域。另外,灌注液量較多會增加超聲乳化手術後內皮細胞損失風險,因此EFU分析在硬性白內障治療中也非常重要。

正因如此,Dr. Taru Dewan團隊評估了超聲乳化手術中不同超聲頻率下EPT、EFU以及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失情況。研究顯示,與28KHz和42KHz超聲頻率相比,使用53KHz高頻超聲進行超聲乳化手術,可使EPT更短、EFU更少、內皮細胞保護更優。Dr. Taru Dewan據此確證,較高超聲頻率更接近於硬核白內障的固有頻率。

研究啟示與展望

根據此項研究結果,Dr. Taru Dewan強烈建議對不同級別的白內障採用變頻超聲乳化,並希望在有生之年開發出一種可調頻率的超聲乳化機。Dr. Taru Dewan表示今後將繼續努力加強和完善這一概念,直至在不同超聲乳化機設計的白內障等級和最佳超聲頻率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算法。

參考文獻:

Dewan T, Malik PK, Tomar P.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 using three different ultrasound frequenci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dian J Ophthalmol 2022;70:1180-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