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尋親記:找了一撥又一撥,耗費無數心血,可惜來的都是騙子

樓哥看歷史 發佈 2024-03-05T00:27:57.825060+00:00

前言:弘治三年七月,明孝宗朱祐樘發雷霆之怒,對兩名皇親: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父貴、指揮僉事紀祖旺做出嚴厲處罰:依律處決。

前言: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七月,明孝宗朱祐樘發雷霆之怒,對兩名皇親: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父貴、指揮僉事紀祖旺做出嚴厲處罰:依律處決。

孝宗生母姓紀,從紀父貴、紀祖旺的名字來看,應該是他母家的親戚。既然是皇親,為何皇帝要將他們處死?因為這兩個人「詐冒皇親」,其實都是西貝貨。

問題在於這些來自於廣西的瑤民,是怎麼混到京師詐冒皇親的呢?這個故事,還得從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說起。

明孝宗的童年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三月,征夷將軍、都督同知趙輔以及贊理軍務、左僉都御史韓雍千里迢迢從廣西送來的捷報,到了明憲宗朱見深的手上。這次大勝仗攻破了大小三百二十四所賊巢,斬首三千二百七級,生擒七百八十二人,俘虜婦女二千七百一十八人。為患多年的大藤峽之亂,至此暫時得以平息。

俘虜之中,男童送入宮中做太監(其中包括日後的成化朝大太監汪直),長得漂亮並且有一定文化的女子則進宮做宮女。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唐妹的姑娘因為「警敏通文字」,被安排去看守宮內的倉庫。由於廣西方言「紀」、「李」不分,李唐妹被誤記為紀氏。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冬天裡的某一天,憲宗視察倉庫時發現當天正當班的紀氏「應對稱旨」,皇帝很滿意,頭腦一熱就把她「幸」了。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紀氏之子朱祐樘出生。

綜合種種史料分析,憲宗本人很清楚皇子的誕生,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沒有公之於眾,而是將母子二人遷往宮中太監養病之所安樂堂居住。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進士、憲宗朝大學士尹直曾經寫了一本《謇齋瑣綴錄》,對此做出了解釋:皇帝怕萬貴妃生氣。

初,皇妣紀氏得幸有娠,萬貴妃既覺,恚而苦楚之。上令託病出之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既誕皇子,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謇齋瑣綴錄五》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宮宮門發生火災,這在當時普遍的觀點看來,是上天示警。憲宗為了挽回影響,決定以為皇子取名的辦法,將朱祐樘存在的消息公之於眾。

父子相認之後,憲宗將朱祐樘從安樂堂中接出,放到昭德宮中由萬貴妃撫養。至於紀氏,則移居永壽宮,這樣母子相見也方便。然而紀氏很快病重,並於當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年僅二十五歲。

憲宗追封其為淑妃,諡曰恭恪莊僖,同時輟朝三日,並將其葬於西山皇室墓園之中。雖然《明史》把紀淑妃之死的責任,按在了萬貴妃頭上。但是明世宗嘉靖朝兵部侍郎陳洪謨在其所著的《治世餘聞》中,為萬貴妃做了一定的辯白。

後紀妃有病,黃賜、張敏將院使方寶、治中吳衡往治。萬妃請以黃袍賜之,俾得生見。次日病少間,自是不復令診視。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治世餘聞上篇卷一》

當年十一月,六歲的朱祐樘被冊立為皇太子。據說他一直在祖母太皇太后周氏的庇護下茁壯成長,又對萬貴妃始終心存警惕,這才平安熬到了憲宗駕崩,由他自己登基稱帝。

明孝宗尋親記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憲宗駕崩,皇太子朱祐樘繼位。當時朝廷上上下下趁著倒萬的東風,都想在萬貴妃身上踩一腳,主要目的還是拍新天子的馬屁。甚至還有人提出將萬貴妃宮中的太監、宮女和萬氏親屬,都抓進錦衣衛大牢進行拷問。最終孝宗本人一錘定音,表示此事到此為止,萬貴妃諡號、封號不必革去,墓園不必遷,萬家親屬也不必追究。

奏上,得旨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諭已明,凡外間無據之言難憑訪究。—《明孝宗實錄卷三》

當年十月,孝宗進尊聖母恭恪莊僖淑妃為皇太后,諡號: 「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太后」,簡稱孝穆皇太后。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山原恭恪莊僖淑妃墓開土,以十二月十七日祔葬憲宗茂陵。

由於孝穆皇太后並非憲宗嫡妻,神主不能祔享太廟。於是孝宗讓禮部集思廣益,最終在宮內大明皇室家廟奉先殿之旁另建一殿,賜名奉慈殿,專門用來供奉孝穆皇太后神主。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皇帝也不例外。 「孝穆皇太后早棄朕躬」,是孝宗心中永遠的痛。在尊崇聖母的儀式都舉辦了以後,朱祐樘想推恩母親的親戚。但是紀氏死的時候孝宗本人只有六歲,只知道母親的原籍是廣西賀縣,其他信息一概不知,這就給皇帝尋親,乃至騙子詐冒皇親提供了機會。

  • 騙子們聯手做套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閏正月,太監蔡用被孝宗派往廣西「訪取孝穆皇太后親屬」,總鎮兩廣太監韋眷、總督軍務巡撫右都御史宋旻、總兵官安遠侯柳景、鎮守廣西太監劉昹、以及廣西地方巡按監察御史和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員都要對其行動進行配合。

今特命太監蔡用會同爾等計議。除爾眷等各守地方,爾旻及巡按御史、三司掌印官即隨同去平樂府賀縣。督委官員拘取本縣桂嶺鄉迎恩里龍堂村耆老人等到官,詢訪孝穆皇太后宗支的有無見在。果有存者,爾用等即差的當人員,將當房家小起撥船隻人夫應付,廩給口糧,沿途照管來京,毋或疏虞。此實重事,毋縱容下人狥私受囑。將異姓外族軍民人等冒報頂補,紊亂宗姓。—《明孝宗實錄卷十》

雖然孝宗言之鑿鑿「此實重事」,但一場聯手欺騙皇帝的大戲已經徐徐拉開帷幕。其實早在朱祐樘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東宮之中有一個名叫陸愷的太監,也是來自於廣西。當時他就自稱本姓李,乃孝穆太后的兄長。為了坐實此事,陸愷托當時的鎮守廣西太監顧恆打聽他叔父李福邊的消息。實際上李家早已沒有男丁,但陸愷的姐夫韋父成趁機假冒李福邊。

廣西地方偏僻,地方官看到鎮守太監派人來打探消息,哪裡能分辨真假。為了巴結宮中的太監,他們給韋父成送了數頃(數百畝)官田,又將其居住地改名「迎恩里」。幾百畝田地,對於普通農民來說算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此事不出意料引發了當地人的嫉妒。

於是有兩個農民李父貴和李祖旺,和他們家的地主鄧璋暗中進行了一番商量和策劃,打算詐冒皇親。在幾人看來,連韋父成這樣的異姓之人都能成功,何況自己還是同姓。鄧璋作為一個地主,平時也讀了些書,於是給兩人做了一份宗系圖,稱他們都是孝穆太后的再從兄弟(同一曾祖父)。

蔡用到了迎恩里之後幾番打聽,當地里老就把李父貴和李祖旺二人給推了出來。眼看既有宗系圖,二人又熟知孝穆太后家祖墳的情況。為了取悅新天子,蔡用、宋旻、韋眷、柳景以及廣西巡按御史、三司官員、本府地方官員眾口一詞,認定二人就是皇親。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九月,孝宗一面封賞諸官,一面給二人改名紀貴和紀旺,封其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賜二人第宅、莊田,讓他們就在北京居住。隨即又追贈孝穆皇太后曾祖父、祖父和父親均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比照文官誥命使用玉軸。

舊制武官一品誥用金軸,三代共一道。上命照文官一品之制,特給玉軸,誥三道。—《明孝宗實錄卷十八》

  • 東窗事發

尋親這種事,一向是「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紀貴、紀旺二人風光無限,大大地刺激到了韋父成。本著老子不好過,你們也甭想好過的精神,韋父成毅然赴京告御狀。

其實孝宗所知道的信息,也不是來自於其母紀氏,而是當時負責登記收容其母的太監郭鏞。眼見得韋父成言之鑿鑿,孝宗於是讓郭鏞和陸愷對其進行審問。郭鏞心底里知道兩撥人都是西貝貨,但是為了保住皇帝的臉面,他呵斥了韋父成之後,讓他趕緊「馳驛」回廣西,這事就算遮掩過去了。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工部郎中顧餘慶奉旨前往廣西修理孝穆皇太后先塋。皇帝尋親的鬧劇不但在廣西當地傳得人盡皆知,連湖廣監生蔣灝、周紳都想來分一杯羹。二人把自家的佃戶:連山縣獞人李友廣也包裝成孝穆太后的親戚,讓他去連山縣「爭訴」。這裡要補一句,紀氏原本是連山縣人,自幼父母雙亡,被賀縣人李福斌帶回撫養。所以蔣灝和周紳這是另闢蹊徑,釜底抽薪。

不曾想連山縣聽選知縣廖賓為了巴結紀貴和紀旺二人,不但不相信李友廣所言,還把他送去京師交給戶部發遣。戶部尚書李敏是個官場老油條,根本不想趟渾水,只說李友廣可疑。在京司禮監、內閣和三法司三堂會審之後,依然毫無頭緒。皇帝勃然大怒,這麼點事情就查不清楚了嗎?於是他另外派戶科左給事中孫圭、監察御史滕祐再去廣西查證。

蔣灝、周紳二人收到消息之後慌了手腳,二人找來江西分宜人高龍,讓他假冒錦衣衛百戶,去連山「潛來偵察,虛喝縣人」,然後偽造了一份李友廣的貫址和供狀,坐實他是孝穆太后族親之後,再等著朝廷欽差上門調查。

未曾想孫圭和滕祐也是成精的千年狐狸,二人根本沒有去連山縣,而是一個回馬槍直接殺到賀縣進行微服私訪。在所有人措不及防,手忙腳亂的情況下,將真相全部查實。

此事上報朝廷之後,除了紀父貴和紀祖旺二人以外,假冒錦衣衛百戶的高龍也被判依律處決。太監郭鏞以本知其偽而欺罔不言,發黜南京閒住。湖廣監生周紳、蔣灝、連山縣聽選知縣廖賓罷為民。李友廣「擺站」,即發往驛站當驛卒。原東宮太監陸愷作為始作俑者本難寬宥,念其在東宮有奉侍之勞,發茂陵司香。此外幫紀父貴和紀祖旺二人出謀劃策的鄧璋也遭到了應得的懲罰,財產沒官,全家發陝西莊浪衛充軍。

此後翰林院侍讀曾彥、都御史屠鏞等人上奏為紀父貴等人求情,認為他們罪不致死。孝宗從善如流,將紀父貴、紀祖旺發福建鎮海衛充軍,高龍發遼東鐵嶺衛充軍。

結語:謊言就是謊言,之所以能夠欺上瞞下,全都是私心作祟。事實證明只要不唯上,不怕得罪人,真相總能大白於天下。

此後鑑於孝穆皇太后宗親已無實跡可求,為了避免再出現李父貴詐冒皇親的鬧劇,禮部提議仿照當年太祖皇帝在宿州為馬皇后之父立廟的故事,為孝穆皇太后父母定擬封號,於廣西附郭地方立祠,每年春秋之際遣布政司官致祭。對此孝宗表示之前自己「寧受百欺,有所不恤」,主要還是從小缺乏母愛所致。既然太祖朝有成例在先,那就照此執行吧。

今卿等既謂歲久無從物色,請加封立廟,歲時致祭,以仰慰聖母在天之靈,是或一道。矧皇祖亦有故事。朕心雖不忍,又奚能違?其悉准所議。—《明孝宗實錄卷四十一》

當初為了看守孝穆皇太后祖塋,朝廷在賀縣設立了龍塘巡檢司。隨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正月龍塘巡檢司被裁革,這場詐冒皇親的鬧劇終於拉上來帷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