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慢性睪丸附睪炎(氣滯血瘀型)病案解析及用藥心得

廣安門中醫專家王劍飛 發佈 2024-03-09T02:15:43.309313+00:00

病案:歐陽某,男,25歲,未婚,公務員,初診。現病史:患者訴1年前飲酒後出現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伴有會陰處脹痛,尿頻尿急尿灼熱,尿餘瀝,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給予抗炎等對症治療後,小便基本正常,仍有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伴有會陰處脹痛。


病案:歐陽某,男,25歲,未婚,公務員,初診。主訴: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不適1年。現病史:患者訴1年前飲酒後出現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伴有會陰處脹痛,尿頻尿急尿灼熱,尿餘瀝,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給予抗炎等對症治療後,小便基本正常,仍有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伴有會陰處脹痛。

現症見:右側睪丸墜脹、疼痛,伴有會陰處脹痛,無明顯畏寒發熱,大小便尚可,飲食正常,睡眠可。查:右側睪丸稍大,附睪尾腫大,觸之有結節感,有壓痛。舌淡紅,苔薄黃,脈弦。

睪丸附睪B超:慢性睪丸附睪炎影像。前列腺液常規:白細胞0 ~2/HP,卵磷脂小體+ +/HP。西醫診斷:慢性睪丸附睪炎。

中醫診斷:子癰(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藥:橘核,橘絡,荔枝核,延胡索,川棟子,三七,乳香,牛膝,當歸 ,赤芍。

用法:7劑,水煎服。

二診:患者訴右側睪丸墜脹、疼痛減輕,仍守,上方,繼續加強行氣活血之力,加用紅花,三棱。

三診:睪丸墜脹、疼痛基本消失,囑原方再服7劑而愈。

中醫解析: 本例患者初診時只有墜脹、疼痛不適,無其他不適,賀師結合患者職業,認為其病因當為平時工作壓力較大,生活壓力大,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滯推動無力,故血行瘀滯,不通則痛。

治當疏肝行氣,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故方中應用大劑量理行氣之品,配合少量活血止痛之藥,使氣暢血行而痛自止。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所述配伍、方劑藥方、驗方,藥膳等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