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 立方」為理念的—西安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項目

低碳綠醫 發佈 2024-03-26T15:12:24.926670+00:00

一、項目背景01、依託百年歷史,設立新目標西安市紅會醫院(本部)成立於 1911 年,是西安市較早建立的公立醫院。醫院本部位於西安市南門外,歷經百年發展,醫院現有床位 1600 張。其中骨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科床位為 1000 張,使得該院被譽為「西部骨科航母」。

一、項目背景

01、依託百年歷史,設立新目標

西安市紅會醫院(本部)成立於 1911 年,是西安市較早建立的公立醫院。醫院本部位於西安市南門外,歷經百年發展,醫院現有床位 1600 張。其中骨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骨科床位為 1000 張,使得該院被譽為「西部骨科航母」。

西安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項目(以下簡稱「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是西安市紅會醫院下屬的一個獨立完整的新建院區,位於西安市經開區。該項目擬建設 3000 床綜合醫院,淨用地面積約為314 畝,總建築面積為 679 600 m²,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為 418 700 m²,地下建築面積為 260 900 m²,總投資約為 57.5 億元,是集醫、教、研、康復為一體的人性化現代醫院,是西安市衛生健康領域十三個重點建設項目中建築規模較大、投入較高、進展較快的項目代表。

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建成後,將和院區本部、閻良院區共同形成紅會醫院「一院三區」的格局。基於以上建設背景,項目設立了四大建設目標——

一院三區、強化優勢

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將延續紅會醫院「厚德、篤行、創新、和諧」的院訓,進一步發展優勢學科,發揚一院三區的「紅會」品牌。

融入城市、和諧共生

項目位於西安城市中軸與渭河中央生態軸交匯處,是重要的城市空間節點,設計力求實現醫院、景觀和城市的統籌融合。

精密高效、健康發展

項目規模巨大,功能複雜度大幅增加。除了進行精密高效的功能組織,設計方案還從建築全生命周期出發,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面向未來

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關注醫患需求,應用新技術,營造舒適、智能的診療環境,建成一個面向未來、有溫度的醫院。


02、「H立方」的總體設計理念

為實現四大建設目標,方案採用了「H 立方」的設計理念,為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賦予新的內涵。「H 立方」有多重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 Hospital(醫院 )、History(歷史)、Hinge(聯結),代表著醫院建築與古都歷史的時空聯結;

第二層含義是 Honghui(紅會)、Hundred years(百年)、Halo(榮光),代表著紅會精神百年曆程的傳承發展;

第三層含義是 Humanity(人性)、Health(健康)、Healing(療愈),代表著北院區將是充滿人性化的療愈中心。

同時,設計方案將「『一帶一路』的大國復興之軸、千年西安的古都文脈之軸、渭河沿岸的生態景觀之軸、百年紅會的品牌建設之軸、現代醫療的功能發展之軸」融合在「H 立方」的設計理念中。


二、規劃布局

01、「南醫北研」的功能分區

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採用「南醫北研」「集中分散相結合」的功能布局方式。醫療綜合樓、行政綜合樓、科研綜合樓及感染樓等共同塑造了「H」形布局。

醫療綜合樓集中布置在用地中南部。醫技用房主要集中在裙房的一至四層。住院樓由四棟十二層的板樓組成,位於醫療綜合樓的四角。急診急救中心位於醫療綜合樓東南側。結合風頻風向條件,感染樓布置在用地東南角。

行政綜合樓、科研綜合樓、動力樓等布置在用地北側。行政樓北側預留發展用地,為未來可能進行的擴建提供條件。


02、雙首層的外部流線組織

醫院交通體系與城市道路有機結合,基地東、南側貼鄰市政道路,院區內部的西側與北側設環形道路並適當加寬,交通擁堵時可用於疏導城市交通。

院區各主要出入口設置於東、南側道路上:門診、住院患者入口位於東、南側廣場;急診急救患者入口位於東側;行政、科研及後勤等人員出入口設在東北側;污物出口設於用地西南角。

在門診、急診、住院等功能區域的地下電梯廳附近設置落客區,採用「雙首層」的流線組織模式,形成立體高效的交通體系。

急診急救中心首層設置救護車停車位,裙房屋面設置直升機停機坪。

在院區內和地下車庫內專門進行了貨運流線規劃,貨車通過場地南北兩處專用坡道可直達地下一層卸貨區。


三、建築設計

01、高效的功能布局

醫療綜合樓分為東區和西區,地上建築面積合計為 339 800 m²,地下建築面積為 213 300 m²,總建築面積為 553 100 m²,是目前國內在建的較大醫療單體建築之一。如何通過合理布局實現功能高效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方案主要採取以下策略:兩橫兩縱的網格醫療街;「分組多核」和「模塊層級化」的創新模塊組織架構;手術相關功能集中設置;影像檢查科室採取集中和分散兩種設置策略;住院功能分散布置;地下空間有組織分區設置。

02、以人為本的細節設計

建築內部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愛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理念,將自然環境與陽光、空氣儘可能多地引入醫療空間,為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提供舒緩身心的就醫環境,構建和諧醫療環境。

一體化的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將立面元素融入,進行了一體化設計。門診大廳開敞明亮,舒緩流動的水平白色線條創造輕鬆的醫療環境。

門診大廳、住院部大廳、主街等室內設計以白色為主色調,而電梯廳、衛生間、候診廳等空間採用飽和度較高的木色、黃色、藍色等輔色,並形成醒目的標識指引效果。候診空間及病房的精細化設計提升了患者的就診和住院體驗。

標識設計的風格與室內設計相統一,將主街節點處作為視覺重點,吊頂設計了圓形標識,地面亦有指北針圖案進行方向指引,便於患者辨識方向。科室、交通核等區域標識指向清晰,患者可以便捷到達候診區。

人性化的配套設施

在門診大廳、住院大廳、住院綜合服務大廳等處設置自助服務設施、共享輪椅、共享病床,門診區域分層布置掛號、收費、採血等設施,沿主街間隔適當距離布置衛生間、母嬰室、茶水間等,就近為患者家屬提供服務。

手術部、重症監護中心設置了家屬專屬等候區,並布置商業服務設施;在首層和地下一層布置了餐廳、超市等商業服務設施,方便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用餐;設置了鋼琴休息區,通過音樂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

引入自然的療愈環境

醫療綜合樓東、西兩處較大的下沉庭院和各功能模塊之間的內庭院,將陽光和空氣引入室內,提升了環境質量。候診區、家屬等候區等貼鄰庭院,良好的室內外環境緩解了患者家屬的焦慮情緒。

設計方案還充分考慮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在四層中心手術部、三層醫護休息區等處設計了陽光走廊,讓常年在手術室內區工作的醫護人員能夠感受到陽光。在三層手術部用房設計了手術部專用餐廳和休息區。


03、多層次的彈性設計

變化,成為醫院未來發展中的永恆主題。為了響應不斷發展變化的醫療空間需求,在項目中進行了彈性設計探索。主要採取了三種策略:規劃有彈性――集約生長的布局;空間有彈性――通用、可變化的空間;技術有彈性――先進技術拓展彈性。


04、融入「八水繞長安」韻味的立面造型

設計方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精心組織建築立面語彙,營造出傳承城市文脈的百年醫院建築形象,體現出區域級醫療中心的大氣硬朗和古都西安的城市特徵。

項目位於渭河南岸,在隱含「八水繞長安」的文化韻味的同時,建築與城市景觀相得益彰。項目採用周正對稱、舒展大氣的建築形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儀式感。

立面設計中融入了參數化設計,形成富有張力的建築風格。立面語彙從骨科特徵出發,擷取骨骼脈絡規整有力、流暢連續的意象,白色鋁板配合水平條窗,寧靜舒緩、柔中有剛,強烈地傳達出力量 的美感和空間的流動,帶來視覺衝擊。

醫療綜合樓東側立面設計了三個面向城市的雨篷,如同海中浪花涌動。其中門診主入口大雨篷長 65 m、最大懸挑 14.5 m,凸顯「西部骨科航母」揚帆啟航的氣勢。

對夜景照明與建築立面造型進行了統籌考慮:選取暖白色為主的洗牆燈突出建築形象特徵,強化舒緩流動的水平線條;底部燈光仿佛層層浪花,整棟建築形成乘風破浪的意象;頂部照明與醫院標識結合,醒目突出;設置節日、普通、凌晨等不同燈光模式,賦予紅會醫院富有特色的建築燈光語言 。


四、景觀設計

01、傳承「百年紅會精神」的景觀雕塑

項目用地位於西安城市中軸與渭河中央生態軸交匯處,東臨尚賢路,西側的文景山公園提供了優質景觀資源。病房樓順應渭河景觀方向布置,形成與文景山公園相呼應的景觀視廊。

東、南、西三個入口廣場為主要形象區。廣場景觀採用流動的曲線元素為肌理,與建築主體及周圍環境形成聯繫,增加韻律感,襯托建築體量。挖掘百年紅會醫院的發展歷史,以 1911 年紅會醫院院門為原型,在西安城市的中軸延長線上設置了「歷史之門」雕塑景觀,強烈地表達出紅會醫院的文化特色與歷史傳承。

02、各色主題的康復花園

醫療綜合樓的南北側設置不同主題的康復花園,結合當地氣候特徵和傳統植物種類,實現「四季見綠」「四季有花」,景觀變化豐富,為患者提供祥和、靜謐的環境。

在醫療綜合樓的裙房內部設置了十多個大小中庭,為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提供了放鬆休憩的場所。中庭的場地鋪裝延續室外的景觀設計語言,將不同主題的微型山水與室內形成對景。


五、節能設計

與西北地區氣候環境相適應,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的設計立足於建築全生命周期,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以「被動式節能措施優先、優化主動式節能措施」為原則:在建築中引入內庭院、下沉庭院和屋頂花園,實現低能耗、高品質的室內外環境;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高能效機電設備、智能化能耗管理系統等,降低建築運營能耗,減少碳排放;綜合運用海綿城市技術、雨水調蓄回用技術、園林景觀自動噴灌、高效節水器具等節約水資源;選用蒸壓加氣混凝土條板、高性能鋼材、無機醫療內飾板等綠色環保建材和裝配式技術,實現綠色建造。


六、智慧系統應用

機器人物流系統、氣動物流系統及手供一體物流系統等現代醫院物流技術的應用,打破了醫院發展的瓶頸,大大提高了診療效率。

西安紅會醫院北院區設置信息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建築設備管理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為患者提供智慧服務,為醫護人員提供智慧醫療,為紅會醫院一院三區提供了智慧醫院的現代化管理解決方案。

通過信息服務平台(臨床業務、醫患互動、科研支持、醫院管理、區域醫療)和智能集成平台(信息設施、公共安全、樓宇自控、能源管理、醫療輔助)為醫院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基於醫院管理、後勤保障、科研教學綜合運營平台,利用雲端建立信息採集、集成、分享的智慧化信息網絡,實現一院三區的診療、後勤、科研等大數據資源的共享聯動。


七、結束語

西安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項目的規模大、建設周期短,對於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等都是不小的挑戰。室內設計、醫療專項設計、防護設計、幕牆設計、夜景照明設計、智能化設計、標識設計、廚房專項設計等要與建築設計統籌考慮。在達到設計效果的同時,合理控制造價成為設計團隊重點考慮的問題。目前項目正在進行緊張的施工中。這座超大規模醫院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將助力百年老院――紅會醫院騰飛發展。


張建斌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中國醫院建築與裝備》雜誌2023年第3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