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厭食、腹部脹滿不是胃病,而是......這項中醫妙招大顯身手!

濟寧市中醫院 發佈 2024-03-27T10:37:02.326584+00:00

近兩年,62歲的汪先生一度以為自己胃腸消化功能較差,自服嗎丁啉、健胃消食片等藥後,症狀一直不見好轉,嚴重時會出現嘔吐,這才想起去看醫生。

噁心厭食,食慾下降,頭暈乏力,面色萎黃,嗜睡,大便干,腹部脹滿……近兩年,62歲的汪先生一度以為自己胃腸消化功能較差,自服嗎丁啉、健胃消食片等藥後,症狀一直不見好轉,嚴重時會出現嘔吐,這才想起去看醫生。當地醫院查胃腸鏡一切正常。驗血報告顯示:血肌酐351umol/L,尿素19.42mmol/L,都遠遠超過正常值。原來不是胃腸功能的問題,而是腎出現了問題。

「慢性腎臟疾病是最『燒錢』的,不僅身體受痛苦,還會嚴重影響家庭經濟,患者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即尿毒症,治療方法只剩透析和腎移植,所以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通過多方打聽了解,答案都是一致的,汪先生及家人焦急萬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哪經得起「大病」的折騰。

經過熟人介紹,汪先生前往濟寧市中醫院腎病科找科主任劉志華診治。結合病史及檢驗檢查,劉志華主任診斷其為「慢性腎衰竭(失代償期)」。「慢性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持續進展的結果,以腎功能減退,代謝產物瀦留、機體內環境失衡為主要表現。」劉志華主任耐心向患者解釋病情,介紹中醫藥治療該病的優勢,安慰並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劉志華坐診照

「目前患者處於腎損傷比較重的階段,現在就要抓緊治療,保護腎功能,延緩慢性腎衰的進展。」 劉志華主任召集科室骨幹研究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方式,中西醫結合為患者「量身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針對患者的症狀表現,中醫治療採用中藥口服加中藥辨證灌腸療法。

中藥辨證灌腸療法是將中藥湯劑自肛門灌入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黏膜吸收,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泄濁解毒的功效,能促進毒素從腸道排泄,對於降低患者血肌酐等毒素,改善便秘、納差等症狀有明顯療效。多年臨床經驗證明,直腸給藥比口服藥物吸收更快、更有規律,治療作用維持時間長,療效也更可靠,並且灌腸療法簡便易行,無併發症。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使血肌酐、尿素氮等通過腸道增加排泄,在腎病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極大地發揮了中醫保守治療腎衰竭的優勢及特色。

劉志華主任介紹,中藥灌腸療法適用於西醫診斷標準的CKD1-5期患者,分為虛實辨證論治。實證常有大便乾結、腹部脹痛、舌苔厚膩等症狀。可選用院內製劑腎寧合劑灌腸;虛證有排便無力、大便先硬後軟,伴體弱、舌嫩、聲低氣怯、脈虛無力等症狀。可選用醫院結腸透析方(大黃、附子等組成)水煎灌腸。

「三聯同步療法」第一步:中藥辨證口服

針對汪先生的病情,每天一次中藥灌腸,僅僅做了3次,便秘、噁心、厭食等症狀即好轉。「做完中藥灌腸後,腹部不脹了,也有胃口吃飯了。」體驗到中藥灌腸技術的良好療效後,從沒嘗試過中醫治療的汪先生真心感到祖國傳統醫學的特色魅力。

「三聯同步療法」第二步:中藥辨證灌腸

「三聯同步療法」第三步:中藥離子導入

經過中藥辨證灌腸療法等治療,汪先生的血肌酐從351umol/L降到307umol/L,效果很明顯,這也讓汪先生及家人看到了希望。

劉志華主任介紹說,中藥辨證灌腸療法是該院山東省名中醫、腎病科學科帶頭人王祥生首創的「三聯同步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其中一項。「三聯同步療法」是中藥辨證口服、中藥辨證灌腸、中藥離子導入三種中醫藥治療方法的簡稱。該療法的特色為通過中藥內服、外用三種療法同步作用,促進藥物多途徑吸收利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該療法還被評為山東省中醫藥特色技術療法,在全省推廣應用。

王祥生帶教查房

近年來,濟寧市中醫院腎病科在學科帶頭人王祥生的帶領下,大力開展三聯同步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有效延緩了許多尿毒症前期病人進入透析治療的時間,臨床過程中不斷改進創新,讓廣大患者充分享受到中醫藥價廉效優、簡單安全的特色優勢,贏得患者的廣泛讚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