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宇文融的生平事跡,你都了解多少

辰光歷史匯 發佈 2024-03-27T22:34:23.827588+00:00

可惜的是,這位傑出人物猶如一顆「哈雷慧星」,在政z舞台上只活躍十年左右,就出人意料地垮台,並橫死嶺南。

宇文融是盛唐時代一位著名的理財家和政z家。可惜的是,這位傑出人物猶如一顆「哈雷慧星」,在政z舞台上只活躍十年左右,就出人意料地垮台,並橫死嶺南。雖然仕途短暫,宇文融的一生布滿荊棘,命運多舛,但他抓住時機,發動並主持一場大規模的括戶運動,參與開元十四十五年的救災,並在開元十六年財政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唐朝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特別是,開元十七年宇文融出任宰相後,中國古代的史籍雖然號稱「汗牛充棟」,但對宇文融的生平卻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大多集中在括戶問題,及其與政敵之間的是非恩怨,而對他的思想以及生卒時間,都付之闕如;即便是宇文融的家世、仕途,也僅有片言隻語。

家世

宇文融,京兆萬年人。關於他的家世,舊史記載不多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單于後裔, 其遠祖可以追溯到鮮卑君長葛烏兔。史載,葛烏兔「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有一次,君長普回在打獵時獲得三枚玉璽,大喜,以為天授;由於當地人稱「天」為「宇」,「君」為「文」,「因號宇文國,並以為氏焉」。

至普回之孫可地汗,自號「莫何可汗,』即歷史上有名的「莫何鮮卑」。可地汗六傳至佚豆歸,自稱「大單于」,被前燕慕容魷所滅。佚豆歸共六子,長子拔拔陵陵,二子拔拔瓌,三子紇閣,四子目原,五子紇閣佚直,六子目陳。

其中,長子拔拔陵陵仕北魏,遷居代州武川鎮,拔拔陵陵三傳至泰,即著名的宇文泰—北周的締造者,史稱「後周太祖文皇帝」。第四子目原六傳至弻,隋朝禮部尚書、平昌縣公,其子儉武德年間任益州九縣令。值得一提的是宇文儉之子宇文節,即 宇文融之祖父,貞觀十九年一二十年任尚書右丞。

有一次,江夏王李道宗為私事請託他, 宇文節竟公事公辦—「奏之」,太宗大喜,當即賜他絹匹,永徽二年正月,累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次年三月升侍中。永徽四年二月,因為捲入房遺愛謀反一案,宇文節流配桂州而卒。

值得一提的是,宇文融之母出自著名的京兆韋氏,而韋氏之父韋思謙,兄弟韋承慶、嗣立先後在武則天、中宗朝任宰相。官場上,兩大家族也相互提攜,韋嗣立之子韋恆、韋濟即先後得到宇文融鼎力推薦。 開元初,韋恆任宋州楊山令。作為姑表兄弟,宇文融不避嫌疑,「嘗密薦恆有經濟之才」。

宇文融有四子:長子寬,官至員外郎;次子寧;三子審;四子宣。第三子宇文審至孝,聽說父親流配岩州,審以「不告其家,徒步號泣省父」,幸有「使者憐之,以車共載達於岩州」。後來,他進士及第,累遷大理評事,官至和、永二州刺史。

在大理評事任上,宇文審以「夏楚大小無制」,加以改進—「始創杖架,以高庫度杖長短,又鑄銅為規,齊其巨細」。天寶末,楊國忠專權,打算派中使去嶺南傳達「口較」,處決流人,又「畏議者嫉其酷」,遂命宇文審為嶺南監決處置等使。史載,宇文審在嶺南執法寬平,「活者甚眾」。

生平

有關宇文融的事跡,兩《唐書·宇文融傳》的記載過於簡略,竟不書其出生年月,但據我們推測,宇文融可能出生於高宗末年,即弘道元年—公元年之前,根據有二:

一是其祖父宇文節官至侍中,其流放桂州系在永徽四年父親宇文嬌官至萊州 長史,默默無名,不見諸史籍。如以30年一代計,宇文融正生於弘道元年。

二是《唐故河南宇文府君碗墓志銘並序》。「族兄故黃門侍郎嘉而悅之,因而器之。」檢諸史籍,與宇文琬同姓,又曾任黃門侍郎者,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僅宇文融一人。據墓誌,宇文碗卒於天寶三載六月五日,春秋六十二,恰生於弘道元年,而宇文融作為族兄,其出生當不晚於弘道元年,我們姑且假定宇文融出生於這一年,具體年份待考。

大體上,宇文融的一生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一是早期從出世弘道元年到擔任 監察御史(開元八年);二、括戶時期:開元九年二月-十五年二月;三、救災時期開元十四年-十六年秋;四、再次入朝時期開元十六年秋-十七年九月五、晚期:從罷相(開元十七年九月)至去世(開元十九年春?)。

宇文融雖然出生在一個大官僚家庭,但因祖父宇文節捲入房遺愛一案配流桂州,家道中落,父親宇文嶠僅官至萊州長史(正六品上),宇文融早年的處境可能相當艱難。不過,他畢竟出身世家大族,從小應當受到比較良好的教育。

宇文融如何入仕?是科舉、門蔭,還是軍功?依筆者管見,宇文融可能依靠門蔭入仕。

史稱,中書令張說「素惡(宇文)融之為人」,認為他是「狗鼠輩」,「焉能為事?」張說是盛唐著名文人,號稱「大手筆」,當然瞧不起宇文融這類依靠門蔭入仕的人;倘若宇文融是科舉或軍功出身,張說恐怕也不會如此厭惡他。

史載,永徽二年正月乙巳,「黃門侍郎、平昌縣公宇文節加銀青光祿大夫」,而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可以蔭一子從七品下,或蔭一孫正八品上氣不過,由於宇文節曾被流配,宇文融入仕時可能受到影響, 得從最基層的小官吏做起,直到開元初才「累轉」富平主薄(正九品上),因而玄宗稱他「幸藉藝能,俾承推擇」。

關於宇文融的早期活動,史無明載,兩《唐書·宇文融傳》僅雲其「明辯,長於吏治」,「開元初累轉富平主簿,源乾暇、孟溫(禮)相次為京兆尹,皆厚禮之。俄拜監察御史。」 據《舊紀》,開元四年十二月,源乾曜任京兆尹,開元八年正月升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又《唐會要》卷八五《逃戶門》:」開元九年正月二十八日,監察御史宇文融請急察色役偽濫並逃戶及籍(外)田」,考慮到宇文融籌劃括戶需要一段時間,其由富平縣主簿拜監察御史應在上一年。按富平縣屬於京兆府管轄,為畿縣,其主簿為正九品上,《舊傳》又雲「累轉富平主簿」,則宇文融可能在中宗或睿宗時入仕。

從開元九年二月到開元十五年二月,宇文融發動並主持一場括戶運動。隨著括戶運動的深入,宇文融先後兼領多個使職(後來有省並),其本官也「水漲船高」——陸續擔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兼兵部員外郎,號稱「三遷憲府,再入禮闈」,一直做到御史中垂兼戶部侍郎,並總領國家財政,真是權傾一時。

不久,由於宇文融與張說集團互相爭鬥,朝廷內部黨爭激化,「上惡其朋黨,尋出融為魏州刺史」,主持河北的救災工作。開元十六年正月,宇文融前往汁州,負責將100萬餘石江淮救濟糧運至河北災區。同年秋,宇文融還朝,「為鴻護卿,兼戶部侍郎」,主持國家財政。

次年六月,由於財政改革頗見成效,宇文融正式登堂拜相,擔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達到自己人生的最高峰。正當宇文融躊躇滿志之時,卻捲入一起政z案件,被出為汝州刺史,在相凡九十九日而罷。隨後,宇文融連遭政z打擊,最終落得一個壯志未酬、冤死嶺南的悲慘下場。

主要作品

由於史籍的缺漏,加上宇文融素來是一個「反面人物」,因而他的作品很少流傳下來, 僅保存了一首應制詩、一份奏疏,以及樊衡代宇文融起草的一份奏表。

  1. 《為宇文戶部薦隱淪表》

這份奏表的作者為樊衡。據開元朝進士崔顏的《薦樊衡書》,樊衡為相州人,而開天時代曾任戶部長官尚書、侍郎,能夠稱為「宇文戶部」者僅宇文融一人。據嚴耕望考證,宇文融曾兩次擔任戶部侍郎開元十三年二月一十五年二月開元十六年正月一十七年六月。

按上表雲「特奉天旨,念及遺逸,委臣明歇,兼恤屢空,令臣碉給」,則宇文融此次出使負有救濟災民、推薦隱淪兩大使命,而宇文融兩度出使救災,分別是開元十四年秋,和開元十五年二月一十六年秋參見後文,又據《冊府元龜》卷六八《君主部。求 賢二》。,唐廷曾於開元十四年六月、十月兩次下詔求賢。綜合考慮,這份奏表似上於開元十四年底或次年初。

  1. 《定戶口疏》

在流傳過程中,這份奏疏文字錯漏不少,我們以《通典》藍本,再以明人王偉的 《大事記續編》、《唐會要》、《冊府元龜》等書加以校正。

在這份奏疏里,宇文融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藍圖—國家授給客戶一定數量的私田,客戶則以耕種公田代繳租稅,而官府則在歉收年份出售公田的收穫物,以穩定物價。

總之,這份奏疏反映了宇文融的經濟思想,說明他對逃戶問題和社會經濟都有很深的理解,才可能制定這份詳細的計劃,而這又與宇文融獨特的經歷密不可分—他既主持過括戶運動,熟悉客戶的情況,又兩次出使河南、河北,參與救災特別是,他曾在河北組 織民屯,開王莽河,「溉田數千頃,以營稻田」,具有豐富的財政、經濟工作經驗。可惜的是,由於宇文融百日罷相,他在《定戶口疏》裡提出的許多設想雖然很有價值,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夭折。

  1. 《奉和聖制左垂相說右垂相璨太子少傅乾暇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詩》

這是一首應制之作。開元十七年八月乙酉,尚書左相源乾嗜轉太子少傅,尚書右丞相張說遷尚書左丞相,吏部尚書宋憬遷尚書右承丞。三位政z元老視事之日,玄宗敕命於尚書都省大會百官,並親「賦三傑詩」。作為宰相,宇文融也參加這次宴會,並作詩應和,對三位元老倍加推崇,深感皇恩深重,表示願與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報效朝廷。

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宇文融」這個名字都與「興利之臣」聯繫在一起,在官方史書 中更是被視為「奸臣」和「小人」,因而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對待。我們應該實事求是, 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對這位理財家進行一種整體性和全面性的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