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耐藥」患者福音!每周僅需打一針,控糖平穩、風險更低

康德科學 發佈 2024-03-28T05:21:57.290887+00:00

點擊關注不迷路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隨著病情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需要胰島素治療才能達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對於應用口服降糖藥物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而言,基礎胰島素是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有利於患者長期臨床獲益。

點擊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隨著病情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需要胰島素治療才能達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對於應用口服降糖藥物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而言,基礎胰島素是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有利於患者長期臨床獲益。

儘管目前糖尿病治療指南並不建議延遲基礎胰島素強化治療,但臨床醫師和患者常常出於多種原因(如畏懼低血糖/潛在併發症的發生、注射引起疼痛,擔心日常生活受影響等),造成基礎胰島素起始治療時間較晚的情況。

每周一次胰島素給藥相較於每日一次胰島素給藥注射頻率更低,因此有望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並最終改善治療依從性和持續性。近日,《柳葉刀》(THE LANCET)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發表了基礎胰島素周製劑Fc(BIF;LY3209590)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研究設定的BIF組空腹血糖目標值更高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潛在低血糖風險),分析結果證實每周一次BIF治療與德谷胰島素治療(每日一次給藥)具有相似的療效。此外,與德谷胰島素治療相比,接受BIF治療的患者同一天內以及不同天之間的血糖波動性均更低,這進一步降低了低血糖的發生率。

論文指出,既往真實世界研究的結果還顯示,開始基礎胰島素治療(每日一次給藥)的患者,其治療依從性普遍欠佳,因此導致血糖控制結局(如HbA1c)較差。此外,一項針對電子病歷的回顧性meta分析顯示,僅約28%接受每日一次基礎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6個月時達到血糖控制目標(HbA1c<7.0%)。

基礎胰島素周製劑Fc(BIF;LY3209590)是一種融合蛋白,由一種新型胰島素單鏈變體與人IgG-Fc結構域結合構成。BIF的半衰期為17天,因此可實現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給藥。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探索BIF在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當前這項2期、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藥物對照研究為首個評估BIF每周一次給藥療效與安全性的2期研究(為期32周)。患者納入標準包括: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年齡≥18歲);BMI範圍為20~45 kg/m²;HbA1c範圍為6.5%~10.0%。患者必須在入組篩選前接受過3個月的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或德谷胰島素治療(劑量範圍為10個單位/天至1.5個單位/kg/天),可同時伴隨或不伴隨口服降糖藥物(最多3種)治療。

所有患者以1:1: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至BIF-A1組、BIF-A2組或德谷胰島素組。為確保患者安全,當前研究中BIF組選擇的血糖控制目標值要高於德谷胰島素組。具體而言,BIF-A1組的治療目標為患者空腹血糖水平≤140 mg/dL(每2周根據療效調整一次劑量);BIF-A2組的治療目標為患者空腹血糖水平≤120 mg/dL(每4周根據療效調整一次劑量);德谷胰島素組的治療目標為患者空腹血糖水平≤100 mg/dL(每周根據療效調整一次劑量)。

2018年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8日期間,共有3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隨機分組(BIF-A1組、BIF-A2組和德谷胰島素組分別有135例、132例和132例)。總體而言,這些患者平均年齡為60.2歲,平均BMI為32.2 kg/m²;基線平均HbA1c為8.1%;平均空腹血糖為142.3 mg/dL。

分析結果顯示,3個治療組從基線至第32周HbA1c均發生改善。單獨來看,BIF-A1組和BIF-A2組患者基線時至第32周HbA1c的變化水平均不劣於德谷胰島素組;合併來看,BIF合併組(BIF-A1組+BIF-A2組)和德谷胰島素組HbA1c較基線變化的治療差異為0.1%,BIF合併組的療效不劣於德谷胰島素組。此外,在32周治療期間的任何時間點,接受BIF治療和接受德谷胰島素治療的患者HbA1c之間均無顯著差異。從基線至第32周,3個治療組達到HbA1c<7.0%的患者比例相似。

與基線時相比,3個治療組患者第32周時空腹血糖水平均發生改善,且每組均在預設空腹血糖目標值上下約10 mg/dL範圍內。其中,BIF-A1組和BIF-A2組第12周和第32周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於德谷胰島素組。不過,兩個BIF治療組之間的空腹血糖水平並沒有明顯差異。

進一步的分析數據顯示,在32周治療期間,3個治療組患者24小時內處於正常血糖範圍內、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時間比例相似。具體而言,24小時內,3個治療組出現低血糖的時間比例均小於1%,處於正常血糖範圍內的時間比例均超過60%。此外,在為期32周的治療期間,與德谷胰島素組相比,BIF-A1組患者在夜間(0點至6點)發生低血糖的時間顯著縮短(p=0.008),而日間無顯著差異。

此外,在同一天內,BIF-A1組和BIF-A2組患者在日間、夜間和24小時期間的血糖波動程度顯著低於德谷胰島素組;在前後兩天之間,BIF-A1組和BIF-A2組的夜間血糖差異程度也顯著低於德谷胰島素組。BIF-A1組和BIF-A2組低血糖事件發生率要比德谷胰島素組低25%,不僅如此,兩組夜間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要比德谷胰島素組至少低33%。安全性方面,總體而言,BIF耐受良好,不同組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

論文強調,當前這項研究系「首個比較BIF與德谷胰島素在既往接受基礎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的達標治療、基礎轉化研究」。基於HbA1c變化結果,研究證實,接受BIF治療長達32周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顯改善,與德谷胰島素相比,BIF在HbA1c變化方面表現出非劣效性。此外,BIF組和德谷胰島素組達到血糖控制目標(HbA1c<7%)的患者比例和時間比例也相似,表明這兩種藥物在血糖控制方面無臨床相關差異。

當前研究還發現,BIF組患者所有低血糖事件以及夜間低血糖事件的發生風險均顯著低於德谷胰島素組,且BIF組患者的日內日間(0點至6點血糖變異性均顯著低於德谷胰島素組總體而言,每周一次BIF給藥是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可行選擇,且可提供更穩定的血糖控制獲益,並降低治療負擔。




參考資料

[1] Juan Frias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nce-weekly basal insulin Fc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asal insuli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stud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DOI: 10.1016/S2213-8587(22)00388-6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