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萬公里的莫三比克,為什麼把首都「藏」在了偏僻的角落裡?

素年文史 發佈 2024-03-28T13:37:42.156040+00:00

眾所周知,「首都」代表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位置選得好,更有利於整個國家的運行。戰國時期,齊國人公羊高所著《儒學公羊傳》中曾說:「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眾所周知,「首都」代表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位置選得好,更有利於整個國家的運行。

戰國時期,齊國人公羊高所著《儒學公羊傳》中曾說:「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太史公記》中又說:「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

其二人在著作中所提及的「京師」與「首善」,就是現代國家常用的「首都」的代稱。

有學者認為,「首都」這個詞起源於拉丁文,後來被英語國家所沿用,民國時期,蔣介石追隨西方,將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這個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自古以來,一個城市適不適合做首都,一般要考慮以下幾點,即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氣候適宜、有軍事優勢、糧食供應充足等等。

古人常說「得中原者得天下」,首都安置在中心地帶似乎更有利於生存,而新中國定都北京,又有著不一樣的考量。

首先,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其歷史文化保存得相對完整,在戰略上連結東北與關內咽喉地區,在經濟上又臨海且處經濟發達圈內,也沒經歷過大規模轟炸。

美國首都華盛頓及英國首都倫敦,都具備氣候適宜,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歷史悠久,內處平原且臨海等特點。

唯有莫三比克這個國家,將首都立在了國土最南邊的一個偏僻角落裡,且與他國相鄰,想來若不是首府臨海,在地圖上幾乎難以被發現。

那麼,莫三比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他們的選「都」標準是什麼?將首都暴露在他國的視野之下有利於和平嗎?

一個經濟落後的「階梯」國家

說起莫三比克,大多數國人只知其是非洲大陸上的某個國家,無意間便會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一些國人介紹當地人文風情的視頻。

莫三比克最著名的特產「腰果」個大且飽滿,一口一個「嘎嘣脆」,在我們國內除了「干吃」以外,還喜歡與蝦仁一起清炒。

如比「廣東蚊子」還要大的螞蟻,莫三比克當地的男女老少經常揣著不鏽鋼盆,拿著沾了食物的小木棒,趴在地上「捅」螞蟻窩。

這樣一進一出數回,便能「擼」下不少白蟻幼蟲,緊接著放在火堆上翻炒幾下,其香味惹得小朋友們垂涎欲滴。

還有非洲人的主食「西馬」,是用白色的玉米面做成的,在視頻中常見非洲朋友在火堆上支起一口水鍋,一邊下西馬,一邊用木棍攪動。

一直攪到水分蒸發乾,西馬變成一大塊像蛋糕一樣的形態,就可以配著煮爛的豆子和蔬菜一起享用了,其地位堪比國人常吃的米飯麵條。

經過「美食科普」,相信諸位已經對莫三比克這個國家有了一些了解,接下來就要言歸正傳,談一談莫三比克這個國家的「特殊」之處。

首先,是莫三比克「台階式」的地形。其位於非洲大陸東部,北部與坦尚尼亞相連,西南部與辛巴威相連,東部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與莫三比克海峽、馬達加斯加島相望。

莫三比克整個國家的地形極其不規則,從高處俯瞰,像一隻「海馬」,湊近了看又像幾塊拼湊在一起的「積木」,但其從北到南長達2630公里的海岸線走向卻相當「絲滑」。

按理說,莫三比克擁有如此長的海岸線和獨立的海峽,海上貿易應該發展得不錯,經濟水平總體應該達到小康水平。

可現實是,莫三比克的經濟相當落後,是非洲十大窮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公布的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至於為什麼落後,則必須要了解莫三比克內部的地形結構。

莫三比克總面積80萬平方公里,國內地勢極其不均衡,從東北到西南整體呈「三級階梯」式,且屬不同氣候。

一級階梯是莫三比克的西北平原,平均高度在500米到1000米之內,最高的山峰可達2346米,其中最著名的自然區域是馬拉威湖、納穆里山、利情山、賓加山。

第二階梯是中部台地,平均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內,地勢從內到外逐漸降低,溪谷地比較多。

第三階梯為平原,平均地勢在100米以下,呈長條狀,由北到南逐漸增寬,跨度可從10公里逐漸增加至300公里。

且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總面積在33萬平方公里,是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莫三比克主要農作物種植區域。

莫三比克境內河流眾多,條條通海,其中贊西河攔腰將莫三比克分為南北兩部,其中從河口到太特這一段能行大船,其他流域因為被森林覆蓋,氣候不均衡的原因,幾乎沒有航行條件。

除此之外,莫三比克南北氣候差距十分大,因為緯度的原因,北方屬於熱帶,南部則屬於副熱帶。

一年四季的氣溫保持在18度左右,其中有半年在下雨,有半年乾旱,乾旱時好幾個月不見一滴雨,下雨時又經常造成洪澇災害。

因此,莫三比克國內可利用的面積比較少,多以農業和漁業支撐經濟,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經濟發展總體落後。

再加上洪澇災害,歷史遺留問題,內亂不斷地影響,使得莫三比克身負重債,危機重重。

1992年以後,莫三比克總體趨向和平,開始爭取外資改善經濟,其間與中國等多個國家交流合作。

近年來,莫三比克的國民經濟開始有所回升,也吸引了不少發達國家前去投資開礦,日子雖不富裕卻已有了長足的進步。

以上是莫三比克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現狀,接下來要談一談莫三比克首都的選址問題,以及背後所涉及的人文歷史意義...

一個將首都「藏」起來的神奇國度

莫三比克的首都是馬普托,在該國國土最南端的印度洋馬普托海灣,與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史瓦帝尼緊挨。

其總體面積有53.7平方千米,人口大約110萬,距離莫三比克平原上千公里。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首都,要麼定在國家中心位置的平原地區,要麼是交通便利,軍事政治都極其穩定的大城市。

但莫三比克的首都馬普托,從地理位置上看,如何也不能與「政治軍事穩定」相提並論,因為它距離史瓦帝尼王國,比去自家平原還要近好幾倍。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莫三比克定都此處呢?

首先,馬普托具備歷史悠久名城的特點。該地建立於1544年,正值我國明朝時期,後來在我國清光緒年間成鎮。

當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對外開闢新航線時途經此地,發現了莫三比克,並將其作為通向東方的一個殖民中轉地。

當時葡萄牙人考察過整個莫三比克後,發現馬普托這個城市有海灣,具備建立海港的一切條件,遂在此處修建海上貿易站。

經過300多年的統治,馬普托已經成為數代莫三比克人心中的「發達城市」,其周邊小國對此也有印象,可作為莫三比克的對外「名片」。

1975年,莫三比克正式獨立,其政府將馬普托市中心,通往馬普托灣的一條兩公里長道命名為「毛澤東大街」

這條街長10公里,綠樹成蔭,一邊連接著馬普托市中心廣場,一面直達印度洋海濱。

因為毛主席領導的解放軍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勝利,始終激勵著莫三比克的先進集體。

因此,他們崇拜毛主席,並時常閱讀毛主席名著,政府用其大名為街道命名,也是為了體現莫三比克現代不屈不撓的人文精神。

其次,是由殊的地形決定。前文說到,莫三比克的北部屬於第一階梯,都是高聳的山峰,不利於生存。

其東南沿海地區卻是一條從北到南逐漸增寬的平原,馬普托剛好位於這條平原最開闊的位置當中,做首都十分合適。

再者,馬普托是莫三比克的經濟政治中心。先說經濟發展方面,馬普托與史瓦帝尼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姆巴巴內相鄰,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市」

其內部的馬普托港不僅是整個東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還是南非、辛巴威、史瓦帝尼等國對外運輸的必經之處。

馬普托內部還建有關係著莫三比克國民經濟的重要工廠,如煉油、麵粉、製糖、水泥、菸草加工廠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鋸木廠。

其每年對外輸入的產品有煤炭、棉花、木材、水泥、腰果等十幾種,其中腰果的出口額要占莫三比克對外總量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該城還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全年溫度保持在14到30度之間,極適宜居。

從政治方面說,馬普托從19世紀初開始,就已經開始成為葡萄牙殖民者在東非的主要首都。

其不僅在歷史上聞名於東非,在政治上也是東非國家數百年來的中心地帶。

延續馬普托的歷史政治影響力,有助於其繼續在莫三比克乃至整個東非地區繼續發揮餘熱。

最後,從戰略層面上考慮。馬普托在歷史上就被作為殖民者的主要活動中心,其本地也保留著許多完整的軍事設施與體制,極其利於莫三比克政府鞏固統治。

再者馬普托灣是東非內陸國對外進行貿易的主要港口,使得馬普托在本地通往印度洋或自家莫三比克海峽時,有著絕對的「海語權」。

既有海權,便能左右東非內陸國的進出口,甚至制約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馬普托又與史瓦帝尼王國的首都接壤,雙方都將彼此的「核心」暴露無遺。

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坦誠相見」的定都模式,並不會帶來什麼軍事風險,反而只會相互制約,畢竟真搞起事來,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結果。

如此看來,馬普托作為一個受限於地形,又獲利於地形,且享受人文歷史、政治經濟戰略多重遺產的城市,做首都再合適不過。

有人不惑,就算馬普托再適合做首都,只能建立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下,若有朝一日被敵人襲擊,或是本土發生戰爭,以莫三比克的縱深,和首都的極端位置,這個國家還能存活嗎?

貧困或許是莫三比克躲避戰爭的「保護色」

早在莫三比克沒有獨立之前,其國民一直在進行反侵略戰鬥,與葡萄牙人的鬥爭從未停止。

雙方從1571年一直打到1912年,其中莫三比克北部族人從19世紀60年代就開始與殖民者作鬥爭,最好的戰績也曾將敵人擊退至辛巴威。

那時莫三比克對於戰爭的概念,僅限於趕走侵略者,拿回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不知道要將莫三比克建立成一個怎樣的國家。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國家的鬥爭使其覺悟,原來莫三比克人民追求的也是「自由平等」的國度。

1948年,莫三比克也開始出現罷工遊行的鬥爭,全國各地開始出現中國革命時期的同盟團體,人人都在覺醒,都在為解放全國做鬥爭,直至1975年成立了過渡政府。

如今時光飛逝,莫三比克因內部原因,錯過了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在經濟、科技、軍事、民生的發展上,與世界強國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戰爭的形勢已經不是一百多年前的模樣,像莫三比克這樣狹小的國度,根本經不起發達國家的一枚洲際飛彈。

再加上莫三比克經濟落後,又是世界上公認的不發達國家,如果遇到戰爭,只要攻擊首府封鎖港口就能宣布戰爭「結束」,並無縱深和可拉鋸的餘地。

有人說莫三比克的北方是高山叢林,打游擊有很大的機會,可氣候惡劣,又距離首都上千公里,生產力不足,後方補給嚴重跟不上,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莫三比克之所以能夠獨立至今而未引發戰爭,主要還是因為窮,沒有發達到足以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

一旦莫三比克及東非國家發展壯大,必定會引來豺狼,詳情可參考今天的中國。

是美國對中國的百般制裁告訴世界人民,「崛起」必然會付出「代價」。

但正義和充滿和平力量的崛起又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哪怕流血也要堅持,永遠不能讓光明在邪惡面前屈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