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關燈玩手機?當心青光眼「偷」走你的視力

環球網 發佈 2024-03-29T15:10:53.963345+00:00

來源:健康浙江 頭痛、噁心、嘔吐……遇到這些情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感冒了或者胃腸道毛病。殊不知,有時候這幾個症狀同時出現,可能是眼睛出了問題! 頭痛2天,眼睛看不清了半個月前的一天,袁阿姨(化名)早上起來發現頭很痛,以為是著涼了,吃了治頭痛的感冒藥。

來源:健康浙江

頭痛、噁心、嘔吐……遇到這些情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感冒了或者胃腸道毛病。殊不知,有時候這幾個症狀同時出現,可能是眼睛出了問題!

頭痛2天,眼睛看不清了

半個月前的一天,袁阿姨(化名)早上起來發現頭很痛,以為是著涼了,吃了治頭痛的感冒藥。但直到第二天,袁阿姨的頭痛都沒有緩解,還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一個上午吐了四五次,飯也吃不下。

在當地醫院,袁阿姨掛了內科的號子,做了頭部相關檢查,但都沒有發現與這些症狀相符的疾病。

頭痛難忍,袁阿姨被家人送到浙醫二院急診中心。接診醫生檢查時發現她的右眼發紅、瞳孔偏大,連忙請眼科醫生會診。這時袁阿姨才發現自己的右眼看不清東西了,只能感覺到光,一測眼壓已經高達50mmHg,是正常值(10~21mmHg)的2倍多。原來,引起袁阿姨頭痛、噁心嘔吐的元兇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浙醫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尹厚發當即為袁阿姨進行降眼壓治療,緩解頭痛和噁心嘔吐的症狀,又做了右眼抗青光眼手術。術後袁阿姨右眼眼壓下降到13mmHG,視力恢復到0.6。

發病急,容易耽誤治療

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內壓力異常升高,壓迫並破壞脆弱的視神經,使眼睛接受到的信息無法正常傳入大腦,從而導致視功能受損的一種疾病。

既然是眼病,怎麼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這些看起來與眼睛無關的症狀呢?

尹厚發醫生介紹,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一種類型,當它發作時,由於眼壓急劇上升,三叉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眼部、前額、鼻根部疼痛;眼壓升高還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經興奮,進而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需要警惕的是,一部分患者會誤以為這些症狀是感冒或急性腸胃炎,跑到內科、消化內科等科室去就診,可能會因此耽誤最佳治療時間,造成視力的永久喪失。

尹厚發醫生提醒,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的頭痛,是半側頭痛,通常伴隨著眼睛劇烈的脹痛,而且用手摸摸眼球可以感覺到觸感很硬,有的人甚至硬如石頭,這時候應及時到眼科專科進行排查。

發病隱匿,悄悄「偷走」視力

說起青光眼,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實際上它的破壞力不容小覷。青光眼是世界第二位致盲眼病,僅次於白內障。不同的是,白內障可通過手術植入人工晶體恢復視力,但青光眼造成的視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屬於不可逆性盲。

此外,青光眼破壞力大的原因還在於它的隱匿性。

臨床上,青光眼大致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常見閉角型青光眼和開角型青光眼都屬於原發性青光眼。

除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症狀明顯,來勢兇猛外,其他類型青光眼大多發病隱蔽,早期症狀不明顯,絕大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疾病一無所知,等發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時,常常為時已晚,因而青光眼被稱為「視力的小偷」,在悄無聲息中偷走人的視力。

3月的第三個星期是「世界青光眼周」,眼科醫生提醒大家要重視青光眼的預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儘可能挽救視力,「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青光眼,當患者發現視力急劇下降來就診,大部分都為時已晚。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眼壓升高、眼脹眼痛、噁心嘔吐、視力下降、視野變窄的情況,要引起高度注意。」

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

青光眼是世界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是青光眼的重要防盲原則。

那麼哪些人需要做篩查?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青光眼發生呢?

尹厚發醫生介紹,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光眼的風險因素會增加。超過45歲,從未進行過眼部檢查的人,要定期做眼部檢查。

家族中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患有青光眼,這類人其發病率會增加5~10倍,要注意預防。

高度遠視或高度近視的人尤其要注意,兩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也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此外,精神壓力較大,負性情緒頻發且劇烈變化的性格心理因素也容易誘發青光眼。

建議這類人群做好篩查,定期檢查眼壓、視野、眼底情況,以排除和早期發現青光眼。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儘可能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儘量避免在黑暗的環境裡長時間用眼,比如晚上關燈後還躺在床上玩手機;避免長期低頭伏案、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飲食不健康或服用對眼壓有影響的藥物等。

一定要定期隨訪

對於青光眼患者來說,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則是定期隨訪。「有的病人來到醫院,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治療,眼壓降下去了,眼睛也沒有不舒服,回到家就認為青光眼已經好了,慢慢地就不來複查了,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尹厚發醫生強調,青光眼是終身疾病,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中,只有長期隨訪觀察,才能精準掌握病情,適時轉換治療方式,達到防盲的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