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過狀元當過宰相,貶過蘇軾也救過蘇軾,他是大宋最牛公務員

詩詞世界 發佈 2024-03-30T02:52:52.670084+00:00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頂著滔天的反對聲,王安石堅持向前,仿佛,他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變法機器,事實上,王安石的有趣,超乎你的想像。

有人說他是「古今最完美的聖人」,

有人說他是「天下第一小人」,

生前位極人臣,死後罵名滾滾。

他是王安石。


他官至宰相,卻只有一個妻子,

拒絕美女的誘惑,

他不愛洗澡,不修邊幅,

卻拒絕下屬送的禮物,

臉上比誰都髒,心裡比誰都敞亮。

他曾救過蘇軾的命,

他也是王安石。


王安石最重要的經歷,當屬王安石變法。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頂著滔天的反對聲,王安石堅持向前,

仿佛,他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變法機器,

事實上,王安石的有趣,超乎你的想像。

不信,你來看。



高中狀元,卻被「刷」下來,那都不是事兒


王安石,是江西撫州人,

看過的書,過目不忘,妥妥的少年天才。


慶曆二年(1042),科舉考試結束了,

考官把名次排出來:

第一名:王安石

第二名:王珪

第三名:韓絳

第四名:楊寘【zhì】


只等皇帝看過,沒問題,就對外發布。

楊寘等不及了,找到哥哥楊察:

哥,宰相不是你岳父嗎?

幫我打聽下我考第幾了。


楊察回來悄咪咪告訴楊寘:你是第四名。

楊寘正跟一幫朋友喝酒,

一聽第四名,拍案而起:

不知那個衛子奪吾狀元矣!

衛子,是驢的別稱。


不知是哪個驢奪走了我的狀元。


楊寘實力強勁,此前,已經連中兩元,

如若奪得狀元,連中三元,定是一段佳話。


當主考官把卷子送到仁宗面前,

第一名,是王安石。

他的文章里,有一句「孺子其朋」,

出自《尚書》,是周公輔佐年幼的侄子周成王時說的,

有一種教訓之意,

仁宗撇嘴,不喜歡,說:

這句話不好,怎麼能當狀元呢?


往下看,王珪也不合適,韓絳也不行,

仁宗看到楊寘的文章,很高興,

當即拍板:這個好,就他了。

於是,王安石成了第四,楊寘成了第一。


如果我是王安石,從狀元變成第四,

不說破口大罵,

肯定跟朋友到處顯擺:

哥們兒我,曾考上狀元,

排在楊寘前面,都低調啊!


王安石一生都沒有對別人說起過考中狀元的事,

更談何怨恨和顯擺。

不因高位而得意,不因低位而失意,

這樣的人,令人佩服。



拒絕美女的誘惑,忠於妻子


宋代,官員三妻四妾太常見,

可王安石是個另類。


王安石任知制誥,身居高位。

有一天,王安石正忙著,

一個陌生的女子伺候在一旁,

王安石一驚:你誰呀?

女子說:夫人派我來侍奉您?


詩詞君第一感覺是:夫人難道在考驗王安石。

還真不是,

古時,士大夫納妾很正常,

晏殊家裡,有一個女子歌舞團。


王安石就問:你是誰家的?

女子有些傷感:我丈夫是軍中的將軍,

督運糧草時,船翻了,折扣了許多財物,

家裡東西都變賣了,也沒還清,

於是,把我也賣了換錢抵債。


真是個悲傷的故事,王安石也很感傷:

夫人花了多少錢買你?

女子說:九十萬。


王安石讓人把女子的丈夫叫來,

批評了一番:

再困難也不能把妻子賣了呀。

讓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並大方的說:九十萬我不要了。

還倒給了他們不少錢。

王安石對女色沒有興趣,

與妻子吳夫人感情非常之好,

終其一生,也只有吳夫人一個妻子。



個人形象一塌糊塗,被人當作糟老頭


王安石不修邊幅,不愛洗澡,

匯報工作的時候,皇帝也有點嫌棄他。

一點也不像個體面的讀書人。


蘇軾的父親蘇洵有一篇《辨奸論》,

寫道:

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


穿得像奴僕,吃得像豬狗,頭髮蓬亂得像囚犯,滿臉污垢髒似居喪。


據說,就是吐槽王安石的。


1063年,王安石的母親去世了。

古時,雙親去世,兒子要回鄉丁憂,

就是放下官職,放下工作,

守喪三年。


王安石是個大孝子,一直睡在母親靈堂,

地上只鋪點麥草,身旁擺著幾本書,

就著燭火,王安石讀書,

三年如一日,變得又瘦又黑,

個人形象一塌糊塗。


有一天,一個朋友派人送來一封信。

王安石坐在地上。

送信的人見他,以為他是老僕人,

把信遞過去,說:

請把信呈給王學士。


王安石接過信就開始拆封,

送信人急了:

大膽僕役,這信是你能看的嗎?

旁邊的人趕緊提醒他:他就是王學士。

送信人驚出一身冷汗,連忙道歉。

一邊走一邊嘀咕:

好個王舍人,好個王舍人。



不修邊幅,一生不羈,當屬王安石。



拗相公,連包拯的面子也不給


王安石有一個外號,叫「拗相公」,

認準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嘉祐年間,王安石曾在京城糾察刑獄。

當時,有這樣一個案子。


一個少年得了個鬥鵪鶉。

是的,古時不僅有鬥雞,還有鬥鵪鶉。


少年的一個同伴也喜歡這個鵪鶉,

就求少年讓給自己,少年不肯。

同伴仗著兩人關係好,把鵪鶉拿走了,

少年生氣了,就來追他,把同伴殺死了。

開封府判少年死罪。


王安石駁回了,說:

依照法律,公然拿走、偷偷拿走都是偷盜。

追上去殺了他,那是捕捉盜賊,賊死了也沒話說。


開封府官員不服,要論王安石的罪,

朝廷下令,不追究了,

王安石卻拒不認錯,也不謝恩。

御史台彈劾他,王安石也無所謂。


「拗相公」王安石,連包拯的面子也不給。

一天,包拯請司馬光和王安石一同赴宴。

同處一席,司馬光和王安石都不喝酒。

包拯舉起杯來:

你倆喝一杯唄,緩解下氣氛。

司馬光說:不喝不喝。

王安石說:不喝不喝。

包拯也是個爆脾氣,直接摔了杯子。


司馬光一看,還是要給主人點面子,

勉強喝了兩口。

再看王安石,一動不動,就是不喝。


執著的人,內心有一股堅定的力量。



堂堂宰相,吃別人剩的餅邊


王安石在北宋朝,官職最高時,

做到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

王安石不差錢,

卻過得異常儉樸。


有一天,兒媳家的一個親戚蕭公子來做客。

王安石留蕭公子吃飯。

蕭公子很高興,準備見識一下宰相家的飯食。

到了飯點,

滿懷期待的蕭公子等著上菜,準備大快朵頤。


菜上齊了,蕭公子驚呆了。

兩枚胡餅、四塊豬肉、幾盤青菜、米飯。

蕭公子心裡直叫苦:

就這,就這,宰相就吃這。

蕭公子也是見過世面的人,

在家也不至於吃成這樣。


轉眼一看,王安石在一旁吃得歡實,

蕭公子不好太失禮,

無奈拿起餅,勉強把中間的吃了,

剩餅的邊放回到桌上。

王安石見狀,伸手把吃剩的餅邊拿來吃了,

絲毫不在意。

蕭公子非常慚愧,趕緊跑了。


王安石有哮喘病,吃的藥里,有一味紫團山人參,

很難得到。

恰好此時,薛師政從河東回來,

得了一些,就送給王安石數兩,

王安石堅決不收。

別人勸他:你的病,非要用這個藥。

治病要緊,你還是收了吧。

王安石很淡定:

以前沒用這個藥,也活到現在了,沒事。


裝一陣子,可能是做秀,

但一輩子清廉自持,就是正人君子。



王安石變法,雖千萬人,吾往矣


不愛名,不愛利,不喜歡美女,

王安石到底看重什麼呢?


1067年1月25日,宋神宗即位,

距離趙匡胤在陳橋驛兵變建立北宋,

已經過去了100多年。


整個北宋,一片繁榮,

國泰民安,城市發達,

國家沉浸在盛世之中,

可有識之士,卻窺見其中的危機。


王安石也看到了,他想改變,

機會來了。


1068年,宋神宗召見王安石,

志在改變北宋潛在的危機。

王安石隨後奉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洋洋灑灑近兩千字,直指要害。

國家承平百年,三分人事,七分天助。

啥意思?

咱們大宋朝享了一百年太平,

都是碰運氣罷了。

危機,危機,不可忘。


宋神宗讀了熱血沸騰,君臣兩手交握,

咱們一起改變,讓國家真正富強起來。


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很多人反對,

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太后、太皇太后,

有同事朋友,有師長,有上級,

王安石千夫所指,卻一無反顧。

「拗相公」的名頭,不是白來的。


王安石頒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青苗法、均稅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將兵法、保馬法……

從經濟到軍事,面面俱到。

王安石雄心滿滿,期待著國家的富強。


幾乎所有的改革,都不順利,

王安石變法也是如此。

步子邁得太大,變法負面影響多,反對勢力太強,

一如史上諸多改革,王安石變法也失敗了。


變法雖然短暫,成效卻顯著,

國庫充盈了,軍隊戰鬥力提高了,

跟西夏、遼國開戰,也開始打勝仗了。



王安石救蘇軾:度盡劫波兄弟在


王安石變法,昔日的師長、好友、同事,

多站在了對立面。

蘇軾也不支持王安石變法。


當舉朝上下都在轟轟烈烈的變法中時,

蘇軾自請外任,離開是非之地。


但君子之交,不因立場而改變。


1079年,蘇軾遭逢「烏台詩案」,被關在牢中,

生命危在旦夕。

此時,王安石早已退居金陵,

他上書宋神宗,為蘇軾求情:

「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王安石的上書來得正是時候,

蘇軾被貶到黃州,總算保住了一條命。


四年後,皇帝調他到汝州。

蘇軾路過金陵,與王安石見了一面。

王安石騎著一頭毛驢,

儼然一個山野村夫的模樣。

蘇軾依然恭恭敬敬施禮:

一身布衣,拜見大丞相,真是失禮。


王安石毫不在意:

禮法難道是為我們而設的嗎?


沒有了政見的不同,兩人談詩論文,

不亦樂乎。

王安石喜歡蘇軾,對他說:

要不,你就在南京蓋個房子住下吧,

咱倆做個鄰居。


誰能想到,他們是多年前的政敵呢?

君子之交,只論情意,不論立場。



1086年5月,王安石在金陵去世。

41年後,1127年,北方的金國南下攻宋,

製造了「靖康之難」,北宋在恥辱中滅亡。


南宋高宗趙構罵王安石:

是王安石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朱熹說他:群奸嗣虐,流毒四海,


梁啓超生於清末,

親眼看著國家一步步走向沒落,

他敬重王安石,說:

夏商周以來,最偉大完美的人,就是王安石。


外國人也看到了王安石,

蘇聯的締造者列寧說:

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王安石如果地下有知,

聽到詆毀,或者讚譽,

也許如落榜狀元時一樣雲淡風清,

無所謂,我已做了自己願意做的事,

人生無悔。


面對富貴、美女、錢財、利益,王安石一概不在意。


黃庭堅說:(王安石)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他最熱情的時候,是向宋神宗呈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信心滿滿開始變法的時候,其他的都是浮雲。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盛世中看到危機,致力於解決危機,他的智慧與果敢,令人敬佩。


雖千萬人,吾往矣!致敬所有一往無前的理想主義者!


參考資料:

《宋史·王安石傳》

梁啓超《王安石傳》

劉小川《品中國文人》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聶隱娘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