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傾覆,安陽瓦崗軍翟讓慘死鴻門宴

上官洺爵 發佈 2024-03-30T06:36:17.081918+00:00

在唐朝初年戰爭還未徹結束,面臨隋軍的正面迎戰,安陽瓦崗軍領導人翟讓對隋煬帝進行了沉重的打擊,並取得勝利,因此為唐朝的穩定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驍勇善戰的瓦崗軍創始人翟讓也是李密的恩師。

文|上官洺爵

編輯|上官洺爵

引言

在唐朝初年戰爭還未徹結束,面臨隋軍的正面迎戰,安陽瓦崗軍領導人翟讓對隋煬帝進行了沉重的打擊,並取得勝利,因此為唐朝的穩定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驍勇善戰的瓦崗軍創始人翟讓也是李密的恩師。

因翟讓的殘忍狡猾以及影響到李密的權利地位,導致李密大設鴻門宴,親手除掉恩師翟讓,這一事件被稱為唐朝時期著名的鴻門宴

一、李密接管瓦崗軍後,翟讓經濟狀況惡化,貪婪心態愈發顯露

在大業十三年,瓦崗軍集團蓬勃發展,然而創始人翟讓開始感到心理失衡,他覺得新人眼中沒有他的地位,必須時不時地抓住機會敲打一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此外,自從李密接管了瓦崗軍之後,翟讓的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這對於貪婪的翟讓來說是致命的。涉及到錢財的問題,翟讓可不像出讓董事長職位那樣從容自若

一次他試圖勒索崔世樞失敗了,第二次又試圖敲詐邢義期,但也失敗了,然而,這一次,翟讓的行動太過冒險了。

他直接叫來元帥府左長史房彥藻,質問他:「你攻破汝南時獲得了很多寶物,但卻全部交給了魏公,沒有給我!你要知道,魏公是我推舉的,我們不能確定未來的事態會如何發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之前攻破汝南時得到了很多財寶,但卻把它全部交給了魏公,沒有給我!

請記住,魏公是我提拔的,未來的事情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確定。這就是說,如果沒有我翟讓,李密今天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我可以讓他上位,也可以讓他下台。在瓦崗軍中,我是權力最大的,你們必須自己小心謹慎。

儘管翟讓向房彥藻勒索錢財並不足為奇,這只能說明他一直都是貪圖私利的人。但是後來的話確實讓人有些不安,因為他說什麼「魏公是我提拔的,未來的事情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確定」,這是否意味著翟讓內心深處有其他的想法呢?房彥藻可是元帥府的副手,他聽到這樣的話,自然會對翟讓的意圖有所懷疑。

但是說句公道話,翟讓倒未必是真的別有用心,因為他本就是個粗人,從創立瓦崗軍的第一天開始他就胸無大志,他理想的生活狀態是搶錢搶糧、有錢有閒、平穩退休,現在錢沒了,頭腦一發熱難免口不擇言。古往今來禍從口出,多少人因為出言不慎導致身敗名裂,又有多少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最終丟掉性命。然而翟讓顯然是不懂這個道理。

二、房彥藻和鄭頤發現翟讓是絆腳石

再說房彥藻,在翟讓那裡總算哼哈應付過去,回來越想越怕,緊急找到元帥府左司馬鄭頤,二人反覆琢磨翟讓及其手下的一番言行,最終得出結論:翟讓是橫在李密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說不定栽了跟頭,大傢伙兒都不知道怎麼死的,不如直接除之而後快!

房彥藻和鄭頤二人第二天緊急求見李密,說是有要事稟報,房彥藻上來說道:「魏公啊,您可得當心了!翟讓貪婪成性且剛愎自用,做人很不厚道,根本沒把您放在眼裡,應該趁早幹掉他以除後患。」

李密一聽到房彥藻和鄭頤的話,內心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畢竟,翟讓是他的恩人,他曾經在瓦崗寨得到了庇護和支持,他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成功打入瓦崗寨核心圈,而翟讓也一直表現出相當的開放和包容。

此外,翟讓還做到了讓賢,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如果他此時以怨報德,那麼他將來在江湖上的生存將會非常困難,反隋事業也可能會功虧一簣,因此,經過一番心理建設之後,李密的情緒又達到了平衡點,他決定只要翟讓不阻撓他奪取天下的大業,他就不會追究這件事情。

但是,當鄭頤告訴李密翟讓的謀士和哥哥正在煽動他搞獨立時,李密再次感到非常震驚,他無法相信翟讓會這樣做,因此他問鄭頤:「翟讓怎麼說?」鄭頤回答道:「他就笑笑不說話。」這個答案讓李密感到非常不安,表情前所未有地凝重

鄭頤見李密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之中,心知肚明地明白他只差往前推一把就可以做出決定了,於是他給了李密一個啟示,告訴他當一個人遇到毒蛇咬傷手腕時,真正的勇士會當機立斷,採取果斷的行動,以免毒性擴散,同時還能夠保護自己的安全

如果等到別人先下手了,那麼後悔也來不及了,這句俗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深入人心,使得李密更加明確了他的決心,他咬碎了鋼牙,下定決心,他認為,既然翟讓先不仁,就不能怪他李密不義。

三、政治糊塗行為

一旦決心定下來,就不能再拖延了,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瓦崗軍大敗王世充五路大軍的第三天晚上,李密特意設宴慶功,邀請翟讓帶著他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心腹大將單雄信、徐世積以及謀士王儒信一同前往魏公大營飲酒,裴仁基和郝孝德也受邀參加,從這個陣容來看,翟讓似乎沒有對李密有任何戒心,更不用說造反了

儘管他可能沒有什麼政治智慧,但他明白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有的基本素質是清晰的,他知道沒有李密,他自己根本干不過隋軍,因此,除了計較一些金錢財物,他還是可以和大家一起開心地玩耍的。

然而,翟讓並沒有讀過多少書,也沒有太多的政治經驗,他不知道鴻門宴的故事,也不知道一種叫做「不作就不會死」的處境,可惜的是,這種不懂政治的糊塗行為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四、解決李密和翟讓之間的僵局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在他的營帳中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鴻門宴,目的是為了一舉除掉翟讓!翟讓原本並沒有反叛的想法,但是他不停地抱怨和嘀咕,逐漸讓李密對他產生了懷疑和不信任;相反,李密則下定決心要除掉翟讓,但卻能讓翟讓毫不知情地赴宴,最終二人高下立判。

為什麼說翟讓赴宴是毫無防備的呢?首先,李密同時邀請了裴仁基和郝孝德,一個是大隋的降將,另一個是起義軍的首領,都屬於反隋的盟友,殺掉他們可能會增加不確定因素。其次,翟讓一直在胡鬧,但是李密從來沒有給予過什麼反應,這導致翟讓對於李密的態度判斷嚴重失誤,此外,儘管李密是瓦崗軍的老大,但是在雙方勢力對比方面,情況不太好說,翟讓認為李密不會冒險採取行動,因此他並沒有想到李密會如此果斷。

李密策劃的鴻門宴明顯低估了翟讓的智商,單雄信和徐世勣一進門就感覺到氣氛不對:整個大營內外的親兵和衛士都全副武裝,數量比平時多出一倍,他們的表情也比平時更加嚴肅,兩人立即提高了警惕,緊緊跟在翟讓身後,寸步不離。

然而,即便是面對危險,大部分人仍然會陷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理陷阱,就像李密在瓦崗寨的聚會上,雖然知道翟讓已經入瓮,但他仍然選擇表現出一副「一切盡在掌握」的姿態。

李密開始表演,宣布這是元老們的私人聚會,讓閒雜人等下去休息,隨後,他把目光投向翟讓,眼神里透露出「該你了啊」的暗示,然而,翟讓選擇裝傻,這也許是因為在別人的地盤,他仍然保持警惕,心裡獨白:「我就不撤,你能把我咋地?」

李密只好望向房彥藻,期待他解決問題,房彥藻理解了李密的意圖,與他演起了雙簧,提議賜予將士們美酒共飲。李密隨即說:「哈哈,問大司徒!」局勢緩和下來,翟讓也放鬆了警惕,繼續與魏公聊天。

房彥藻順勢把單雄信、徐世勣等人請到外間安排了酒席,一切進展順利,此時營帳里只剩下李密和翟讓、翟弘、翟摩侯、蔡建德以及幾個親屬親信,李密先是敬翟讓一杯,對他在黑石大戰中的誘敵表現大加讚賞,誇得翟讓飄飄然起來。

大家正喝得酒酣耳熱之際,李密的侍衛蔡建德端出一把弓箭來,李密說道:「這是他在戰場上得到的一張寶弓,尋常人駕馭不了,大司徒若是喜歡就拿去吧!」說話間將弓箭遞到翟讓手中,翟讓毫不猶豫地接過,試著蓄力拉開,弓如滿月一般。

就在翟讓一臉得意展示自己英姿的時候,蔡建德從身後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出鋼刀,對著翟讓的脖頸就是一刀翟讓剎那栽倒在地,沒有完全砍斷的喉嚨發出一陣低沉的嘶吼,吼聲里充滿無限的詫異和憤怒,以及不甘和絕望,隨著血液汩汩地流出,氣息如遊絲一般漸漸消弭無聲。可憐百戰英雄,頃刻命消三尺!

事發突然,在座的翟弘、翟摩侯、王儒信被眼前發生的一切震驚了,剛反應過來想要逃跑,蔡建德已經橫在他們面前,如砍瓜切菜般把幾個人送上西天。在外間喝酒的翟讓部眾聽聞裡面爆發出來的嘶吼聲和打鬥聲,忙不迭地衝進來,見老大倒地而亡,立馬同李密的部將廝殺作一團,想給大哥翟讓報仇,也想給自己爭取最後的活命機會,雙方陷入激烈的打鬥之中。

此時的徐世勣和單雄信二人在外間正喝得痛快,聽到聲音與眾人一齊沖了進去,見大哥倒在血泊之中,大營一片混亂,徐世勣奮力廝殺想衝出重圍,不料李密陣營人手眾多,徐世勣一不小心後背被砍了一刀,頓時鮮血直流,就在小兵準備繼續補刀的時候,聽到旁邊李密的心腹大將王伯當一聲喝止,才救下徐世勣一條性命。

轉頭再看 ,他不愧是創業好兄弟誓同生死,衝進大營後見勢不妙,關鍵時刻為保命,立馬雙膝酸軟、跪地求饒,頭磕得跟搗蒜瓣兒似的,將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原則體現的淋漓盡致。

至此,翟讓、徐世勣、單雄信創業三元老一死一傷一降,瓦崗寨東郡公陣營土崩瓦解。

作者觀點:

瓦崗翟讓被殺這件事情的發生與唐朝社會的不穩定密不可分,唐朝晚期,宦官專權,各地割據,戰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瓦崗寨的翟讓是山東一帶的土豪,趁著戰亂混水摸魚,收羅部下,欲借勢一雪前恥,然而他的野心和膽魄卻觸及了李密的底線。

其次翟讓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無論是在軍事行動中,還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都採用了殘忍、狡猾的手段。然而,最終他還是被自己的邪惡行徑所毀滅,可謂是自作自受。而李密的行為雖然看似仁義,實則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當時的亂世中,權力鬥爭是普遍存在的,李密不得已採取暴力陰謀的手段,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這個事件也告訴我們,要警惕言行,不要低估別人的智商,要善於把握機會。李密在翟讓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殺了他,這是一個機會,李密善於抓住了機會,因為有些機會只有一次,在現實生活中同樣適用職業的升遷變動、商務談判等領域

參考文獻

[1]柯崇玉, 《唐代軍事制度及其演變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11.

[2]程偉,《唐朝政治制度與文化》,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9.

[3]董玉明, 《中國古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高峰, 《唐代社會經濟史研究》, 中華書局, 2009.

[5]王曉娟, 《李密研究》,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

[6]趙岩, 《中國古代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