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藥——太子參

中醫王振濤教授 發佈 2024-03-31T04:34:17.912070+00:00

基本信息別 名:孩兒參、童參、雙批 七、四葉參、米參藥材基原: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動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質直生紡錘形塊根,四周疏生鬚根。莖單一,不分枝,下部帶紫色,近方形,上部綠色,圓柱形,有明顯膨大的節,光滑無毛。



基本信息


別 名:孩兒參、童參、雙批 七、四葉參、米參


藥材基原: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


動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質直生紡錘形塊根,四周疏生鬚根。莖單一,不分枝,下部帶紫色,近方形,上部綠色,圓柱形,有明顯膨大的節,光滑無毛。單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最小,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窄成柄,全緣,向上漸大,在莖頂的葉最大,通常兩對密接成4葉輪生狀,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9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狹窄成柄,葉背脈上有疏毛,邊緣略呈波狀。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為閉鎖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邊緣白色而呈薄膜質,無花瓣;莖頂上的花較大而開放,花梗細,長1-2(-4)cm,有短柔毛,花時直立,花後下垂,萼片5,披針形,綠色,背面及邊緣有長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淺齒狀2裂或鈍;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近球形。有少數種子,種子褐色,扁圓形或長圓狀腎形,有疣狀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 及湖北、湖南等地。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和岩石縫中。


採收和儲藏:6~7月莖葉大部枯萎時收穫,挖掘根部(以根呈黃色為宜,過早未成熟,過晚漿汁易滲出,遇暴雨易造成腐爛),洗淨,放100℃開水鍋中焯燁1~3min,撈起,攤曬至干足。或不經開水焯,直接曬至7~8成干,搓去鬚根,使參根光滑無毛,再曬至干足。


藥理作用:對機體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即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還可增強人體內的物質代謝。


藥性: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脾、肺經


功效: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功效分類:補益藥;補益藥


主治:脾胃虛弱;食慾 不振;倦怠無力;氣陰兩傷;乾咳痰少;自汗氣短;以及溫病後期 氣虛津傷;內熱口渴;或神經衰弱,心悸失眠,頭昏健忘,小兒夏 季熱


藥物配伍:

1.配麥冬,補肺並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

2.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為效。

3.配白朮,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用藥禁忌:表實邪盛者不宜用。




以上內容摘自網絡,謹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