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腐竹竟是痛風禍根?3種「嘌呤大戶」被揪出,越吃痛風來得越快、腎也毀了

北青網 發佈 2024-03-31T19:37:02.838662+00:00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症及痛風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多達1.77億人,其中超過1466萬人患有痛風。

據養生每日推送

痛風是很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症及痛風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患者多達1.77億人,其中超過1466萬人患有痛風。痛風已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痛風的誘因有很多,飲食是其中的關鍵。因此,很多人會把高嘌呤食物認為是痛風的元兇,比如豆類、海鮮等,甚至有人會把豆製品列為痛風的「元兇」。這是科學的嗎?

豆腐、腐竹是痛風的「禍根」?

還能放心吃嗎?

很多人有這個想法是因為豆類是高嘌呤食物,誤以為豆腐、腐竹等豆製品也是高嘌呤食物,多吃容易引起高尿酸和痛風。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

某些常見豆類確實是中、高嘌呤食品,比如每100克干大豆中含嘌呤201.7毫克。但豆製品的嘌呤含量不等同於大豆,大部分豆製品經過加工,嘌呤含量都有所減少。

豆製品在製作時,干豆會經過加水浸泡、磨漿和燉煮等過程,這些會在一定程度上稀釋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例如每100克豆腐里只有不到70毫克的嘌呤,煮熟的大豆只有不到50毫克的嘌呤。

再者,多項研究證實,豆類導致痛風的說法並不準確。2015年一項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進食大豆和其他豆類製品,不僅不會導致痛風,還可能降低痛風的發病風險。

所以,在痛風非急性期,完全可以正常食用豆製品。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正常人群每天的豆製品建議吃25~35克(干制黃豆量)。痛風患者的攝入量則以正常人群的一半左右為宜,換算成具體的品類,即豆腐40克、豆腐乾25克、香乾37克。

需要注意的是,豆漿中的嘌呤含量比較高,家庭自製的豆漿嘌呤含量則更高。因此,建議少喝或稀釋後再喝。一般兩周左右喝一次比較適宜,每次100毫升左右。

了解了豆製品不是痛風的禍根,那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是嘌呤大戶,會導致痛風發作呢?

真正的嘌呤大戶竟是這3種,

勸你再愛也別吃!

1動物內臟

有相關研究對174種動物性食物和190種植物性食物進行了嘌呤含量的測定,發現動物內臟的嘌呤含量極高,尤其是豬肝,每公斤含有高達2752毫克的嘌呤。

因此,建議高尿酸和痛風患者少吃動物內臟,以免誘發痛風發作。

2魚蝦蟹貝

各類海鮮和和河鮮中,貽貝肉的嘌呤含量很高,達到每公斤4135毫克,比豬肝還要高。但是在所有食物中,蝦類食物的嘌呤含量是最高的。

因此,高尿酸和痛風患者儘量不要吃海鮮,魚類可以少量食用,前提是不會引起不適和相關症狀。

3干菌藻類食物

干菌藻類和干豆類的嘌呤含量也普遍偏高,其中紫菜的嘌呤含量比豬肝和貽貝肉都高,干猴頭菇等菌類的嘌呤也相對較高,平時要儘量少吃。

日常生活中,怎麼判斷哪些食物是高嘌呤呢?

可以參考這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規律:內臟>肉、魚>干豆、堅果>葉菜>穀類>澱粉類、水果。

管住嘴邁開腿,

降低尿酸、遠離痛風!

痛風與尿酸水平密不可分,想要預防痛風發作,就要把尿酸降下來。尿酸過高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善和預防:

1管住嘴

平日吃太多高嘌呤食物,體內尿酸增多,容易引發高尿酸血症,進而出現痛風。

因此,日常應該多吃乳製品、蛋、新鮮蔬菜,這些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者促進尿酸水平下降。

除此之外,飲食還要注意這幾點——

吃肉不吃皮:肉類最好去皮後再吃,動物性食物首選低脂的:脫脂牛奶、雞蛋白<魚肉<去皮雞肉<牛肉<瘦肉。

做菜少放油:烹調最好用植物油,並控制在20~30克/天。花生、核桃、瓜子等堅果富含脂肪,要少吃,每天不超過15克。

水果吃偏酸的:每天吃500克左右的新鮮蔬菜、蘑菇,200克左右的水果。其中,水果要選果糖含量較低、偏酸的水果,如青梅、小青瓜、草莓、櫻桃、桃子、李子等。吃水果時,儘量直接食用,不要喝果汁。

2邁開腿

除了要控制飲食外,堅持運動對於降低尿酸水平也很重要。

建議高尿酸患者每天應該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游泳、跳健身操、騎行等等。

在進行有氧運動的同時,還要配合肌肉抗阻訓練。如果已經合併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期可以適當節制運動,等到症狀有所緩解後,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再合理地進行運動,這樣會更有利於尿酸水平的長期管理。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