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有哪些明顯症狀?如何避免急性膽囊炎?

急診科小李 發佈 2024-03-31T19:44:46.311939+00:00

兩周前,胡先生無明顯誘因突發持續性右上腹絞痛,嘔吐黃色液體摻雜胃內容物,背部上方放射性疼痛,高燒39度,家人迅速撥打120,送入急診。

兩周前,胡先生無明顯誘因突發持續性右上腹絞痛,嘔吐黃色液體摻雜胃內容物,背部上方放射性疼痛高燒39度,家人迅速撥打120,送入急診。於急診予抗炎、對症治療後緩解,為進一步治療入院。

初步檢查:體溫39℃,脈搏9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147/87mmHg。

輔助檢查:血常規,上腹CT,WBC:9.6×107/L,NE%:78.4%。

診斷為膽囊結石並急性膽囊炎。

醫生治療方案:積極抗炎,鎮痛治療,完善術前,急症手術。

經醫生詢問,胡先生早在兩年前檢查出多發性膽結石症,最大的結石近5mm。

當時醫生建議微創保膽手術去除,胡先生以並未影響日常生活為由拒絕手術。兩年間,胡先生偶爾右上腹部位出現隱痛低熱、噁心嘔吐等症狀並不明顯,痛感強烈時會吃些止疼片、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常見止痛藥緩解,直到當天喝了半杯低度白酒,引發急性膽囊炎。

半杯低度白酒引發急性膽囊炎,生活中這樣的案列並不在少數,而且急性膽囊炎在外科手術中穩居第二位,可見它的廣泛性是很強的,那麼關於急性膽囊炎你了解多少?

一、什麼是急性膽囊炎?它的明顯症狀是什麼?

首先介紹下,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急性炎症病變,其在腹部外科手術中的發病率僅次於闌尾炎,多由膽囊管梗阻和細菌感染引起。

其中95%的急性膽囊炎伴有膽囊結石,僅有5%的是無結石性膽囊炎,因此可分類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與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中年女性患者較多,多集中於35~55之間,而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更常見於老年男性。

簡單了解後,我們來看看膽囊有哪些症狀

1、右上腹劇烈疼痛

上圖是膽囊所處位置,呈梨形囊袋狀,位於腹腔右上側,在肋骨下緣的位置,當它發生炎症時,最明顯的表現為右上腹劇烈疼痛。這因為膽囊的炎性反應會刺激會腹膜,而在腹膜上有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可表現為腹部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因此可以表現為壓痛、反跳痛以及肌緊張的墨菲氏征陽性

2、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急性膽囊炎還引起肩背部放射性的疼痛,說明膽囊的炎性反應可以刺激右膈神經末稍,位於肩背部的膈神經受到刺激後,使相應感覺神經迅速反應,最終大腦皮層產生肩背部有電流般疼痛感的錯覺。

需要明確一點,急性膽囊炎發作時,它的疼痛是不及腹痛的,並且它作為一種錯覺是不存在按或觸碰會加重痛感的。

3.黃疸

僅有一成發病患者可出現輕度黃疸。膽囊炎誘發黃疸必須堵塞肝總管或者膽總管,但是一般情況膽囊炎會先堵塞膽囊管,堵塞膽囊管的炎性反應就很劇烈了,因此只有少數可以導致肝膽總管的堵塞。

4.同時還會伴有發熱,嘔惡,腹脹,不欲飲食等這些症狀可做為炎症診斷,並不是膽囊炎獨有的明顯症狀。

如若發現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儘快治療,待病情穩定後,選擇合適時間進行手術治療。

知道了急性膽囊炎是什麼和它的明顯症狀,下面我們探討什麼是它發作的誘因。

二、誘發急性膽囊炎的條件

急性膽囊炎可大致分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和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從這兩大類中分別探討誘導發作的因素。

(1)急性結石性膽囊炎

結石阻塞膽囊管:是由於患者本身存在結石症,結石不依附膽囊壁,因此結石會隨著我們體位變化或其他因素發生位置改變。一旦結石堵在膽囊頸部,不僅造成膽囊管的急性梗阻,還會因膽汁排輸障礙,濃縮的膽汁腐蝕膽囊黏膜,形成痛感強烈的膽絞痛。如果膽囊周圍存在積液,很有可能聯合發展成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

(2)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它在得病人群中占比較少,但是它誘因卻是繁多複雜,大部分是細菌感染導致的,例如大腸桿菌(占60%~70%)、克雷伯菌、厭氧桿菌金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旋桿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氏陰性菌。

它們通過腸道經膽總管逆行,肝膽循環系統進入膽囊,一些甚至可以經門靜脈系統到達肝臟,與被分泌的膽汁一起流入膽囊[1],也可能因為手術消毒不徹底造成的細菌污染。

另外一部分與原發病有關。例如患者本身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衰竭,這些疾病會合併膽囊炎共同引發絞痛。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常會被基礎疾病的明顯特徵所掩蓋,因此很難識別。需結合醫學影像協同診療。治療不及時,可迅速發展成膽囊壞疽和穿孔,導致敗血症、休克和腹膜炎,死亡率高達65%[1]。

不良生活習慣也有潛在危險:

《急性膽囊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2]的結論來看,飲酒、肥胖、高脂飲食、膽結石病史都存在嚴重風險,與急性膽囊炎的發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而經常鍛鍊有很大的概率躲開急性膽囊炎的靠近,因此,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什麼可以誘發急性膽囊炎?

①年齡和性別:48~51歲的中年女性在絕經前後,身體分泌發生改變也會增加致病機率,因此女性患急性膽囊炎的可能明顯高於男性。

②高脂飲食與肥胖:大量脂肪積存在腸道內,無法分解代謝,膽汁需求量急劇升高,因此分泌更多的膽囊收縮素,收縮膽囊,也加重膽囊炎症,使得膽囊水腫和充血。膽囊收縮的同時,有可能將膽囊內的結石推到膽管中,阻止膽汁排出,高脂飲食和肥胖帶來的很多隱患難以預料,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遠離它們。

③精神壓力:中年人處於社會中,遭受工作、生活、教育、家庭等各種無形的壓力襲擊,精神緊張導致神經調節失常或者是代謝的一些障礙,都會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到膽囊的活動,膽汁的排泄也會因此疏泄異常。

很多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直接或間接引起疾病的發作,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對不良生活習慣要盡最大可能避免。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配上合理的飲食結構,才能將疾病與痛苦擋在門外。除此之外,可以定期做哪些檢查排查膽囊炎呢?

三、急性膽囊炎醫療診斷

1、超聲檢查

腹部超聲可以直接觀察到膽結石,還可通過檢查時的按壓,觀察患者是否在膽囊位置,有明顯的不適或者疼痛,以便判斷患者在膽囊處有沒有炎症或者膽結石的問題

2、膽管閃爍顯像

它是根據放射性的物質能否填充膽囊來判斷膽囊管有沒有存在梗阻。

3、腹部CT

可用於鑑別膽囊穿孔或胰腺炎

急性膽囊炎還包括一些併發症:

1)膽源性胰腺炎

有研究證明:50%-80%的胰腺炎由膽結石引起。根據下圖,我們可以看到膽總管和胰管會有一個匯合處,膽囊中的結石在發生移動時,非常容易堵住這個地方或者更下面,膽汁隨膽囊收縮異常流入胰管,胰腺內的胰蛋白酶被激活,而這種胰蛋白酶一旦被激活後是會對胰腺進行分解,進而發生一系列急性炎性反應,稱作膽源性胰腺炎。

2)急性膽管炎、繼發膽總管結石

膽囊內的結石發生位置移動,到達膽管或者膽總管內,引發的病症。

3)膽囊化膿穿孔引起腹膜炎

結石在膽囊內,長期刺激膽囊壁導致膽囊炎症不斷發作,膽囊壁的血管受到壓力後可造成局部組織缺血壞死,更嚴重將會發展成壞死穿孔、膽囊積膿、膽囊壞疽。膽囊壁穿孔,膿性的膽汁流進腹腔,造成膽汁性腹膜炎。甚至出現低血壓、中毒性休克等症狀,威脅生命。

以上三種檢查可以幫助判斷膽囊炎的發展與變化,如果發現病情嚴重,需要和醫生確定治療方式,儘快治療才能阻止上面舉例的併發症的發生。如果情況穩定,可以定期觀察,手術也可以延後。日常還需要注意什麼,下面來為你介紹。

四、如何避免急性膽囊炎?

首先,要按時吃飯。很多年輕朋友,因為生活作息或者工作需求,選擇不吃早飯。家裡很多長輩會否定這種做法,認為不吃早飯對身體損傷非常大,會得膽結石。就目前研究來看,似乎沒有足夠的依據來證明,不吃早飯和膽結石有直接關係。

但我們可以根據胃腸功能和膽汁分泌作用來推測,在胃裡沒有消化掉的脂肪會進入腸道內,腸道會派出膽囊收縮素,促進膽汁進入腸道,將脂肪分解成小分子,進而被小腸吸收。如果早上沒有食物進入胃腸道,不需要膽汁的分泌,那麼晚上分泌的膽汁會儲藏於膽囊中,長期得不到分泌,膽汁淤積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和膽結石症的概率會極速升高。

無論早餐還是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按時吃飯都很重要,為了身體健康和不受痛苦折磨,順應機體生理規律才是我們的首要選擇。

其次,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和酒精飲品。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會被肝臟通過分泌膽汁,依靠膽汁中的膽汁酸將膽固醇分解排泄出去,一旦攝入過多,超過肝的代償能力,加重肝的負擔,使大量的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臟疾病,膽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高膽固醇類食品有:雞蛋、肥肉、海鮮、動物內臟等食品。

相對而言的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燕麥、豇豆、杏仁、花椰菜、魚肉、大豆類等。

酒精在人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任何帶有酒精飲品過量飲用都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發肝膽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膽汁的分泌、排出的功能障礙,提升急性膽囊炎的發病率。

最後,要定期複查。確診急性膽囊炎後,需要定期做下肝膽彩超、腹部超聲、腹部CT、MRI檢查,觀察膽囊炎有沒有變嚴重的趨勢,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慢性膽囊炎反覆發作,疼痛難忍,建議儘早手術清除。

生活中,像胡先生這樣的病例並不在少數,有時候淺嘗了口肉,稍喝了點酒,病情馬上就嚴重了,絲毫不給時間去反應。並且急性膽囊炎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它極易與身體的基礎病合併發作,或者引起很多繼發性疾病,因此,一旦檢查出,需要快速尋求醫生幫助,儘快接受治療,病情不容耽擱,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正解。發病原因主要與患者的性別年齡、飲食習慣、工作體質以及遺傳等各個方面的因素有關,可以根據發病原因,或者明顯特徵進行自檢自查。

平時多吃各種新鮮水果、蔬菜,保持低油低脂、不抽菸不喝酒,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會使我們受益不斷。

參考文獻:

[1] 《急性膽囊炎》 參考默沙東診療手冊

[2] 《急性膽囊炎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閆勇,張海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