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要不要切?消化科醫生:良性息肉應儘早切,高危息肉立刻切!

北青網 發佈 2024-03-31T23:22:34.120551+00:00

腸息肉是腸鏡檢查常見的一個診斷,據報導,普通人群中腸息肉的檢出率,超過三分之一。那麼,發現腸息肉到底切還是不切?

腸息肉是腸鏡檢查常見的一個診斷,據報導,普通人群中腸息肉的檢出率,超過三分之一。

那麼,發現腸息肉到底切還是不切?不切的息肉會怎樣?如何「揪出」腸息肉?本期特邀浙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鄭培奮,告訴您小小息肉帶來的大隱患。

01

發現腸息肉要不要切?

1良性息肉建議切除

目前結腸鏡檢查是發現結腸息肉最好的方法。如果患者做好了切除息肉的心理準備,那麼當醫生檢查過程中發現結腸息肉,並且判斷息肉基本是良性的,都會先馬上切除再送病理檢查。如果患者息肉切除的創面較小,當天就可以出院。

如果息肉>5公分,手術創面大,患者需要住院切除。

2有癌變可能的息肉,需活檢後再切

但是,有些情況醫生可能會暫緩切除。如果醫生判斷息肉癌變的機率大,普通的內鏡摘除不一定能切乾淨,醫生就會在息肉上取一些組織,先在顯微鏡下進行活檢,再為患者安排CT或磁共振檢查,以確認癌變組織的範圍,最終才能確認手術方案。

如果醫生判斷內鏡治療可以切除乾淨,就會選擇內鏡下微創切除,常用的方案是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如果醫生判斷內鏡微創手術切不乾淨,那麼患者就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專家建議:良性息肉應儘早切除,最好在3個月以內,否則有癌變的風險;如果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變率倍增,應立即切除。

02

內鏡切除息肉的流程

經內鏡切除是胃腸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主要有高頻電凝切除法、雷射及微波灼除法及氬離子凝固法等,高頻電凝切除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內鏡下摘除息肉有創傷小、癒合快的特點。

息肉根據有蒂或無蒂分為:有蒂型、亞蒂型(廣基型)、扁平息肉。一般來說,有蒂息肉切除起來更容易。

內鏡下切除息肉是如何操作的呢?

①先將患者靜脈麻醉後進行內鏡檢查,將息肉充分暴露;

②再用注射針將美蘭染色液注入到息肉的基底部,使息肉能明顯隆起;

③採取圈套器將息肉套住,使其不能動彈,基底部上提成為「假蒂」;

④電凝電切術後,基底部鈦夾封閉創面,觀察無出血後治療結束。普通的創面一般72小時即可癒合。

術後醫生會將切除的息肉標本送病理檢查。

上述是良性息肉的摘除方法,如果是懷疑癌變的息肉,或者是側向發育型息肉,切除方法會不一樣,切除的範圍更廣、深度也會更深,需要把黏膜整個剝離下來,創面會更大,住院時間也要延長。

03

切除息肉後飲食要點

1摘完息肉後的飲食

如果患者的息肉較大,創面較大,第一天應禁食,可以吃一點糖、巧克力以防低血糖。

出院以後要保持無渣飲食1周,無渣飲食是指吃一些不含有渣滓,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

無渣食物包括精細米麵製作的食物,如:粥、爛飯、麵包、軟麵條、餅乾;切碎製成軟爛的嫩肉糜、雞、魚、蝦肉等;各種蛋類及菜汁、果汁、去皮軟制瓜類等。但是乳類和豆類製品不建議食用,因為容易在體內產生氣體,不利於檢查,檢查結果容易出現誤差。

2日常預防腸息肉飲食

①葷素搭配,均衡飲食

②主食中的1/3換成粗糧

③每天保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④規律運動

(養生大國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