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醫,一分鐘讀懂!

蘭州健教 發佈 2024-04-01T03:05:49.413121+00:00

中醫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傳承發展至今,中醫藥文化影響深遠包含日本在內的東亞、南亞各地歐美國家、非洲地區都可看到中醫的身影日本傳統醫學的漢方醫學韓國傳統醫學的東醫學等均以中醫為基礎在世界形形色色的傳統醫學中,中醫被稱為擁有最完整體系者,同時更是以治療為目的的治療醫學。

中醫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

傳承發展至今,中醫藥文化影響深遠

包含日本在內的東亞、南亞各地

歐美國家、非洲地區都可看到中醫的身影

日本傳統醫學的漢方醫學

韓國傳統醫學的東醫學等

均以中醫為基礎

在世界形形色色的傳統醫學中,中醫被稱為擁有最完整體系者,同時更是以治療為目的的治療醫學。以中藥藥材為處方的藥物療法和針灸的物理療法、並具備按摩和氣功等治療技術為特徵,它的理論與技術即使是在現代也未失去其實用性。

中醫理論以中國古代的自然哲學為基礎

中醫理論體系的基礎,是古代中國的自然哲學思想,透過這種思維分析疾病的病理構造、治療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陰陽】【五行】

所謂【陰陽】,就是將萬物大略分為陰與陽兩種對立的性質。以月亮和太陽為例,具有【靜】性質的月亮屬陰,具有【動】性質的太陽屬陽。身體的狀態與病症的程度,也能用陰陽加以分析。

所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以其各自特有的性質互相產生關聯、相互依存。【五行】將自然與社會中的不同事物各自劃分為五種當中的一種性質,並進一步觀察當中的相互關係。

人類的情緒與內臟等也各自具有五種性質,若身體產生不適時,可運用臟腑間的關係,巧妙調整內臟的機能,使身體重新恢復健康。

中醫針對不同症狀進行對症療法

西方醫學基本上是先確定病名,對病症進行局部治療,若無法確定病名或無法找到醫療方法時,便無法治療。

中醫則不拘泥於病名,而是綜觀病人症狀和全身的狀態,以引導出特定的醫療方式。

配合體質與症狀下處方的中藥

在中醫的治療法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中藥療法針灸療法。

即使症狀和病名相同,有時對不同的人會下不同的處方,是中藥治療的一大特徵。這是因為中醫師在仔細分析個人的體質和症狀之後,舉出中醫特有的【證】,以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所致。

中醫針灸療法奧秘

使氣血正常流通

中醫療法中的第二大支柱,便是使用針與灸調整氣流的針灸療法。人體中氣與血的通道名為【經絡】。健康的身體中,氣血會不停的運行,當身體發生異狀時,氣血的流動會停滯或產生混亂。

此時以針或灸就在經絡的反應點:穴位進行刺激,以調整氣的流動,便稱為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的一大特點,便是可以引導氣順暢流通,排除造成疾病原因的病邪。

中醫將導致疾病的原因分為

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大類

【外因】指由身體外部侵入的病邪。基於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又分為【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稱為六淫或六邪。

【內因】指人本身的體質。不僅包括與生俱來的先天體質,也包括因心情變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後天體質。中醫特別重視精神狀態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將情緒變化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七情),並認為悲傷等情緒過度,會傷害內臟,導致疾病。

【不內外因】大抵是由於生活習慣所導致。例如偏食或不規則的進食、疲勞、運動不足、外傷等都屬於此。

可治療演變成疾病前的【未病】

即使不算是疾病,也可能會有身體狀況不佳的情形,若置之不理,則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疾病。

中醫和未確定病名即無法治療的西醫不同,在身體狀況微恙的階段即可進行治療。雖然還不能稱之為疾病,但是身體狀況已經欠佳的狀態稱之為【未病】。

從【未病】的階段即開始進行治療,便能防範將來可能形成的疾病。有著【未病】概念的中醫,可稱為預防醫學,也可說是能夠自行找出維持健康的方法,並持之以恆的醫療方式。

來源:權健健康服務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