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轉是一種慣性運動嗎?為何地球可以自轉幾十億年?

宇宙探索 發佈 2024-04-01T09:56:25.396787+00:00

行星的自轉確實是一種慣性運動,這種自轉通常是在行星形成之初就已經開始了,地球自然也不例外。要想知道地球為什麼能自轉幾十億年,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到45億年前,從太陽系的形成開始講起。行星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在太陽系形成之前,我們所處的這一片太空是一個混沌的星雲團。

行星的自轉確實是一種慣性運動,這種自轉通常是在行星形成之初就已經開始了,地球自然也不例外。要想知道地球為什麼能自轉幾十億年,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到45億年前,從太陽系的形成開始講起。

行星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

在太陽系形成之前,我們所處的這一片太空是一個混沌的星雲團。前一顆超新星把一切都炸成了碎片,星雲中間除了一顆叫做T Tauri的年輕星球之外,其它都是氫、氦和各種重元素碎屑。也許是附近另一顆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激波打破了太陽星雲的平衡,使它旋轉起來,隨著星雲開始加速,其角動量,重力和慣性將其平展成垂直於其旋轉軸的原行星盤。由於碰撞引起的小擾動和其他大型碎片的角動量產生了公里大小的原行星開始形成的方式,繞著星雲中心運行。

星雲的中間區域由於沒有太大的角動量,轉的不快,這裡的物質迅速向中心的T Tauri星坍塌,壓縮加熱直到氫氣開始核聚變成氦氣。經過更多的收縮,T Tauri星的質量變得越來越大,它巨大的質量吸引了周圍越來越多的氫氣和塵埃,直到被點燃並演變成太陽。

那些靠近太陽又沒有被吞沒的行星,都是因為它公轉的速度足夠快,達到了角動量與引力的平衡。

關於太陽系中心重力造成整個星系物質產生旋轉,其實我們在家裡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容易理解角動量:當你拔掉一個裝滿水的水池底部的塞子時,就會漸漸產生漩渦,越靠近中間,水下泄的速度越快,漩渦就會越大越急。

行星為什麼會自轉

在太陽形成的同時,在星雲重力的外部引起物質凝聚在密度擾動和塵埃粒子周圍,其餘的原行星盤開始分離成環。在一個稱為失控增生的過程中,許多較大的灰塵和碎片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行星。

行星之所以沒有隨中心氣體一起落入太陽,是因為它們有足夠的角動量。行星繞太陽做圓或橢圓的離心運動,在沒有外來作用力的情況下,行星會繼續保持它原有的公轉軌道。這符合牛頓第一定律。

(行星在原行星盤中形成)

行星的自轉是因為在行星形成之初的時候,位於行星環附近的塵埃和碎片各自擁有不同的角動量,當這些碎屑聚集在一起時,它們的角動量差會推動行星向某一個方向做自轉運動。

一般認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它的自轉速度要比今天快許多。直到一顆火星大小的星球撞擊到地球上,不僅將大量的碎片撞到距離地球4萬多公里的高空形成月球,其巨大的撞擊力還使地球自轉的速度減慢了下來。

(地球被撞擊過程的計算機模擬)

地球自轉會越來越慢

地球相對於太陽在大約24小時內旋轉一次,但相對於其他遙遠的恆星,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我們的地球現在每一天都會比前一天更長,這意味著地球轉的越來越慢。只不過地球減慢的過程非常漫長,每過100年,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會增加2.3毫秒,所以我們幾乎沒有感覺。

從天文學的角度,地球確實比以前轉得慢了,這主要是因為月球的影響。

月球繞地球旋轉,它與地球之間的引力會造成地球大氣、海洋甚至地殼的潮汐運動。這種潮汐運動會輕微地改變地球自轉的角動量,從而減緩地球自轉的速度。

根據計算,在大約1.8億年後,地球上的一天將比現在長一個小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