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艾儒:表叔張載拜侄兒二程為師?一樁學術公案的真相

古籍 發佈 2024-04-01T18:17:59.534135+00:00

他是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其創立的「關學」是當時重要的儒家思想流派之一。

提出千古名句「為天地立心」橫渠四句的張載是對中國思想和文化影響至深的一代大儒。他是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其創立的「關學」是當時重要的儒家思想流派之一。但在朱熹描述的道統歷史中——周敦頤為「道學」鼻祖,其學一傳至於二程(程顥、程頤),再傳至於張載、邵雍——年長二程的張載竟然位居二程之後。後世哲學家也多採用二程門人或朱熹的觀點,認為張載的思想源自二程或張載學於二程。美國知名漢學家葛艾儒在《張載的思想》一書中對這種傳統「共識」進行了質疑,並通過梳理張載思想和二程思想的關係,提出了顛覆傳統認知的獨到觀點。

撤掉虎皮椅拜侄兒為師?

張載是理學大師二程的父親程珦的表弟,論起來是二程的表叔。張載比程顥大十二歲,比程頤大十一歲。

關於張載的思想源於二程的思想,見於二程的門人楊時的記載:「橫渠之學,其源出於程氏,而關中諸生尊其書,欲自為一家。」

于右任手書「四為」

朱熹也說張載的思想來自二程,《宋史》亦從其說。

程門中人更有甚者,說張載一見到二程,便大為折服,於是盡棄其學。比如,游酢就讚譽其師程顥:「既而得聞先生論議,乃歸謝其徒,盡棄其舊學,以從事於道。」

程頤晚年的得意弟子尹焞說:「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說《周易》,聽從甚眾。一夕,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曰:吾平日為諸公說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橫渠乃歸陝西。」

張載的門人呂大臨於1079年入洛學之門,記其先師則稱:「嘉祐初,見洛陽程伯淳、正叔昆弟於京師,共語道學之要,先生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盡棄異學,淳如也。」

以上兩段話都被收錄到《宋史·張載傳》中。雖然這些說法的真實性存疑,但許多現代學者都是認同的。

程頤否認「張載學於二程」之說

不過,關於「張載學於二程」這種說法,連當事人都否認。

程頤曾經批評呂大臨關於兩大學派關係的看法。若結合上文所述,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批評十分微妙:

呂與叔作《橫渠行狀》,有「見二程,盡棄其學」之語。尹子言之。先生曰:「表叔平生議論,謂頤兄弟有同處則可,若謂學於頤兄弟則無。是事頃年屬與叔刪去,不謂尚存斯言,幾於無忌憚。」

張載

呂大臨為了讓程頤認可他寫的《橫渠行狀》,便將那句有冒犯嫌疑的話改為「盡棄異學,淳如也」。

張載對二程的評價並不高

根據常識,我們也會對程門弟子提出的「張載學於二程」這種說法產生疑問。張載、程顥、程頤三人在開封會面時,是準備參加進士考試。當時程頤年僅二十三歲,哥哥程顥二十四歲。當時張載三十六歲,盡棄其所學而師事子侄之輩似乎不大可能。

考慮到十五年後張載寫下的對二程頗為傲慢的評論,他盡棄其所學而以二程為師就更不可能了。張載說:「二程從十四歲時便銳然欲學聖人,今盡及四十未能及顏閔之徒。小程可如顏子,然恐未如顏子之無我。」

「張載學於二程」是兩派相爭程學勝出的結果

有證據表明,關於二程哲學與張載思想關係的言論,是兩派相爭的結果。這些言論都出自程氏門人是不爭的事實——他們最終給出這樣的定評,無非是希望藉此證明與張載的思想相比,程氏學派的思想更勝一籌。

張載去世後,其傑出弟子都從學於二程,這是其思想被遮蔽,其地位被低估的主要原因。

1077年,張載辭世。作為張載的大弟子,呂大臨於1079年入洛,求學於二程。1080年,程頤游關中,也許就是為了招張載的弟子入其門。張載亡故後,程頤對於關學的評價是:「關中學者,以今日觀之,師死而遂倍之,卻未見其人,只是更不復講。」由於老師去世,張載的弟子們便漸漸散去,不少人入洛,問學於二程。

18世紀的學者全祖望也說:「橫渠弟子埒於洛中,而自呂、蘇、范以外寥寥者。呂、蘇、范皆以程氏而傳,而南渡後少宗關學者,故洛中弟子雖下中之才皆得見於著錄,而張載諸公泯然,可為三嘆!」

《張載的思想》內頁實拍圖

由於我們所能得到的關於張載及其門人的信息,都來自程氏門人的記述。所以,張載的哲學就這樣被程派的有色眼鏡所曲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更有可能是張載影響二程

事實上,在哲學思想上,張載與二程之間是彼此借鑑的。張載的書札現已不存,但二程寫給張載的信,存留下來的有三封,信中用的是「友朋聲口」。這些信札表明,兩派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並非一派勝過另一派。

更重要的是,二程直到張載於1077年去世後才開始授徒。現存的程氏語錄和著作,出現在1077年之前的很少。在二程的著作中,有許多關於張載的評說,不是接受他的某些觀點,就是駁斥他的某些觀點,還對他的《西銘》讚譽有加。在張載的著作中,卻沒有看到關於二程思想的評價。根據這兩點,以及張載較程顥還要年長十二歲這一事實,足以表明所謂的影響,更可能是張載影響二程。

張載的思想獨立於二程思想,且在二程之前

張載其實是一位獨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有別於二程思想。當然,他們的差異只是程度問題。一個學派的許多概念,在另一個學派里也會出現,區別只在於對它們的重視程度不同;此外,對於某些概念,一個學派可能將其置於更為中心的位置。

橫渠書院 康熙手書「學達性天」

二程學派的基本概念是「理」。一個事物的產生,便有「理」存在,而每個事物的理,都是那唯一至上的「理」的一部分。作為社會和倫理的規範或者標準,「理」是每個人或每個事物都要遵循的。

張載的思想體系卻不同,其最核心的概念是「氣」及其陰陽特性。天地間每一事物的產生,都是由陰陽二儀互感所致。人如果能識得自己身上同樣出於陰陽二儀的潛在天性,便完全可以因勢利導。他把「理」看成是「氣」的一種特性,即一個人或一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人與物的獨特質性。張載認為,「氣」按照每個事物的「理」凝而成器,但是,他不認同有一個至「理」統御著每個事物之「理」。

二程與張載對《周易》強調的程度不同。張載的哲學以《周易》為基礎,他從變易的角度審視世界,認為世界是「氣」以陰陽二儀的相感互應為基礎,生化出來的綿亘不絕的聚散過程。二程也接受變易的觀點,把變易看成是陰陽二儀的相輔而成,看成是天地的基本特性,但是,這個概念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並不像在張載的哲學體系中那樣占據同樣重要的地位。

矛盾源於二程沒有完全理解張載的思想

對於張載的很多思想,二程都持批評態度。比如他們認為張載對「太虛」的使用和「氣」的聚散循環理論與佛教教義有相似之處,擔心會使自制力較弱的人誤陷佛教。

不過,這些批評可能源於二程沒有完全理解張載的哲學。對他人的思想,他們向來的態度是:「其言有合處,則吾道固己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他們自認為已經悟「道」,如果別人的理論與他們的一致,他們就接受,否則便視為錯誤。

對張載的思想,有時二程似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絕,根本沒有試著去理解張載想表達的真正意思。比如,儘管張載明確指出「太虛」是無形的,是混沌未判的「氣」,程頤還是譏評「太虛」是無實的。。程氏也沒有理解張載對於「氣」的重新定義,並把它用來連結形而下和形而上兩個領域,從而駁斥佛教視形而下的世界為虛幻的觀點,堅持認為「氣」是且只能是形而下的。

二程把張載的《西銘》視為傑作,且稱譽不已,認為《西銘》是對他們「理一分殊」觀點的完美表達。但是,「理」這個術語並不見於《西銘》,而且,也沒有證據證明《西銘》的主旨在於「明理」。

本選摘來自《張載的思想》,略有整合和改動

作者:[美]葛艾儒

譯者: 羅立剛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出品方: 華章同人

出版年: 2023-1

頁數: 280

定價: 65元

裝幀: 精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