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餓就胃疼或吃飽就胃疼?消化性潰瘍了解一下

蕪湖廣濟樊大明 發佈 2024-04-01T22:17:40.286075+00:00

消化性潰瘍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時也可發生在食管下段,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大約10%的人在其一生中會患過此病。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時也可發生在食管下段,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大約10%的人在其一生中會患過此病。

一般情況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其明顯症狀為空腹時疼痛現象,而胃潰瘍患者通常是在進食後胃部感到疼痛。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較常見,發病年齡也較胃潰瘍早,多見於青壯年,而胃潰瘍較少,多見於中老年人。

如果你的身體經常出現上腹疼痛及燒心,且疼痛在進食後加重,那你很可能患上了胃潰瘍;而在飢餓(餐前或夜間)疼痛加重則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

另外消化性潰瘍還伴隨著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患者會感覺胃部發脹,老有氣體從胃裡往上竄,或者胃裡泛酸、噁心嘔吐等。長期發展容易引起四大併發症:消化性出血、胃穿孔、幽門梗阻甚至癌變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是什麼?

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是由於人體胃腸中的胃酸、胰液等消化液腐蝕性較強,一般情況下,由於某些原因會導致消化液增加保護性黏液減少,胃黏膜防禦因子和黏膜攻擊因子失去平衡,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者幽門螺桿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消化性潰瘍病症。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發生胃腺化生,80%患者合成黏液和碳酸氫鹽減少,使黏膜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保護屏障削弱,根除幽門螺桿菌後碳酸氫鹽合成恢復。胃酸分泌量增高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炎症呈輕度或中度;而在胃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呈重度,並與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的發生相關。感染削弱了胃壁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得胃腸分泌的保護性粘液減少。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90%~100%,胃潰瘍為80%~90%。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的人群,消化性潰瘍的患病率也較高。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的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和布洛芬。NSAIDs抑制了有胃黏膜保護作用的COX-1有關,非甾體類抗炎藥會抑制體內參與調節胃黏液分泌、保護胃腸黏膜的環氧化酶的作用,使胃或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作用減弱,阻斷了COX-1是引起胃腸道副作用的重要因素。對於有消化性潰瘍基礎疾病的患者,使用選擇性的COX-2抑制劑能在一定程度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另外消化性潰瘍在長期精神緊張、飲食無規律、飲烈性酒、進食刺激性食物的人群中高發,這和胃液分泌紊亂及胃黏膜損傷有關。打個比方,人體胃腸道黏膜就像一個屋頂,而分泌過多的酸性物質就像酸雨,會對我們的胃腸道黏膜進行不斷的腐蝕,在腐蝕過程中如果破壞了血管則會引起出血,大量出血會導致生命危險,而當「屋頂「被層層腐蝕直至穿透時就形成了胃穿孔。

所以消化性潰瘍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等併發症,反覆發作甚至可能發生癌變。

消化性潰瘍如何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主要為抑酸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同時根除幽門螺桿菌,抗酸及胃黏膜保護劑作為輔助,以控制症狀、促進潰瘍癒合,如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出血、穿孔或幽門梗阻),需內鏡或外科手術治療。

  1. 降低胃酸藥物
  2. 胃黏膜保護劑
  3. 消除幽門螺桿菌藥物
  4. 對症治療藥物:主要包括促胃腸動力藥、抗焦慮藥物、解痙藥、助消化藥物、止瀉藥等。一般情況下, 服用促腸胃動力藥可以很好地防治消化性潰瘍患者胃腸動力不足和胃食管反流情況,可以消除患者體內病菌,有效緩解食物對於胃部的影響。
關鍵字: